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景德镇“空白点”瓷第一期
日期:2011-09-30 浏览:1226次 
明初景德镇“空白点”瓷第一期

明初景德镇窑“空白点”瓷

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世界古瓷学界,关于中国古瓷研究的主流,有两种趋势:(1)西方国家对景德镇窑元,明初(特别是永乐、宣德)釉里红、青花官窑瓷的研究;(2)东邻日本对元、明景德镇窑(官窑、民窑)青花及初步对明代早期后阶段“空白点“瓷的探索。”空白点“系指宣德以后成化以前这一历史阶段,即正统、景泰、天顺三个王朝(公元1436~1464年29年间)。

几百年公认的“空白点”瓷器,既不见官窑落款,又不见民窑款式。这就无怪乎人们对它生疏了!

建国后,田野考古工作中,15世纪30年代至六十年代(1436~1464年)的明代墓葬,不是没有接触到,只是出土的陪葬瓷器素面无纹。1953年发掘的江苏省江宁县西善桥死于景泰七年的明司礼太监金英墓,只有一件白釉带盖瓷瓶;1974年发掘的江苏省溧水县乌山正统年明附马都尉宁瑛、咸宁公主(永乐帝女)夫妇合葬墓出土的随葬瓷器也仅有白釉瓷碗一对。要依靠白釉瓷找到分期与断代的因素是不容易的。

早在40年前,日本古瓷界已开始向“空白点”进行了试探,能够给这一历史阶段的某些青花瓷纳入明代早期的“民窑”范畴,并熟悉了对明代景德镇窑瓷的分期(早、中、后附晚明)。但是,日本正式对“空白点”进行研究,还是在70年代开始的。

1975年日本出版藤冈了一先生著《明の染付》陶磁大系煤中称这历史阶段的青花瓷为“景德镇窑黑暗时代の青花”,对它的按语是“暧昧模糊”。藤冈先生引用我国出土的新鲜资料,列举了几件正统青花瓷,也包括南京博物院的青花牡丹孔雀梅瓶。这就说明了日本在研究“空白点”中有了新的进展。

诚然,我们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超越外人,1963年冬至1964年春,南京后宰门明故宫玉带河出土的明景德镇瓷,从洪武到崇祯,汇集的数量之多,装饰纹样之丰富多彩,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还有1956年南京牛首山明正统七年兴建的弘觉寺塔“龙宫”出土的青花瓷盖罐五只,周身瓜楞,圈足、盖沿菱花边,装饰花纹,缠枝牡丹的两只“光子”内画杂宝三只。又一起是1958年江西省新建县朱元璋三世孙朱盘烒墓出土的五只青花瓷罐(据原文引《朱氏八支宗谱》记载,朱盘烒死于正统二年春正月),主题纹饰同属缠枝花,实为罕见的珍贵文物。

实践证明,这个时期的官窑,客货都不落款(帝王年号款)。是故既不见于文献著录,又何怪乎莫辨真伪。过去,国内外收藏家乃至博物馆、院,对其质量较次的误认为永、宣客货,细致精美的错认为失款成窑;时代鉴定偏高偏低,产生差误,背离真实;至于行商估客,向有成化精,正德粗之说,误人误已,以讹传讹。凡此种种,影响深广,迄今仍未清除。以致原来已经隐晦不彰,淹没无闻系五百余年之久(未见明、清两代任何有关记载流传)的名瓷,又平白遭受到长期的诬网,实属遗憾。

澄清上述混乱,反璞归真,阐明与展示它的本相,给予公正评价及应有地位,希望能够引起普遍重视和得到妥善保存。

根据现在仅有确切可靠的出土资料,对“空白点”进行了研究,给他们作出了分期和断代,也摸索到它们继承与影响的内在联系,为明景德镇窑陶瓷的研究增补了新内涵,也算我对当时景德镇窑流汗出力的陶瓷匠师们“显潜德之幽光”吧!终究由于受到作者本人专业素养之不够和出土遗存数与质等多方面的局限,以致蹉跎岁月,荏苒至今,浮光掠影,仑猝成篇。不过姑妄言之,亦所以抛砖引玉,聊供参考云尔。至于全面解决问题之日,尚有待于将来这三朝古窑址发掘之时。

本文和广大读者见面时,由衷地感激具有真知卓见的有关陶瓷专家和对研究工作关怀鼓励的有关领导以及大力支持我的有关工作人员与馆藏集蒐照片者。

“空白点”瓷器真面目

景德镇窑明初古窑址,虽然迄今尚未完全发现,但从现已出土的有关文物看来,能说其中没有“空白点”三朝景德镇窑瓷吗?

