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物资源与古建筑文化
日期:2011-04-25 浏览:1356次 
山西文物资源与古建筑文化

  古建筑资源

  据统计,目前山西省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历史纪念建筑及石窟寺总数多达18418处。其中价值较高的古代建筑居多,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是我国古代文化与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

  (一)木构建筑

  在山西古代建筑资源中,木结构的古建筑占到9053处。其中,山西辽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木构建筑的72.6%;寺庙、宫观、殿、塔、楼、隘、台、坛、桥等各种类型,木、石、砖、铜、琉璃等用料结构,庑殿式、歇山式、悬山式、卷棚式、瓦檐、木桅等应有尽有。这些建筑在分布与数量上以长治市、晋城市为冠;建筑规模以大同市为首;时代上当数五台县的南禅寺为最早。

  元、明、清时期的木结构建筑,多达8917处。其中,元代木构建筑,现存的近300处,最有名的有芮成永乐宫和洪洞广胜寺。明清木结构建筑资源中从北到南都有分布,最有名的包括:恒山悬空寺、五台山建筑群、太原崇善寺、交城玄中寺、平遥双林寺、万荣飞云楼、临汾尧庙、解州关帝庙等。

  永乐宫,位于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国都城遗址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式建筑群。从起源上看,永乐宫,原来一处道观,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镇永乐镇,因此被称为永乐宫。

  广胜寺:位于山西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的霍山南麓,霍泉发源于此地。在水神明应王殿内四壁绘有近二百平米的元代壁画,尤以南壁东一幅戏剧壁画著称于世,被人们誉为广胜寺文物的第三绝,它是目前全国唯一保存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

  解州关帝庙:在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是武庙之祖,也是中国最大的武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

  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建于何时,至今尚难确考。据寺内现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所记:“中都寺重修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仅就此推算距今也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玄中寺:又名壁寺,位于山西交城县城西北10公里石壁山中,面积6,000 平方米。北魏延兴二年(公元427)兴建。玄中寺是我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日本佛教徒视玄中寺为祖庭。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这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二)古塔

  山西古建筑品类中可以自成体系的还有古塔。从数量上讲已发现各类塔585座。

  在各类古塔中,除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内的塔形石雕外,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话,重要的有:太原市天龙山童子寺燃灯塔(北齐)、五台县佛光寺六角形祖师塔(北魏)、长子县法兴寺二层方形舍利塔(唐)、平顺县海会院明惠大师塔(唐)、运城市泛舟禅师塔(唐)、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木塔,辽)、灵邱县觉山寺舍利塔(辽)、太原市开化寺连理塔(宋)、浑源县圆觉寺塔(金)、洪洞县广胜寺飞虹琉璃塔(明)、五台山塔院寺白塔(明)、永济县普救寺莺莺塔(明)、太原市晋祠奉圣寺生生舍利塔(清),太原市永祚寺塔 (明)等。

  永祚寺:在山西太原市东南郊郝庄村南因寺内双塔高耸,俗呼双塔寺。明万历年间高僧佛登奉敕建造。

  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建于明代,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大型琉璃古塔。塔八角十三层,总高47.31米。塔身主体墙砖砌,外表镶饰五彩琉璃。塔身中空,内设“之”字形梯道,其设计技术在我国古塔中十分罕见。

  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的最高的重楼式纯木结构木塔,也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的高层木构建筑。位于山西应县城内佛宫寺内。塔总高67.31米。公元1056年(辽清宁二年)创建。塔平面八角形,底层直径30.27米。

  (三)石窟

  山西的石窟开凿起于北朝,隋唐兴盛,宋、元、明、清逐步衰退。目前山西境内有石窟300处,多为佛教内容,规模较大的有50多处,分属北魏、唐、宋、元、明凿建。主要的有:大同云冈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等,此外还有有全国较为少见的道教内容石窟,如太原龙山石窟等。

  云岗石窟:是全国三大石窟之一。云岗石窟是中原地区开发最早的一处大型石窟寺,东西绵延一公里,现有53个在窟,1100多个小窟、小龛,5.1万尊佛像,最大的高达17米。这些石雕是北魏时中国与外来雕刻艺术相结合的代表作。

