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绘画收藏喜忧参半
日期:2014-02-02 浏览:562次 
当代绘画收藏喜忧参半

古代绘画赝品多,鉴定难,非高手一般不敢介入。近现代绘画名家精品升值空间已不大。所以,今天大多数收藏家、投资家将目光纷纷转向当代绘画。全国有上万名职业画家,当代绘画产销两旺。火爆的市场刺激了画家的“创作力”。有的画家一天能画十几张相同的作品,比画百元大钞还快。许多画家都认为自己的画是最具投资价值的原始股。有的画家公然声称,现在谁买我10万元画,未来就是千万富翁,并且真的就有人囤积了几百张准备日后大发。事情果真如此简单吗?诚然,我们很为画家有今日境况而高兴,但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从收藏者的立场去冷静思考,掩盖在虚假繁荣下的诸多问题,又不得不实话实说。

  一、名气透析

  名人字画,自古沿袭下来,名在画前,名气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画的价格。所以,多数人收藏字画都是唯名是求。看来名头非同小可,我们有必要对画家的名气成因作谨慎而具体的透析,看看是圈内有名还是社会知名?是否真的名符其实,还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第一种是走上层路线出名。有人千方百计通过高层机构、高层领导关系,或送作收藏或充当国礼标榜自己,走终南捷径。

  第二种是利用名人权威提携成名,此是最老套的。像齐白石那样,给某画家弟子亲汀润格,并高价买走两幅画,但名师并非均出高徒。

  第三种是媒体炒作。铺天盖地在各种媒体上大做广告(当然钱是利益共同体出)、办展览、开座谈会,让到会评论家美言几句,名曰学术引路,实质是软广告。频率越高,信者越多。

  第四种是市场炒作。通常是画家同中介机构与画托联手操盘,这就是内行所称的假拍,目的是制造虚假拍卖记录,一夜成名,身价陡升,蒙的是那些不知情者。

  第五种是赋予传奇色彩。画家身份特殊,经历坎坷,传奇色彩赋予其身而名声远播。古有唐寅、徐渭、朱耷,今有凡高、石鲁等人。

  第六种是地位职务使然。我国官本位思想渗透在各个领域,美术界更不例外。一般人总认为美协主席的画肯定比副主席的好,院长比画师画得好,画价随着身份涨,当然也会随着身份跌。

  第七种是曲线成名。有些画家是半路出家,他们在其他领域功成名就,社会知名度高,转业绘画,充分发挥名人效应,求取附加值。这些人是画以名传。

  第八种是慢成名甚至身后成名。有些真才实学的画家,注意力在画画上,往往不注意宣传自己,或不愿意显山露水,怕成名之累。他们往往名以画传,成名较慢,甚至生前无名,身后才名声隆起。

  弄清画家名气由来,有助于藏家循名责实,避免收藏上的盲目性。当然画家也有“全国粮票”与“地方粮票”之分。各地都爱炒本土画家,选择时也应区别对待,理智遴选。

  二、作品考量

  藏画自然要看名气,但更要看作品,看作品内涵。作品质量本身才是决定价值高低的内在因素。业内人士都知道收藏要“真、精、新、奇、稀”,“真新奇稀”一看就懂。何谓“精”?构思精巧技法精到,画面精彩,寓意精妙。一个画家一生的作品中都有绝品、精品、普品、次品之分,精品总是百中挑一。笔者以为,一张画的含金量多少,需要综合考量。首先,学术含量如何,是否原创或开山之作,美术史上有无一席之地。当然有些作品可能有个认识的过程,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其次在技法上含金量有多高,他人是否无法企及,至少功力不逮不能达到。再有就是文史价值。好画自有画眼,即画中最精妙之处,是亮点也是卖点。如果仅仅是功夫深,画得漂亮,还算不上好画,因它易产生审美疲劳。画的最高境界,也同文学作品一样,令人喜不如令人思。它也有神来之笔,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算不上美人,但画中透出的那种让人捉摸不定的眼神,常令观者流连忘返、回味无穷。不可一味讲视觉冲击力,吸引眼球仅是表象,更在于吸引人心,有震撼力,绕梁三日而不绝。最后,还要具有中国特色,无论国画还是油画,要凸现本土基因,张扬东方色彩。诚如毕加索所言,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西方藏家看中的也是这一点。令人失望的是,一些画家在用浅薄低俗作品“膨化”社会上的畸形需求。当今大多数山水画、花鸟画程式太滥、太俗,画意一览无遗,不具收藏价值。2006年春拍证明,名家作品流拍也不少。现在藏家渐趋理性,只有名家的精品才舍得举牌。

  当前,国家已启动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花一个亿组织创作100件具有民族史诗性的美术作品。这是一个信号,也是一种昭示。有眼力有财力的收藏家应当抓住机会,瞄准类似题材(包括落选作品)的当代绘画进行收藏

