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马连道上的黄山茶商
日期:2011-11-15 浏览:692次 
北京马连道上的黄山茶商

  马连道是一条街的名称,在首都北京宣武区,在业内可谓无人不知,有“北京茶叶第一街”的响亮名头。

  马连道是一个古老的名称,但如今已是不见古老的踪迹,在这条近两公里的现代化大街上店铺连着店铺,卖的全是茶叶。加上街道旁的上十座茶城,整个马连道上有近两千家茶叶店在卖着中华民族的国饮———中国茶。

  2006—2007连续两年,我市在马连道上举办了声势浩大、内容丰富的中国黄山茶叶及名优农产品暨旅游展示推介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黄山茶在北京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在北京马连道上开茶庄的黄山茶商们兴奋地说,他们是这两届活动最大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一位年轻的茶商分析说,黄山茶叶这两年在京的销量与价格大概以20%—30%幅度攀升,而黄山贡菊的价格今年较去年几乎翻了一番,喝黄山贡菊今年在北京成了一种时尚。

  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个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黄山在京新茶商团队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个团队年龄最大的已有50多岁,最小的只有25岁。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黄山茶业发展的脉络和缩影。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着生动而感人的故事,而一批30至40岁的茶商,更无疑是这个团队中的中坚力量,他们乘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东风顺势而起,自信而活力十足,前瞻而雄心勃勃。

  今年只有34岁的王齐,虽说年轻,却已在北京闯荡了12年。大学毕业后,王齐也在江苏、上海的外资企业干过。也许天生就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也许是出生于茶叶世家的缘故,1996年,他只身来到北京闯荡,从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上门卖茶叶开始。王齐说,那时的马连道还是泥巴路,整条街上只有20来户茶叶店。他是黄山最早在马连道落户的茶商,如今他在马连道上开着一家茶叶店铺,为北京一家名气很大的百年老字号提供货源,全年的销售额在600万元。而其实王齐从1999年到2001年在北京马连道上曾相继开办了5家茶叶店,后因没有固定的后方茶叶基地作为保证,加之管理上的疏忽而相继关闭。从这一教训中,王齐认识到了茶叶品牌的树立和后方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从2005年开始,他在歙县北岸五渡等地建成了3处茶叶生产厂房,面积达1700㎡,总投资100多万元,注册了“好事歌”品牌,并开始开发新的包装。与此同时,王齐还在马连道上正在兴建的茶贸国际中心购买了两个店面。王齐说,茶贸国际中心是亚洲首席茶贸航母,每一个店面40个平方米,价值120多万元,而黄山市的茶商一共在这里购进了12个店面,基本在一起。已做好了第二次跨越准备的王齐,在北京的同行中生意不算大,但由于他学历高、阅历广、能仗义执言,在2006年歙县茶叶协会北京分会成立时,他被公推为会长,从此他的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和义务。王齐说,黄山市及安徽是全国的产茶大市大省,但在京城茶叶经营中所占的份额与福建、浙江等地相比,差距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尽量把生意做好,吸引更多的家乡人来北京创业。创业的人多了,就可以形成规模,有了规模才可以引领茶叶的消费走向,打响黄山茶在京的名头。

  与王齐相比,胡洪华显得更为年轻,事实的确如此,今年只有32岁的胡洪华曾拜在王齐的门下学过艺,曾有师徒之谊,只不过平时看起来两人的关系更像是兄弟。

  家在璜田乡璜蔚村的胡洪华17岁就外出打工,20岁到北京。2000年才在马连道上开了一家茶叶店,现在他不仅在北京有了三家店面,还买下了一套近150㎡的住房。与王齐一样在亚洲茶贸中心买下了两个店面,并在黟县,歙县璜田、昌溪建起了有机茶基地,京徽茶业的名头已在业内打响。在车水马龙的京城,胡洪华熟练地驾驶着新买的“别克君威”,前往马连道茶城内他开的一处茶叶店,一边侃侃而谈他的茶叶经。他开茶叶店以前,干过保安,做过营销,前前后后干过七八个工种,最好的时候一年收入有上十万元,但在北京也只能维持开支,因为那时候他已在北京娶妻生子,为了一家人今后能在北京过上较好的生活,胡洪华重新选择做茶叶生意。

