资深古瓷藏家何满光谈宣德瓷
资深古瓷藏家何满光谈宣德瓷
2013/8/30 14:22:34 华夏收藏网
您了解宣德青花瓷吗? 宣德窑器所用青花料有两种:一是进口的苏麻离青,由于其含锰量低,含铁量高,烧后色泽浓翠而有铁斑。另一种是国产钴料,由于国产料含锰量高、含铁量低,因此色泽带灰而没有铁斑,但宣德官窑器中有一类青花色泽偏淡,但并不带灰暗色,且无铁斑,极为优雅,应是采用精炼的国产料绘画烧制而成,或是两种料配伍使用的结果。和永乐青花制作一样,宣德青花瓷着彩时系用小枝笔,使得彩色每笔醮料,需不断重新醮料,这就使青花色彩有深深淡淡的笔触痕。宣德青花瓷器中除了极少数的器物釉色莹白外,绝大多数的釉色均白中泛青,某些瓶、罐类的口缘及足边聚釉处呈水绿色。此外,宣德青花除了白地蓝花的常见品种外,也还有蓝地白花的装饰手法,其制造方法是在器物内、外壁锥划出图案花纹,再用庆聊染绘地纹,以填满其空隙的部位,然后上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其蓝色部分仍是釉下彩,它和以钴料为呈色的蓝釉不同,从元代开始,景德镇就有这种蓝地白花的品种。 由于民间收藏家对宣德古陶瓷的青睐度非常高,故有不少的研究宣德瓷造诣颇深的古瓷收藏家以作诗的形式来抒发对宣德古瓷的赞美情怀。“宣德皇帝好斗虫,全国上下竞上贡。千里一旨飞景德,炉火熏天半边红。东方才子老画功,不敌宣德青花龙。忽闻驾崩通关碟,万千炉瓦碎土中。”这是资深古陶瓷藏家、广东省收藏协会理事、广东省文物研究会理事何满光先生在鉴藏明代宣德陶瓷时,所作的一首打油诗。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何满光是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文物艺术研究会理事,对宣德时期的青花瓷亦颇有研究。广东省收藏协会理事、广东省文物研究会理事何满光收藏的蟋蟀罐体作圆柱形,口沿及底部略为收敛。浅盘式盖,盖和罐体相扣合时,陷于罐的子口之中,形成“座盖式”。盖正中有一小孔,可作系钮绳和通气之用。圈足浅而宽,露胎,胎釉结合处可见火石红线。器物胎体厚重,釉层肥厚,白中发青,尽显宣德器物特色。其落款为“大明宣德年制”,字体十分工整有力,为十分典型的官窑器。正是由于宣德时期的青花非常珍贵,因此即便是碎片亦难求。“宣德时期的青花官窑瓷,并非是一般人卖得起的古董。”何伯拿着自己所珍藏的宣德官窑蟋蟀盖罐沾沾自喜地介绍,收藏到这件件宣德时期的青花官窑也算是完成了自己收藏方面的一个心愿。据悉,尽管这件珍贵的宣德龙纹蟋蟀罐在何满光买回来时就已经不是全品的古玩器物了。但当时也花了何伯不少的金钱买回来的,后来他还亲自花费很大的精力来修补粘贴完整。(华夏收藏网 记者/路秦 、摄影/小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