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新画展在上海中国画院开幕

图:画家杨正新近作《舞》之一。
杨正新的画是极耐看的,可以一遍遍地越过或单色或多色的笔墨,让花草虫鸟的灵动触动内心,感觉会是喜悦的、会是平静的。
这次展出的50余幅画,满纸墨线纵横交错,老辣直白,嘈嘈如急雨,奔泻而出的几何图形竟未失了章法。这幅画前有人会站许久:拼凑成5只姿态各异的仙鹤,有的扑腾翅膀,有的拨弄羽毛,有的探长脖子,随意之中自有成竹在胸。画名是《舞》,仙鹤图,丈二巨制,是杨正新今年5月飞赴日本北海道写生,与翩翩起舞、悠闲自得的鹤群朝夕相处、心手追摹得来的。我留意到画作背景是信笔铺陈开来的蓝色墨彩。杨正新说,那正是自己在北海道看到的一汪湖水,彼时冰雪还未化开,有着乍暖还寒的爽利。有了这湖水,凝固的蓝与灵动的白形成富于哲学意味的对比,仙鹤仿佛通了神,能通向人心最幽深的角落,“切切”如私语。
9月18日,杨正新画展在上海中国画院开幕。这不是什么稀奇事,他的画展几乎年年办,有时一年还要办个几次,不过观展之人总是络绎不绝,因为他的画风总在变,题材总在开拓,每一次的画展都给人留足了悬念。这50余幅画均为杨正新近两年的作品,整整两层展厅都拨给了它们,却总让我觉得装不下,不知是画幅尺寸过大还是画作张力太强呢?
最具中国画精神特质的笔墨线条依然是杨正新自如挥舞的那把剑。他从万事万物的自然形态中抽离出线条,只用线条或塑造物象或表达心性。重彩则是杨正新新近的尝试。画山水,譬如《曙光初照》、《武陵云岚》、《黄山天下奇》,在青绿山水的基础上,大胆间杂朱砂色、枣红色、橘红色,营造出幽玄神秘和变幻莫测的混沌灵境;画花卉动物,譬如《非洲羚羊》、《跃》、《夏》,任红黄蓝绿等明艳、热辣的色块和墨团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甚至无法招架。
杨正新将中国画比作“线的音乐”,将西画比作“色彩的诗”,而他就是那能把线与色彩谱写成新交响乐的人。早年得缘拜入海上四大花鸟名家之一的江寒汀门下,杨正新继承了海派绘画不拘成法、注重笔墨自由表现的特点,完全可以凭借这传家的经典手艺与大众的审美习惯驰骋江湖,不想,毕加索拨乱了他的前路。毕加索多变的风格历程启发了杨正新,尤其是毕加索晚年那种“自由王国的心画”令他心醉神迷。为了完成蜕变,为了与烂熟于心的画法决裂,杨正新尝试用“不听话”的左手作画写字,他要让这只从来没有被“扭曲”过的手,完全听从心灵的召唤。似与不似间,在呈现多样的笔力下思想的触觉,在还原自然的灵动里美好的简单,他与他的画在返老还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