  马连道茶城规模很大,一、二层开茶叶店,三层以上出售茶具等。林林总总有200多家左右的店在营业。胡洪华的店面二十个平方米不到,但全国各地的茶叶在这里基本都可以见到。在店里刚刚落座,就来了两位顾客要购买茉莉花茶。顾客看茶非常仔细,并现场开汤进行品尝,最后指定一种要求购买3公斤。店中的店员根据传统的包茶方式———包中药的样子,包好了3公斤花茶。顾客付掉300元钱,高高兴兴地离开。见我惊讶的表情,胡洪华笑笑说,与上海等现代商业气息浓郁的大城市比,作为古都的北京传统的东西保留的更多一些。以茶叶为例,像上海这些城市的消费者大都只认包装、认品牌,他们买茶大都去超市、大卖场。而在北京的饮茶群体中大多只认老字号店,并且先尝后买,一买就将全年的茶叶买足,拿回家贮藏,不像上海人那样买几两吃几两。但事物总不是一成不变的,近年来,茶叶的包装在北京逐渐受到客户的欢迎,茶叶品牌逐渐有了市场,这是一次新的商机,抓住了就可以乘势而起、做大做强。胡洪华告诉我,他与好几位黄山茶商都在家乡投入巨资进行后方基地打造,联手打出自己的茶叶特色品牌,让黄山的茶叶在京城占有一席之地做好充分准备。

  江益民给人的印象是精明干练。在他开在马连道茶城中的店中,江益民向我们出示了一张证书,证书表明,由江益民的徽源茶业选送的六安瓜片,在2007年3月26日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活动期间,作为我国赠送普京国礼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让我们大为惊讶,江益民遗憾地说,可惜不是黄山茶叶

  如今是黄山徽苑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江益民,歙县北岸人,今年只有31岁。在天津当兵退伍后于1997年到北京打拼。十年后,在他的带动下,由他的兄弟、表弟、堂弟、叔叔、舅舅一大家人组成的团队,分别在北京、河北、深圳、安徽等地开了7家专卖店,年营业额超过2000万元。徽源茶业的架构已经筑起,一个古老徽州茶商的故事在江益民身上重新演绎。江益民告诉我们,从目前北京的茶叶市场来分析,没有基地肯定是形成不了气候的,2004年,他已开始在歙县北岸投资建设徽源茶厂和徽源基地,现在厂房已基本建成,并在北岸镇高山村建立无公害贡菊基地5000亩和黄山毛峰基地5000亩,整个投资在800万元左右。

  据江益民估计,北京的茶叶产业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而马连道一处就占有一半以上。安徽人在北京开有50家茶庄,销售额达1.5亿元,其中黄山市占了40家,歙县占了30家,五分天下有其三。但由于北京人喝茶的习惯口感偏浓,传统以花茶、乌龙茶为主,所以在北京的歙县茶商1亿元的销售额中估计有70%是外地茶与黄山贡菊,黄山茶所占的比例实在是不算多,与当年徽茶称雄京城相比更是相形见绌,重振徽茶在京雄风仍然任重而道远。

  我们在为在京的歙县茶商的不凡表现所感动的同时,也期望着他们的更强更大。也许用不了多久,在这个优秀的团队中,更有一位乃至数位脱颖而出,成为徽茶在京的领军人物,让徽茶香满北京,让徽茶的旗帜在首都高高飘扬。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27岁茶商何毅:“品”出百万身家 下一篇42岁男子5年收藏茶叶93种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首期京城大益茶会在北京大益茶文化交流中心举行
10月20日,首期京城大益茶会--《虚云和尚全集》首发式暨虚云和尚圆寂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大益茶文化...
茶瓷文化的传承者——访北京紫陶阁商贸公司总经理董宁(图)
董宁(左)与著名表演艺术家姜昆合影。  在北京大兴区廊垡镇的一个大院内,整齐地排列着一排排整洁而...
“祝福北京”拉祜族拍摄花絮,双江县“茶菜宴”(图)
  中国人自古就有喝茶的习惯,喝茶顾名思义就是用茶来泡水喝,可你见过用茶来做大餐的吗?在临沧市双...
湖北京山:宋河镇的刘明坤靠卖茶叶走上致富路(图)
刘明坤(左)正在向消费者推介茶叶。在京山县宋河镇城中路旁,一位六旬老人经营着一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福州:金牛山茶叶市场招商会上的茶艺体验
茶叶市场招商会上的茶艺体验福州金牛山茶叶市场今天(7月18日)开始招商。共100多名来自福州以及武夷山...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