  三、真伪甄别

  赝品盛行,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已是不争的事实。有人认为当代绘画赝品少,即使有也容易鉴别。相对古画而言,当代绘画鉴定上肯定容易一些,但千万不可大意。现代高科技、流水作业的制假高手的高仿品,常令鉴定专家打眼。其克隆之快,乱真程度之高,已超乎想象。幸好,当代画家绝大多数健在,来历可以查清,可以当面核对。但也有个别艺德差的画家,对自己画得不好的作品,特别是早期较幼稚的作品,为了一己面子和虚荣,采取不承认主义,很伤藏者的心。所以,画家艺德好坏,也是藏家不可不考量的因素。另一方面,藏家也不要被拍卖场上“赝品卖得也不错”的假象所迷惑,这种“非理性抢购”,如果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有人要作“冤大头”。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了对付赝品,不少当代画家也是各有防伪绝招,作为收藏者应当知道,即使不了解,收藏时画家也会(也应该)告知。目前画家在自己作品上的防伪技术新招迭出,甚至闻所未闻。如自调特制印泥,不懂秘方者无法仿制;在作品背面某处摁上自己的指纹;在作品不注意处盖上微雕印章;在自己特制水印暗记的宣纸上作画;作品贴上激光防伪标志;个别画家甚至在作品上留下含有自身基因的标志物。

  四、收藏运作

  当代绘画尽管产销两旺,但泡沫式繁荣背后隐含着浮躁,一些原本潜心绘画创作的严肃且纯粹的画家在市场大潮的裹挟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浮躁心态或浮躁之作。一些中介、画商不失时机地制造一波又一波的炒作热浪,使原本高雅的艺术一下子变成了消费品。当画作的优劣判断简化成元/平方尺、成分指数、行情曲线时,金钱就成为衡量一切的短期行为,泡沫现象就不可避免。连靳尚谊、吴冠中都承认画价有些离谱。作为收藏人,更不能不认真思考,精心运作。有人说,现在藏品能收藏5年的就可称收藏家。可见,出没于拍卖市场的多数是投资人或投机者,他们把画当股票炒,“短平快”运作,获利就意味着成功。所以,有人预言某画家作品看涨,就要当心有人要出货了。当然,今天很难再有传统意义上的收藏家,大多数人已是收藏兼投资。有收藏家与大企业联手,眼力财力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利益共享形成互赢。当然也有暴发户不屑于专家意见,视炒画同炒股,一亿多元字画90%是赝品。而懂的人往往囊中羞涩,资金博弈场上常常败北。这真是“张三有钱不懂买,李四懂买又没钱”。

  以笔者拙见,在当代绘画收藏中,首要是通过研究画家,判断其作品是不是“绩优股”,宝要押对。对名画家的作品也要冷静分析,不是见他的作品就收,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现在有名未必将来就成大家,现在的精品未必就是明天的经典。最终要靠作品说话。“五百年来一大千”。当代绘画才二三十年,能出那么多大家吗?其次是研究画。先把名款盖上,甭看是谁画的,澄心静气坐下来仔细研究一番,是不是真的精品力作,然后再下决心。如果说房产经营名言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的活,那么收藏艺术品的名言就应该是:精品,精品,还是精品。第三要少而精。财力再大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好画都买下来。认准一幅好画,集中财力一搏,宁缺毋滥。要知道精品与普品的升值概念完全是两码事。在以平尺论价的今天,“小而精”也是不错的选择。第四做长线。当代实力派画家多为中青年,来日方长,看价位适中及时吸纳,捂上十年八年,精神享受与投资升值,会两全其美。最后,不买活人的画。此言出自香港收藏家张宗宪之口。他说活人的画今天买了他一张,明天他20张又画出来了。死人的买一张则少一张。此活也许是他的经验教训,虽然有点极端,但对藏家和画家均不无警醒作用。当我们对当代绘画还毫无把握时,不妨权作参考。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蓝瑛及其武林派的山水画 下一篇文苑图卷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老茶收藏需知:只有今天的好茶才是将来的老茶
  过去说到老茶,直觉反应都是普洱茶,普洱茶风靡的这二十年时间里,不仅让自己成为中国茶界最炙手可...
民间药茶一览表 值得收藏
枸杞生地茶原料:枸杞5g、生地3g、绿茶3g、冰糖10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
茶市异军突起 东莞掀起安化黑茶消费收藏热
中国知名黑茶专家蔡正安分析黑茶市场...
当代茶学泰斗庄晚芳教授归纳茶德四项
中国茶文化集哲学、伦理、历史、文学、艺术为一体,是东方艺术宝库中的奇葩。已故中国当代茶学泰斗庄晚...
普洱茶收藏的注意事项
普洱茶和其他茶叶相比是一种特别耐藏的茶,经过一定的时间存放,由于普洱茶的后熟作用,普洱茶的品质会...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