“空白点“的上下限介乎宣德与成化之间,那末第一期—正统,其艺术风格必然是受它的上一个王朝宣德的影响,同时第三期—天顺,除继承正统和景泰的传统外,也必然孕育着下一个王朝成化瓷的成长因素,这是很自然的。换句话说,在”空白点“第一期的瓷器身上必然展示宣德瓷的某些特征,第三期也同样地预肇成化瓷的开端,而那些既然显现第一期的特征又夹杂着第三期萌芽因素并独立展示本时期特殊创造性,显然属于第二期—景泰王朝。本着事物发展规律及尊重它们相互间内在联系的客观现实,就是弄清楚”空白点“瓷本相的哲学理论根源。

根据这个道理,特地挑选了已经作好分期(早期),但不属洪武、永乐、宣德的所有画松竹梅纹的青花碗而伴之以相似装饰纹样的宣德、成化瓷,按时代先后序列为: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从釉质、釉色、足型、装饰花纹观察,分析、归纳,得出关于这三朝断代因素的“酵母菌种”。从而对“空白点”瓷有了正确的认识。

第一期— 正统王朝

一、 釉质与釉色

1. 器身:釉质细平腴润,无片纹,稀薄的则属个别。在手镜放大下仍见极细橘皮纹。釉泛水青色,腻白釉为数极稀,其中如刀切凝脂的一种,表、里、底三面一致,有的或加酱色釉口。论它的官窑产品瓷质之精、釉色之美,超越任何瓷窑产品,宛如白料砗磲,更无论霜和雪了!但是几百年来,人们徒然对成化瓷之赞赏,而忽略了“空白点”第一期的“腻白”釉瓷,未免遗憾。

2. 底釉:盘—①极淡卵青,釉汁凝聚、流淌印痕,仍见极细橘皮纹。②白釉微含青味,见第二层复釉流淌晕漫的周界痕迹,并有针鼻眼大小缩釉细点,釉表也有显著橘皮纹。③刷“僵白釉“作地,其上有二次罩釉时之淡月白色淋离斑驳浓釉垂流印痕,釉表密布针鼻眼大小缩釉细点。④白釉稍僵,略带青味,见显著细橘皮纹及第二次复釉刷抹印痕,其上也密布针鼻眼大小缩釉细点。⑤苹果青釉,开细白片纹,釉质腴润,釉表见不明显细橘皮纹。

碗—一般白釉略含青味的最多,见针鼻眼大小缩釉细点;极淡卵青底釉居次;腻白如刀切凝脂;底面见“僵白釉“刷抹印痕,其上有淡卵青复釉淋漓斑驳痕迹,并有针鼻眼大小缩釉细点;个别底面见辐射线状挖足”跳刀“痕迹。

第一期末年向第二期过渡的,底面光润,圈足与器胫交接处范围内凝釉莹莹,泛淡豆青色。

二、 造型

1. 盘—其特点是圈足外壁作不同角度的向心倾斜。圈足与底面垂直的为数极少。盘之属拱口的亦复很少,花形口和折沿的则较常见。足深甚浅,依然保留元及明初遗制。盘类造型有下列几种:

① 拱口、弧壁、深腹、圈足、釉底,“足高“>“足深”。

② 侈口、弧腹、圈足外壁向心倾斜,“足深”极浅。

③ 敞口折沿弧腹、圈足外壁向心倾斜,足深极浅,釉底。

④ 撇口、弧腹、圈足、釉底或沿微折,盘里周壁模印菊瓣纹暗花,圈足外壁向心倾斜、釉底。

⑤ 卷口、弧壁、浅腹、丰胫、圈足外壁向心倾斜。

⑥ 花形口:菱花口、折沿、鼓腹、或腹深较浅或盘里周壁模印菊花瓣纹,圈足外壁向心倾斜、釉底;葵瓣型敞口、盘胫方折、圈足外壁向心倾斜、浅底。

2. 碗—有下列几种形式:

