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纳雍县召开千年姑箐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座谈会
6月4日,纳雍县召开千年姑箐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座谈会,毕节市原人大副主任(正厅级)赵英旭、市农委党组书记阮仕君、市农科所所长王嵩、纳雍县委书记郭华、县人大主任刘茂高、副县长杨奎以及农业、林业、财政、文联、科技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纳雍县姑菁千年古茶树亦称“姑箐贡茶”、“姑箐御茶”,据清朝康熙1673年《贵州通志》载:“平远府茶产岩间,以法制之,味亦佳”。纳雍1941年建县,建县较晚,原县大部地区属大定府,而姑箐一带毗邻织金,又属平远州(今为织金)。“平远府茶产岩间”就是指现在的姑箐。姑箐是汉苗杂居之地,据当地老农介绍,它以采摘细嫩、制工讲究,具有独特的品质和韵味,深受人们的喜爱,并成为清代年间水西地区进奉朝廷的贡品。但由于历史变迁,如今仅有少数的野生古茶树零星散落在海拔1700米左右的纳雍县水东乡姑菁村塘上、箐脚、河头上、王家、屯脚、坡头、岩脚、箐上等村民组的山岩或半坡上。经有关专家论证,纳雍县姑箐最古老的茶树距今已有1000多年,堪称茶中之王,历史悠久,知名度高,独一无二,属纳雍宝贵珍稀物种资源。
据初步调查:姑箐古茶树现仅存200余棵,资源十分稀缺,属乔木型中小叶群体品种,茶树平均高度达4.44米,树幅4.37—4.78米,主干周长61.9厘米,叶片均长11.2厘米,均宽4.06厘米,叶面稍隆呈波状,叶肉厚,叶色绿有光泽,嫩芽叶色黄绿,无茸毛,发芽整齐。姑箐古茶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耐贫瘠、抗寒性强、内含物质丰富、适宜高海拔地区普及推广的优良品种。经省茶科所于2013年初进行检测化验:姑箐古茶树鲜叶内含物较丰富,茶多酚达41.1%,氨基酸达1.6%,咖啡碱2.1 %,干物率91.2 %;所制茶叶具有口感舒适,清香醇和,苦涩味轻,回味甘甜,经久耐泡等特点和消食化气,延年益寿等功效。
姑箐古茶树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到户政策的实施而归属不同的农户管理,由于当地群众对姑箐古茶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认识不足,造成姑箐古茶树失管现象严重,茶青采摘混乱、茶叶加工粗糙、经济效益低下。若不进行有效保护,必将造成姑箐古茶树这一珍贵、稀有的茶树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为了尽快有效保护好这一珍惜资源,县委、县^***要求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千年姑箐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
一是县委、县^***划定姑箐贡茶古茶树自然保护区,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确保每一株古茶树资源都得到有效保护。
二是在纳雍县茶办加挂“纳雍县姑箐古茶树资源保护办公室”,认真研究姑箐古茶树的保护措施、办法,形成长效的管护机制。
三是对新改扩建项目范围内有古茶树的,在项目规划中要制定保护方案,避让现有古茶树,并在建设施工中落实到位;凡非法砍伐、损毁、移植古茶树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四是建议市、县财政每年列支一定的古茶树保护专项经费,同时,鼓励进驻企业与相关单位联合开展复壮古茶树工作,倡导个人在有序管理的基础上领养古茶树。
五是对仅存的200余棵古茶树统一实行挂牌管理。逐一登记编号,标明海拔高度、土壤类型、树名、学名、科属、保护等级、树龄、责任人、立牌时间、服务电话等内容。并由纳雍县茶叶办建立和维护古茶树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便各级各部门通过管理平台查询古茶树位置、照片、生长状态等详细信息,并实现对古茶树常态化监管。
六是邀请有关专家深入实地考察,指导并帮助建立姑箐古茶树科学的养护、复壮措施。
八是开展古茶树采穗穗条培育。对每株古茶树施用优质农家肥,同时,禁止采摘古茶树萌发出来的幼嫩鲜叶,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秋冬季扦插育苗时有一定的健壮穗条满足育苗需求。实施古茶树苗圃基地建设;启动茶叶初制加工厂建设;开展宣传推介工作,制作“姑箐古茶树影集”,送有关领导、专家审阅;请毕节电视台制作播放姑箐古茶树保护开发专题片;组织召开姑箐古茶树产品定位研讨会,计划邀请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贵州省绿茶品牌促进会的有关专家参会研讨。
通过^***引导、企业运作,让姑箐古茶树的独特性、可比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当地农民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