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中国画
日期:2013-12-03 浏览:335次 
水墨画≠中国画

现在还有人混淆水墨画和中国画的概念,并且认为水墨画是中国画“中西融合”之后的产物,是中国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我认为这种论断没有根据。因为水墨画不等于中国画,它们根本就是有一些相似的两种绘画。

中国画是秉承“一画”、“三远”、“六法”这些基本概念的中国绘画,它的基础是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水墨画则放弃这些基本概念,以水墨材料为主要载体,并且具有更多包容性的“世界”绘画,它的基础是百年来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中国画自古有之,历来为中国人以视觉方式阐释对世界认识的方式之一,重要的是强调精神,与绘画材料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虽然就目前的习惯,笔、墨、纸、砚是承载这种绘画的最佳材料,但是不能否认过去其他材料的中国画形式,并且不排斥将来会有新的中国画的材料出现。水墨画则主要从材料的角度考虑,作为一块艺术创造的“新大陆”,20年来蓬勃发展,以水墨画或水墨的名义出现许多当代艺术的尝试,如前卫水墨、实验水墨、装置水墨、行为水墨,或者概念水墨等等。但水墨画也将近百岁,现在可以看清过去有些被怀疑和争论的“中国画家”,实际是在进行水墨画的创作。比如,林风眠就是标准的水墨画家;还有徐悲鸿,虽然有大量的中国画创作,但是作为中国美术史上的改革家,他有中国画家、水墨画家和油画家等多重身份;再如李可染上世纪50年代的一些写生作品,也只能被归为水墨画一类;随后最具有代表性的水墨画家,就是带有更多国际色彩、目前仍然创作不断的吴冠中。此外,建国后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被改名为彩墨画系,实际上作为“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彩墨画在50年前无意中成了水墨画的先声。20世纪中国画发展的脉络也非常清楚,从吴昌硕到齐白石、黄宾虹,再潘天寿,再陆俨少,如此等等。但也是在潘、陆之后,中国画发展停滞不前,过去争论的问题还一轮一轮地在历史舞台上重演。或许潘天寿“中西绘画应该拉开距离”的口号,在今天对中国画而言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墨画与中国画,一个自由,一个纯粹。水墨画自由是指它的包容性,无论古今中外都可以在这片艺术天地里自由驰骋;而中国画纯粹则指它严格的美学要求,只有认同中国画精神的创作才可以被中国画称谓所囊括。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深圳举办的“国际水墨画双年展”而不是“国际中国画双年展”,中国画研究院为什么就不能改名为中国水墨画研究院,或者李小山的“中国画穷途末路”为什么不是“水墨画穷途末路”,刘骁纯要在今年策展的“中国水墨文献展(1976-2006)”而不是“1976-2006中国画文献展”了。还有就是吴冠中的“笔墨等于零”和张仃的“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说的实际上是水墨画和中国画两件事,为不同的对象发生争执,则完全是鸡对鸭讲了。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书画收藏心理因素浅析 下一篇元代书法的特殊性及其社会根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纵观中国茶叶史,体验茶叶历史变迁
纵观中国茶叶史,中国茶叶经历了药用,食用,作酒及饮料几个阶段:以下让我们来切身体验一下茶叶历史的...
(双语)中国茶文化
thechinesepeople,intheirdrinkingoftea,placemuchsignificanceontheactof'savoring.''savoringtea'isn...
解读中国茶所承载和标记的文化符号
吃茶在中国,至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生理行为,同时又是受特定观念意识所支配的文化...
第五届“中国茶乡杯茶王赛”武夷山市星村镇举行
图为茶界专家品鉴茶王。...
中国饮茶习俗发展史
中国饮茶历史最早,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