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如来禅之茶道
日期:2011-10-20 浏览:309次 
修如来禅之茶道 唐代寺院饮助修,逐渐普及,唐封演《封氏闻见录》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人自怀挟,到处举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从此可见由僧人坐禅饮助修以致形成民间转相仿效的饮风俗。而宗门亦将坐禅饮列为宗门规式,写入《百丈清规》。

佛教丛林制度,由唐百丈禅师立《百丈清规》而创定。《百丈清规·法器章》及“赴”、“旦望巡堂”、“方丈点行堂”等条文中明文规定丛林禅及其作法次第。其“请新住持”文中记有“鸣僧堂钟集众,三门下钉挂帐设,向里设位,讲汤礼。……揖坐烧香,揖香归位,相伴吃。……”即于法堂设两鼓:居东北角者称“法鼓”,居西北角者称“鼓”。讲座说法擂法鼓,集众饮鼓。“法鼓”,凡住持上堂、小参、普说,入室并击之,上堂时二通。……鼓长击一通……召集众僧饮。又每坐禅一炷香后,寺院监值都要供僧众饮,称“打”,多至“行四五匝”。院中还专设“堂”,供寺僧坐而论道,辩说佛理,或招待施主、同参之用;有“头”执事,专事烧水煮,献酬宾;专门有“施僧”,为行人惠施水;寺院所植树,专称“寺院”;上供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之,称“奠”;寺院一年一度的挂单,依“戒腊”年限的长短,先后奉,称“戒腊”;住持或施主请全寺僧众饮称“普”。会成为佛事活动内容。凡此种种均来源于坐禅饮,目的还是为了帮助禅修,而后相沿成习,潜移默化,成为佛教丛林的法门规式。百丈禅师有:“吃、珍重、歇”三诀,唐皎然饮诗有“三饮便得道”之语,刘珍亮谓饮具“十德”,《五灯会元》载有所谓饭后三碗的和尚家风。可见在唐代,已为僧伽生活中所不可或缺。以敬客,更是寺院常规。

自宋至清,举办宴,已成寺院常规活动。如浙江径山寺即有近千年的宴史。藏传佛寺,一般都举行会。十九世纪中叶,大喇嘛寺曾举办过数千喇嘛参加的法会,有时持续数日之久。由此可见不但与显教,而且与密教;不但与汉传佛教,而且与藏传佛教都有密切关系。总之,上说这些都是坐禅饮道,也可说是修如来禅的“坐禅”道。
Tags: 如来 茶道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天弘茶业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上善若水,沏茶去开悟 下一篇茶禅只在个人杯中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中国四大茶道之禅宗茶道介绍
文化背景不同便形成中国四大茶道流派。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
禅茶一味——韩国茶道的发展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交流不断,中国的儒、道、释思想对韩国影响颇深,高丽王朝是韩国饮茶的全...
瑜伽·茶道·茶文化
“瑜伽茶道”由中国大陆瑜伽学者石鉴月先生、徐永立先生,依据中国传统茶道,参照中国禅茶道...
茶道十德和婚礼的关系
中国古人曾认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
透过钱眼看中国历史之茶叶引发的战争
我每喝一次绿茶,就像喝了毒药,肚子里翻江倒海,痛苦万分。更糟的是,我发现小姐们喝了茶以后,都衰老...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