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进入销售旺季 安溪民间斗茶和各类茶王赛如火如荼
茶王赛中,参赛选手正在分茶样。
评茶师现场评茶
茶王赛正与文化相嫁接
目前,安溪铁观音正进入销售旺季,民间斗茶和各机构组织的茶王赛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最近,安溪县龙涓乡和祥华乡这两个安溪茶叶主产区就陆续举办了茶王赛。茶王赛这一诞生于唐朝的古老习俗,在新时代迸发出强劲生命力。
“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提高茶农的制茶水平,从而提升茶产业的发展。”安溪龙涓乡党委书记魏中南说,这是茶王赛在新时代被赋予的最重要的使命。“祥华乡的茶王赛与茶文化生活节相结合,以后我们将更加注重通过茶王赛来挖掘茶文化。”祥华乡党委书记李清泉的一席话勾画出乡镇茶王赛未来的发展走向。
本期《茶道》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溪,实地感受茶王赛的精彩与魅力。
秋茶旺销 民间斗茶乐
这段时间,正是秋茶上市的季节,如果你走进茶乡安溪,就能切身体味到无处不在的“斗茶”习俗。
参加斗茶的人,要各自献出所藏名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比赛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斗茶要经过集体品评,各方上乘者为胜。
记者了解到,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比较有规模的茶叶店。斗茶的参加者都是饮茶爱好者自由组合,多的十几人,少的五六人,斗茶时,还有不少看热闹的街坊邻舍。如在茶店斗,则附近店铺的老板或伙计都会轮流去凑热闹,特别是当时在场购茶的顾客,更是一睹为快。
据载,这种习俗始于唐代,当时称为“茗战”,后盛行于宋代,始称为“斗茶”。苏东坡诗云:“胜者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这种习俗在全国各地大部式微,而在乌龙茶的故乡、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这一民俗与茶叶一起繁衍生息,经久不衰。
据介绍,安溪的茶王赛,最早从安溪县西坪镇兴起。1995年5月,西坪举办由张天福领衔主评的最大规模茶王赛,500克铁观音茶王拍卖出5.8万元,创中国茶叶界空前纪录。经《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媒体报道,拉动了全国各地方兴未艾的茶王赛及“茶王”拍卖热。
时代变迁 衍生新内容
经过十多年的时代变迁,如今,安溪的茶王赛又衍生出了新内容,茶农的首创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忙碌的秋茶茶季刚过,安溪感德镇再次上演了别具一格的“评茶孙”。与传统的茶王赛不同,这种比赛要从优中取差,评出“茶孙”。据感德镇铁观音制作技术研究会陈清元会长介绍,通过这种活动,茶农可以当场知道自己制茶的缺点,及时改进,对提高茶叶质量很有帮助。而且,通过这活动还能够了解现在市场的需求,知道消费者喜欢的口味,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同时这种活动还能够增加茶农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今年,龙涓乡的28个村还开展了村村赛茶活动。“每个村指定一天作为比赛日,茶农在当天把刚刚制作好的茶叶拿去现场,让专业的评委点评。”安溪县茶叶协会副会长苏兴茂说,通过比赛,专家当场指出茶叶的优缺点,以及哪些环节需要改进。“龙涓乡村村赛茶这种活动在安溪是首创。由于活动正好在茶季举行,有效提升了茶叶质量。今年龙涓茶叶的整体质量很好,价格也都比较高。”安溪县茶管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龙涓乡的茶王赛还推动了茶产业的发展,如今,龙涓已崛起成为安溪一个新兴茶区,许多著名企业和合作社纷纷入驻。
制度规范 力求公平公正
茶王赛的优点不言而喻,然而,随着茶王赛在这几年的复苏和兴起,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茶王赛,它们鱼龙混杂,令人目不暇接。
“一些机构承办的茶王赛,谁赞助的钱多,金奖就归谁,丧失了公信力。”在最近龙涓乡举办的茶王赛上获得银奖的詹桂生先生说:“对一些以交钱多少论优劣的茶王赛,我们只能敬而远之。我们只想参加公开、公平、公正的茶王赛,这种茶王赛更有含金量。”
安溪县茶管委显然也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出台了相关规定进行规范。如规定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会是举办安溪铁观音茶王赛的主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凡举办安溪铁观音茶王赛必须经安溪县茶管委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评委会必须由3名以上、具备茶叶审评专业技术相应资质的人员组成,评委会主任必须具备国家高级技术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坚持客观、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实行密码审评票决制,审评人员每人一票,单独计分,以总得分的高低决定获奖名次。凡没有申请或未经批准而擅自举办安溪铁观音茶王赛的,将由审批机关根据安溪铁观音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有关规定追诉茶王赛组织者的责任,并向全国茶叶相关部门、机构通报,同时在媒体上予以曝光。
目前,安溪县各级^***主办的茶王赛都遵守这一规定,有些乡镇甚至更进一步。“对于茶王赛,我们乡的书记和乡长都不参与,全程交给专家和评委去做。”安溪龙涓乡党委书记魏中南说,这种做法主要有两方面好处,一则不会因为书记、乡长的评头论足,影响评委的判断;二则茶农看到乡镇主官从活动中剥离出来,对活动的公平和公正性也更加认可。
而在感德,为了让比赛的“公开、公平、公正”得到茶农更高认同,镇^***聘请的评茶师全部不是本镇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