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痴”林少明:从喜欢喝茶到买
日期:2011-09-26 浏览:424次 
“茶痴”林少明:从喜欢喝茶到买

  近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人文中国·茶香世界”2007年第二届中华名茶评选活动中,由我市源茗祥茶业选送的“大红袍”从全国众多茶业机构选送的600多种参评茶叶中脱颖而出,荣获“银奖”,成为汕头唯一的获奖茶叶,也首开汕头茶界在人民大会堂领奖的先河。面对记者,如今已是中国茶学会会员、中级评茶师的林少明一边冲茶,一边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染上“茶瘾”萌生“制茶”念头

  林少明出生于澄海,从小家里人爱喝茶,他也渐渐染上了“茶瘾”,几乎每天都茶不离嘴。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先后到过湖南、广东湛江、广州等驻地,但唯一离不了的就是茶。家里人每隔一段时间就给他寄一包茶叶过去,有了茶,他便跑到有工夫茶具的老乡处共享“口福”。林少明退伍后留在广州,刚开始做的是运输生意,经常要在各地来回跑,那时身边总是带一套茶具,到哪里便拿出来以茶会客,茶成为生意桌上的好“助手”。

  随着与茶的感情与日俱增,每年到收茶季节,他都会与茶友自费赶往“中国茶叶之乡”———安溪,实地了解茶的生长环境、种养采收、制作风格等各个环节,与当地茶农、茶商交流心得,比对各种条件下产茶的异同。几年间,安溪的每个山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这时他对茶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觉得别人做的茶都不能合自己的口味,并萌生了自己制茶的念头。

  以茶会友事业蒸蒸日上

  通过工夫茶林少明结交了几位志同道合的茶友,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广州陆续创办了几家茶馆,在安溪铁观音名山拥有百多亩的有机茶园,又与武夷山市岩茶厂结盟,成为武夷山市茶叶局授权的汕头唯一岩茶大红袍直销处,形成了产、制、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虽然事业有成,他却忘不了家乡潮汕大地才是工夫茶的发源地。去年,他在澄海筑一茶馆,希望以茶会友,坐而论茶道,享受喝茶其乐无穷的过程。

  虚心学习满腹“茶经”

  通过自己的摸索及请教茶界名师,林少明形成了一套比较独特的“茶道”。他喝茶讲究的是“茶韵”,茶韵包含茶的外形和内质,我们平时喝的茶叶要经过采青、晒青、凉青、摇青、炒青、揉捻、包揉、烘培等多道工序,茶青质量好,这是茶韵的基础。他对茶叶的质量精益求精,生产的大红袍都是长在纯风化石上的岩茶,用土肥、柴熏、常翻土等“土办法”来代替化学肥或农药,一年只产一次,尽量保存茶叶中的优点。而制茶的关键还在于后期采用的特殊工艺,烘培机是他自己特制的,采用文火慢炖,每一批茶叶都要经过炖火、退火反复12次,整个工程要历时一个月左右。

  自制大红袍韵味十足

  冬夜饭后,微风中透着些许寒意,端坐于林少明的茶店中,泡一壶“大红袍”,在袅袅的茶香中,听他天南地北地大“侃”茶经,实在是一种惬意的享受。记者在其茶馆中发现几张奖状,都是“纯品大红袍”这两年所获的殊荣:第二届“凯捷杯”中华名茶银奖,首届及第二届中华名茶(汕头)博览会暨文化研讨会金奖……经过十多年孜孜以求,如今的林少明也由当初凭着“初生牛犊”之勇闯荡江湖的毛头小伙,成长为茶叶界的翘楚。汕头市文化学会的许其武会长喝过林少明的“大红袍”后赞不绝口,他说,若说茶有多种性格,这款大红袍正如“少妇”般成熟丰满,娴静而又风情万种,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大红袍的特点,也可以看出主人是一个嗜茶如命、有一定茶艺修养的人。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马克·塞雷萨:茶是中国文明的圣 下一篇艾鸿:打工尝苦头,返乡来种茶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关于“茶寿”
自古以来,老人长寿都有雅称。具体地说:60岁称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乡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悬...
爱茶人被称为“茶人”源起的考证
“茶人”是爱茶人最常见的称谓,茶人们大多乐于以此自称。那么,茶人的称谓究竟始于何时?笔...
“茶神树”所在地【老乌山茶区】
老乌山茶区位于镇沅县按板镇西南,主要分布在按板镇所属的罗家、文立、那布三个地民委员会所辖的17个村...
传承中华茶文化 海外台籍留学生学做“茶农”
参加文化寻根夏令营的海外台籍留学生一行于2012年8月7日来到福建漳州,参观了由台商李瑞河先生创建的天...
台湾茶商山西布道 话两岸“茶”别
...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