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晚期青铜羽纹簋
日期:2011-07-31 浏览:373次 
战国晚期青铜羽纹簋

羽纹簋(战国晚期青铜食器)

  簋是古代盛放煮熟的黍、稷、粱用的食器,相当于现在的大碗。古人在宴飨时席地而坐,簋放在席上,用手到簋里抓取食物。附图中这件羽纹簋,是战国晚期楚贵族使用的“大碗”。它的造型、装饰与西周、春秋的铜簋相比,可谓是体貌不佳,但却榜上有名——国宝级文物。因为,它有确切的出土地点可作为断代依据;造型、纹饰能够代表一个时期的工艺铸造水平;传世少见,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青铜簋出现在商代早期,盛行于商周和春秋,战国以后就很少见了。簋的形态变化最多,商代青铜器表面遍布各种装饰,复杂的纹饰有神秘的宗教内容,凶恶的神兽形象令气氛十分恐怖。西周铜器纹饰舒朗粗阔,形体较大,以动物为器形的增多。春秋作品重视形制轻巧和纹饰简练,减少了商周纹饰的繁复和威严。到了战国时期,青铜器形状和装饰大胆突破神秘的传统风格,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现实感。安徽寿县出土于战国晚期楚王墓的羽纹簋就是其中的一件。

  羽纹簋高29厘米,口径23.5厘米,方座24厘米,重6.8公斤。体如豆形,直口浅腹,圆拱盖,盖顶分立4个云形钮,腹部设有4个窄扉棱,高圈足,下连铸矮方座。盖、腹、足、座,通体均饰羽纹,简洁朴实。方座簋出现于西周早期,是周礼中重要的礼器,铸造精致。沿用到战国时期,其间形制变化很大,如羽纹簋,制作粗糙,不求精工,只图效用。这种变化是由“脱去传统之束缚”,社会意识形态进入理性主义新时期的结果。因而,象征奴隶制的代表神权和政权的礼器簋日趋少见,反映礼崩乐坏的事实。羽纹簋装饰纹样的变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反映。

  该簋是1933年在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共出土4件,都是楚国迁都寿春(今寿县)后就地铸造的。其他3簋比羽纹簋略精致。羽纹簋是青铜簋衰败消亡的最后形态,地方特色鲜明,现实内容丰富,距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定为国家一级乙等文物,即国宝级文物,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清乾隆掐丝珐琅仿古螭纹四足炉 下一篇西汉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安化黑茶的真伪辨别
  黑茶,湖南安化县生产最出名的茶叶非安化黑茶莫属不可。那真正的安化黑茶的真伪要如何辨别呢?跟随...
2015四川平武绿茶文化节隆重开幕
茶艺表演签约现场绵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学明为获奖者颁奖平武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自古为“贡茶之乡”...
文山包种茶的品质特征
  文山色种茶属轻发酵茶类,外观呈条索状,色泽墨绿。如果说绿茶忠于原味,纯凈自然宛如天真无邪的「...
绿茶的品质特征
  绿茶属不发酵茶类,绿茶再细分主要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炒菁绿茶,如龙井、碧螺春和珠茶等,另一种...
鉴别各类名茶的真假
  1、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