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降价销毁为什么不管用?
眼下,车市和邮市的低迷,几乎成了难兄难弟。汽车的价格一降再降,南北大众甚至联手祭出原来曾经热销的轿车降价的牌,依然难以救车市之火,待币购车族隔岸观火,就是不买这个账,其热情和去年SARS期间疯狂买车时相比,只能让造车者和卖车者叹气,暗骂自己错估了形势。据统计,目前我国汽车的库存量已经达到30万至40万量,以每辆车10万元来计算,就是300个亿至400个亿人民币砸在手上,那可是国家的钱。
邮市也是如此,虽然国家邮政局日前对全国库存的30多亿枚面值30多亿元的邮票进行了销毁,并没有出现期望中的效果,邮市依然是门前冷落鞍马稀,没有什么回黄转绿的征兆。已经从1700万锐减到200万集邮者的人数,并没有得到任何回升,而邮市上邮票司空见惯的打折,几乎同汽车的降价一样,对于购买邮票的人来说,仿佛虱子多了不痒、三锥子都扎不出血来一样,不见什么动静。
为什么无独有偶,车市和邮市竟然是如出一辙的不景气,无论是一再降价,还是销毁库存,都不怎么管用呢?曾经牛市一般红火的车市和邮市,为什么一下子变成了如今的熊市一般,怎么强打救心针和施补大力丸,都不见什么效果呢?
其实,再傻的买车者和集邮者,也都渐渐地明白了,车市变成了今天的样子,还不是当初车价太高造成的?说白了,都是钱催的。赚钱,并不是什么错误,赚钱得有一定的规范和尺度,就像水得有一定的温度,才好下去洗澡,高过一百度,水就烧开了,低于零度,水就结冰了,这样浅显的道理,用不着我们普通消费者替他们去普及。水也能够咬人呢,大把大把地赚得钱票子之后,有一天也会烫手呢。谁都清楚我国的汽车制造和销售是暴利行业,当初,他们不承认,还有专家煞有介事地替他们打圆场,在买车人面前演出一场双簧戏。于是,降价,成了汽车业内的难隐之痛,成了羞羞答答的不情愿之举。几年前就说降价已经到了底线了,如今还不是一万两万地降?人们当然有权利不再相信狼来了之说,有理由说你们何不如脱衣舞女郎一样,一脱到底,挤挤水分,把价格一降到底,别再玩逗蛐蛐式的把戏。邮市一样,还不都是以为邮票可以大把大把地赚钱?把邮票当成了钱票子一样刷刷刷在印?要不这30亿的库存哪儿来的?1992年之前,邮票发行量一般是几百万就打住了,1992年之后,动辄几千万几千万地印,赚钱的胃口和欲望一起膨胀,日后不遭报应等什么呢?
在一个社会的转型期,在一个穷怕了的民族可有了咸鱼翻身赚钱的机会,我们就是这样容易被金钱牵着鼻子走而晕头转向。由此带来的不仅是车市和邮市如今的低迷,问题是这样的:低迷不只是这种病症必然出现的表象,更为可怕的是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那就是如今出现的人们对车市和邮市信任度的降低,前些年对车市和邮市近乎痴迷和疯狂的追捧,已经成为了这种信任度提前超值和透支的预付,因此,眼下任你降价也好,销毁也好,使出了浑身解数,消费者已经不再相信,兜里揣着钱无动于衷的现象就这样可怕地出现了。原因很简单,脚下的泡,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消费者曾经忠诚地追随着你,到头来却是这样的一种结果,被骗的感觉,便像是蹭脏的衣服一样,无法一下子洗去。这恐怕是眼下车市和邮市留给我们还要绵延一段时间的后遗症。
我看最近一项AC尼尔森调查表示:“中国私家车车主对于汽车品牌还没有建立起很高的忠诚度。品牌的忠诚度,还是一个长远的目标。”这项调查,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品牌的忠诚度,表面上看,是建立在对品牌的信任基础之上的一种商家和买家之间的关系,是无论车市还是邮市得以正常运行的一种良好的轨道。其实,更重要的是,这种忠诚度的缺失,正表明着我们社会整个信任体系和信任链的缺失和断裂,车市和邮市只不过是我们社会心电图的一种显示和提示。这种信任体系和信任链的缺失和断裂,不仅表现在车市和邮市上,同时也表现在我们周围的许多方面,比如,商场里几乎一年四季都在不断的打折,也是这样的表现之一,不打折就无人问津,越打折,人们对商家的价格越产生疑问。我们总是被这样的疑问所包围,降价和销毁还能够管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