① 圆唇、直口、弧腹、矮足、深底(特大碗)。

② 撇口、弧腹、矮足、深底(特大碗)。

③ 撇口、弧腹、丰胫、圈足、圈足边墙较厚。

④ 撇口、弧腹、圈足、圈足丰上敛下。

⑤ 撇口、弧腹、丰胫(甜食小碗P544)或削胫,小圈足、圈足中腰以下外侈。

⑥ 撇口、弧腹、丰胫、圈足较矮、中碗或大碗。

⑦ 侈口、弧腹、圆胫、圈足,足端露胎线平切(甜食碗)。

⑧ 侈口、弧腹、丰胫、圈足,下部微敛(大碗)。

⑨ 圆唇、口沿微折、弧腹、丰胫、圈足下部微敛。

3. 盆连(花盆托盘)—厚胎,菱花边折沿,圈足肥厚与底面垂直,“足深”甚浅,小于“足高”,足端露胎线平切后内,外沿加工修削。

三、 足型

第一期, 圈足边墙外直,内壁稍稍外侈,和底面组成之角略大于90°;弧壁丰胫矮圈足。足深等于足高,或小于足高,有少数大于足高。圈足直胫,自上而下,逐渐敛缩。

盘:①底较深:足深等于足高;圈足边墙与底面垂直;足端露胎线内外沿两面切削,外沿刀力较重。②底极浅:足深等于足高或小于足高;圈足内壁与底面垂直,或二者组成之角略小于90°;圈足外壁向心倾斜与器胫组成150°角;足端露胎线内外沿两面切削,一面(内或外)重刀。③底极浅,圈足下端稍敛,足深小于足高(约小1/3);圈足内壁与底面垂直;圈足外壁向心倾斜;足端露胎线内外沿两面切削,外沿刀力较重。

碗:①圈足边墙与底面垂直:足深等于足高或大于足高2倍至了倍;足端露胎线内外沿两面切削,或有加工修饰,仍见旋削印痕。②圈足下端略收,足深等于足高,或略大于足高;一般圈足较深,亦有圈足较矮。③圈足直径较小,下端微敛,足深略大于足高;圈足露胎线平切,或外沿加轻刀旋削。④圈足下部向外侈张,其内辟与底面组成之角稍稍大于90°,足深略大于足高;足端胎线平切,或内外边缘切削呈鲫鱼背形。

一期后阶段向二期转化:足深略大于足高,圈足微侈,其内壁自上而下近1/2处起,旋刀作离心方向斜削,向外侈张尤其明显。釉底面平。足端露胎线平切,外沿轻刀旋削,骨沿稍稍打磨。

四、 装饰

色料特点:青花发色,一般靛青色,色调深沉幽黯居多,在不同器物上或有浓淡。呈色剂以国产青料为主,偶见掺和苏泥渤青作品,为数极少。

装饰特点:主题花纹有正圆松针球(秉承宣德遗风,见图一,二);侧枝半放梅花及其蓓蕾;竹叶排列叶尖向上,左右纷披,像百合花植株模样;不见湖石和地皮景;内壁(自上而下)口沿“重十字菱形纹带”,碗里腹壁素面;外壁(自上而下)口沿多双线弦纹;碗心双重圈内画松竹梅团花(见图三),或中心双线圆圈,外围莲瓣八片,各写梵文一字。

布局繁密,盘碗均两面绘画。纹样多二方连续,。图案多于绘画,人物少见,缠枝牡丹和富有宗教艺术气氛的缠枝莲托八宝常用在盘碗表里,此外松竹梅图并鱼藻纹(如以鳜鱼一尾为中心,四围五丛弧形水草,狮子盘球(线条简练,神态如生;布局讲求均衡而失之疏淡),异兽、荷花也常见。

