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川毛坝:“奇景家庭农场”让荒山变成“聚宝盆”
在利川市毛坝镇楠木村,当地村民田云奇承包了3200亩地,和妻子一起在荒山上耕耘,种树、种茶叶、培植苗木、养野山鸡。13年的时间,他让这块荒山绿了起来,更是让这块土地产生了经济效益,荒山变成了“聚宝盆”。
4月1日上午,田云奇在利川市工商局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窗口正式注册“利川奇景家庭农场”,这是利川市首个家庭农场正式注册,也是恩施州唯一一家有正式身份的农场。采访中,“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田云奇的只言片语中,展现出了当代职业农民的睿智与才识。
田云奇培植的“冷后浑”茶苗
荒山变身“绿色银行” 年收入超过20万元
3月30日,利川市毛坝镇楠木村大堰半山上,山风吹过,山茶花摇曳着,一阵阵花香拂过鼻尖。
田云奇的生态养殖场内,右边低洼地是错落有致的茶园,左边是野山鸡的养殖场。一路前行,公路两旁是整齐的绿化树,既有红豆杉、珙桐等珍贵品种,也有紫薇、桂花等观赏植物。绿化树间,一垄垄黑色的遮阳网下,是长势良好的“冷后浑”茶苗。
田云奇和3个村民正喊着劳动号子,从一辆横在路中间的农用车上抬水泥涵管下车。“到基地的路排水不畅,影响车辆通行,准备在沿线安装涵管。”田云奇介绍。
田云奇的老婆陈全章正带着当地村民在茶园里采摘茶叶。陈全章说,“冷后浑”鲜叶是600元每公斤,一个星期就能采摘一次“冷后浑”。这几天,每天都有30多人帮他们采茶,一天一人能采70多斤。
旁边是野山鸡养殖场,野山鸡最适合这个地方养殖,每年出栏3000多只,也还可以赚10多万元。“你看我这些‘冷后浑’茶苗,一根最低5毛钱,10多亩地的茶苗能卖不少钱”。田云奇指着养殖场说道。
田云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茶叶、茶苗、绿化树苗木、野山鸡等,每年总收入超过50万元。但是除去劳动力,肥料等开支后,每年纯收入至少也有20万元。“我可以算是这里的‘地主’了”。田云奇笑着说道。
几番沉浮 只为执着信念
田云奇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也在这块土地上,多次失败让他坚定了要让这块土地“生长出金子”。
田云奇20岁开始承包荒山种植经济作物,遭遇市场行情下跌,亏损了1万多元。失败后,他外出打工,当起了螺丝工,凭借努力和认真的态度,就当上了主管,挣了3万多元。想着老是打工也不能解决问题,他又回到这块土地。2000年,已过而立之年的田云奇回到楠木村,以每年4000元的价格承包3000多亩荒山,并投入8万元建起奇景生态农庄,同年又开发百亩荒山种植桂花树和茶树。
随后两年,田云奇发动村民种植板蓝根,由于行情低迷,损失惨重。2003年,田云奇再次离开这片土地,到利川城里学摩托车修理,还曾在利川城区开过销售、维修摩托车的店铺。
2004年,挣到钱后的他与另外3个朋友筹资办苗圃,再次遭遇市场寒冬,血本无归。
2005年,遭受多次打击的田云奇开始和妻子在承包的荒山上植树,共植树10万株。随后几年,夫妻俩主要精力都投到发展茶叶、苗圃和绿化树上。田云奇看着盛开的山茶花,脸上有了些许笑意。“那些植树的年代,种茶种树的日子,都让我终生难忘。我和老婆两个人整日在这块土地上劳作,荒山终于变成了绿色的,看着都舒服。”
到今年,他已有“冷后浑”苗圃15亩、茶园30亩、红豆杉800株、珙桐1000株,还有桂花、紫薇、罗汉松等上万株。
田云奇感慨地说,其实当初打工也是挣钱养家,但是看着家门口的荒山,就琢磨着怎么改变,就想着要让这块土地产生效益。这么多年沉浮,就只为了一个信念,要让荒山变成“聚宝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