  太原天龙山石窟:在太原市西南二十三公里龙山之中,是我国稀有的道教石窟,由元代初叶著名道士宋德芳(字广道、号披云子)主持开凿,明正德年间又凿一窟,形成现在的规模。

  (四) 古代民居及其建筑艺术特色

  山西古代的民居建筑有着自身的文化背景,是十分珍贵的文化资源。其中,重要的民居建筑资源有:丁村民居以及晋商大院建筑等。

  襄汾丁村民居,是中国北方民居的代表作。一个村庄之内,集明、清民宅二十四处院落(建筑已毁基址尚存者不计在内),基本上还是当时这个村庄的布局。在建筑上,有四合院,也有一连几进套院的,保存得都比较完整;正房有单层设前廊者,亦的二层楼阁;院门多在东南角,配房亦多为两层,木雕、石雕都很精致。丁村民居是中国北方民居中突出的一例,为研究中国建筑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属于晋商大院建筑资源的主要包括:

  (1)灵石王家大院。座落在山西灵石县静升镇,是我国最大的民居古建筑群,是晋商大院的典范。中国著名建筑学家郑孝燮在对王家大院进行考察研究后,他称王家大院是"国宝、人类之宝、无价之宝"。

  (2)祁县乔家大院。乔家大院是清代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建筑面积为4042.4平方米,是一座集中体现我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独特风格的宏伟建筑群体。

  从文化学的角度上分析,乔家大院的建筑艺术中体现着以下的文化特色:

  一是建筑装饰上充分体现主人建立在儒家文化传统基础上的治家之道。

  二是建筑技术上体现建筑层次结构的科学安排。

  三是建筑布局上体现各建筑要素的有机结合与整体联系。

  (3)太谷曹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太谷县城西南5公里的北汪村。 是明清晋商巨富曹氏家族的一幢"寿"字型宅院,占地1万平方米,有房屋277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4) 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内分3个大院,19个小院,房屋240间。

  (5)常家大院。位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山西榆次17.5公里。从布局上看,主体建筑以雄浑方正的北式庭院为主体,每个正院均分内外两进,外院南房倒座一律临街,东侧辟各式门楼。

  常家大院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飞檐斗拱小巧玲珑。

  第二,是院落之间与院落之后,大多建有花园、菜园,有小门与正院相通。

  第三,是在每个院落中触目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和木构件上的彩绘艺术,别具风采。

  常家大院其砖雕艺术特色又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房脊的吻、兽和雕花护脊,造形优美,线条娴熟,刀法细腻,均为清代砖雕精品;

  二是照壁、花墙砖雕,既有传统的“百寿图”、“吉祥图”以及佛道故事,又有花卉鸟兽和干、鲜果品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砖雕艺术;

  三是每排厢房“硬山墙”上端的“墀头”或花,或鸟,或兽,或字,两两成对,却很少雷同。

  四是现存的部分砖雕护栏,在贵和堂的楼层护栏上,全部由砖雕砌成,图案由福、寿、喜、禄、祯、祥团花和八卦炉、悬壶、文房四宝等组成,栏柱、栏板浑然一体,犹如天然而成,丝毫不见砌缝。其垒砌艺术堪称清代建筑中的上乘工艺。

  (五)、古代戏台

  戏台,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娱乐性的建筑也是古代戏曲发展的重在标志。古平阳地带(今临汾地区)是中国戏曲发展的摇篮。宋、金时期,杂剧、院本、诸宫调出现以后,演出形式即由地面登上戏台,距今已近千年之久,这在现存晋南万荣、侯马、稷山、襄汾、洪洞、临汾和晋东南平顺、沁县等地的碑刻、遗迹、墓葬雕刻和文献记载中都得到了证实。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西湖博物馆:西湖的缩影 下一篇第三届国际非遗节举行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老舍茶馆重张整合资源新定位
老舍茶馆茶艺师表演五环长流壶。“中国文化类企业品牌扩张探索”论坛。第五届老舍茶馆茶文化节开幕式。...
祁门茶神节的起源与历史
祁门地处鄂豫皖腹地,林深山幽,云雾缭绕,空气湿润,适宜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山麓有洞,名紫阳洞。主...
中国茶祭风俗的起源与发展
在我国五彩缤纷的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无茶不在丧'的观念,在中华祭祀礼仪中...
台湾茶商山西布道 话两岸“茶”别
...
茶艺与古典美女
  茶,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它传承了中国古老文化。女人如茶。茶以形状取悦茶人,女为悦己者容。茶色...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