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光华:“竹编书画第一家”
日期:2011-08-19 浏览:340次 
卢光华:“竹编书画第一家”

新华网杭州11月17日电(记者谢云挺)浙江东阳市一位叫卢光华的民间艺人,有一手独创的绝活:一厘米宽的竹蔑,把它分成24根,每根不足0.04毫米,他可以用这么细的竹丝编织出一幅长4.2米,高1.3米,集书画、山水、人物于一体的《清明上河图》大型竹编艺术作品。日前,这幅珍品在2000年杭州西湖博览会上展出,引起轰动,被誉为“中国竹编艺术一绝”。

今年52岁的卢光华,出生于“竹编之乡”东阳市六石镇。30多年的专业从事竹编工艺的经历,使他对各种竹编技法达到稔熟和纯青的地步。然而,他不满足做有名的蔑匠,他说,搞竹编先是为生活所迫,后来为艺术而求。

1985年,他忽发奇想要把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的《兰亭序》的笔法神韵,用竹编艺术再现出来。要表现笔法神韵,竹丝一定要细,而且对竹材的要求十分特殊,竹节的长度要在80厘米以上。为了找这样的竹子,卢光华跑遍了南方的竹乡,终于在四川一个山区找到了对景对题的毛竹。回来后,他细细琢磨整幅书法气势韵律,从单个笔划勾勒到其间的游丝牵引进行周密的设计,用掩盖式的编织方法将已经相当精致的竹丝用绣花针多次分割,竹丝达一厘米7根,对照原迹一丝不苟地穿插编织。长时间伏案编织,视力高度集中在作品的线条连接上,而脑子又要计算着成千上万根细如发丝的竹丝交错重叠。视觉疲劳和

脑疲劳的双重影响,往往会给眼睛带来幻觉,迫使他休息片刻再继续编织。有时编一个字,要花好几天时间。这样,经过1000多个工日的苦苦编织,325个浓墨竹书终于清晰地活现在竹编上。这一大型竹编书法《兰亭序》在国家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一绝大展”中获“特别荣誉奖”,中国美院的顾方松、高而颐等教授赞叹“能完全代表中国竹编工艺美术和技术的崭新水平”。这一作品在台湾展出,马上引起轰动,并被台商以巨资购买收藏。

如今,卢光华自己创办的东阳市竹艺精品有限公司,把众多名家书画的浓郁诗情和画意编织在竹编之中,先后创作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浪淘沙滚滚长江东逝

水》、《温州雁荡山》、《北京万寿山》、《八仙过海》、《八骏图》、《金陵十二钗图》等,并形成了“编织精细传神、色泽雅致大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竹编史写下了崭新的一页,被人们称为“中国竹编书画第一家”。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渚文化玉背象牙梳 下一篇北京传统漆器产品持续热销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铁观音好茶标准:“五招识正韵”
  常言道,正韵才正宗,铁观音被传闻会伤胃,祸首其实是“非正韵”,主要在于它一味追求鲜...
茶界第一美茶人参乌龙茶的特殊功效
人参乌龙茶适用于花茶的爱好者以及女性朋友或儿童饮用。其甘甜爽口的味是会另大家喜欢的。今天就和大家...
八月第一次茶友会——澜沧古茶8047
澜沧古茶八月第一周茶友品茗会于8月1日在南岗如期举行。此次品饮的产品是2009年出品的新茶—&mdas...
泸州纳溪茶农抢摘“第一芽”
春雨潇潇,早茶吐翠。2月19日,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团结村万亩有机茶园,一群采茶姑娘和茶农忙碌在碧...
范仲淹的《斗茶歌》是咏武夷茶的第一名篇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写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脍灸人口...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