人物画见于这一时代的末期,绘画仙山胜境南极老人图已含有二期特征(见下期插页),像高耸云端的双峰及参考苏州博物馆与主题纹饰近似的青花大盘之所得,沿该盘内壁缠枝莲叶形已预肇二期因素的萌芽。另三件婴戏图的想是比它微早的作品;儿童面目姣好,惹人喜爱,迥异二期。缠枝莲甚广(见图五),缠枝牡丹次之。缠枝莲上有的托八宝,其法轮光焰整体上尖下圆,组成封闭图形,不同于第二期的芒穗状。缠枝莲和缠枝牡叶型相似。叶型有:蝌蚪形、豆荚形、桃实形、曲线纹。至于缠枝牡丹而夹以凤凰,显得内容丰富,比宣德时代的云凤装饰,更富有生活气息了。

异兽如犀牛望月,惟本期所独有。形象有回首仰望和仰首前瞻两种,作盘心装饰,二者四围皆用道家杂宝作补白纹样(见图六)。

香草龙纹饰用于瓷碗外壁或盘心或口吐莲花。香草龙肢体劲健,花纹一直延续到十六世纪二十年代。

花卉题材,完全图案化,如荷花:正面荷叶一片横陈,荷 叶后蓼兰一株,双穗高高下垂,又盛开莲花两机,左右并列,组成对称荷花图案。

此外有二方连续缠枝灵芝,用在盘碗里壁,不作主题。还有“如意轮方旋杵”图象,虽然盛行于第二期的佛教艺术图案,但在本期渐露头角。此图像仅用于碗心。另有一种飞龙出水图装饰盘心,象征当时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边饰:有蓆纹,常用在折沿盘的口沿正面;还有承袭宣德青花的綯纹;用在口沿外或环绕盘碗心,(见图十);还有连续人字纹环绕盘心(见图十一),为本期所独有,不见于明王朝其它时代。它和这期缠枝莲叶型一样,列为断代因素之一。卷草纹暨颠倒错列的品字心三角形饰纹带,也见于碗盏口外;梵字“真言”,也作为边饰,和重十字菱形纹带一样用在盘、碗口沿里壁。

莲瓣及其变体:瓷器的胫部多数使用莲瓣或其变体作装饰。本期莲瓣轮廓线里再加一瓣心,并微涂钴兰,每两片莲瓣之间吐露它内层花瓣的尖头,整体意味着一朵盛开的干叶莲花。单层莲瓣未见。

变体莲瓣“以钉螺形作内涵的最是普遍。从钉螺形内涵物演变的也有不少(见图十二、十三、十四)。其次还有桃形及其变体(见图十五、十六、十七、十八)。

有时代特征堪作断代因素用的呈“螺蛳靥“形的(见图十九),有繁简构图之分,常用在盖的顶面钮座部分和器胫位置。

少数盘件圈足外壁有莲花瓣小花朵朵(见附图二十)。

一期向后阶段(向二期)转化,装饰有所变化:松针球成椭圆状(见图七);梅枝小花朵间夹杂三两朵显然不相称的盛开大梅花(见图八、九);实线一笔画竹竿,自然生态竹叶;内壁多数无纹样,少数缠枝灵芝,或鸡爪状叶缠枝牡丹点出地皮景。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书画作品价格计算方法 下一篇中国早期陶器的发现,年代测定及..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景德镇陶瓷-低温颜色釉综述
清乾隆炉钧釉天圆地方葫芦瓶炉钧釉是清代雍正、乾隆年创烧的低温窑变花釉品种,属低温颜色釉类,此件葫...
景德镇瓷板画综述
古代制作陶瓷以手捏成型、模印成型和淘车成型为主,为此琢器和圆器较多。秦汉时期出现的红掏围屋、猪圈...
景德镇四大名瓷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青花...
清代雍正斗彩“三友图”瓷壶
规格:高13.9厘米腹径10.6厘米出处:品味清香:茶具年代:清质地类型:瓷器功用类型:茶具栏目关键词:明清茶...
清代同治粉彩“燕燕于飞图”瓷壶
规格:高11.2厘米腹径11.9厘米出处:品味清香:茶具年代:清质地类型:瓷器功用类型:茶具栏目关键词:明清茶...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