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青花瓷
我爱收藏各种民间的青花瓷。
青花,又称“蓝花”,“白釉青花”或“釉下蓝”等,属瓷器釉下彩的一种。从最早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青花始于唐,宋时加以继承,成熟于元,而兴盛于明、清两朝。可以说青花瓷在我国瓷器史上沿袭时间最长,产量最大并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世界的陶瓷史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早在元朝,我国的青花瓷就销往海外。直至中世纪乃至现代,收藏精美的中国古青花瓷是西方社会中皇室成员及贵族富豪们相互夸耀或斗富的一种资本,难怪在国外的大型拍卖场上,人们为了购得一件中国古青花瓷,争相竞价,千金一掷的现象屡见不新。
青花瓷,有民窑(民间瓷),官窑(御瓷)瓷器之分。官窑瓷因为皇家宫庭专作,除制作工艺精湛外,图案一般细致刻板,充满匠气,反不及民窑瓷上的生动流畅,潇洒自如而引人入胜。此外,官窑瓷当时制作量少,随着岁月的流失,传至如今,存品已属凤毛麟角,难得一见。而民窑制品却面广量大,不但传世品较为丰富,花式品种也颇为繁多,流通时价格便宜,赝品也少。注重青花瓷画的欣赏,收藏者在收藏时审美观与见识会不断地提高。两年前我去北京郊外旅游,大伙都为顶着盛夏的烈日爬长城而疲惫不堪,而我却为在途中觅到二片优美的青花碎瓷片而感到高兴。回家后将这两片带有图案的瓷片裁成菱形及椭圆形嵌在红木镇纸上,顿时使桌边摆件古趣盎然。在我的熏陶下,女儿小小年纪也成了一名“考古家”,每逢野外踏青或郊游之际,她总要拾一些青花瓷片认真端详一番,尔后会冲着我欢叫:“爸爸,这是清朝的瓷片!”“爸爸,这是明朝的古董!”于是,我和妻子边游览边向她讲述青花瓷画中人物的历史故事及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