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书法的特殊性及其社会根源
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贵族,借助马背上的骁勇,迅速崛起,统一蒙古族各部落,创立了蒙古汗国。数十年间灭西夏,又向西北扩展,征服俄罗斯与中亚、西亚,紧接着侵入长城关内。1234年,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与南宋联合灭了金国,占据了黄河流域的中原大地,并开始大兵压境向南进军。宋高宗咸淳七年(1271),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元世祖),取《易经》乾元之义,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至元十六年(1279)灭南宋,统一中国,结束了300年来国内各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元朝扩大了疆域,比之汉唐更为辽阔。战火连绵使人民痛不欲生,但其后南北统一却使各民族间的文化得比相互交流,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东西方之间因渠道畅通,科学、文化的交流传播也进一步发展。
蒙古定都北京,又以中国为汗国之中心,即是看中了当时在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汉文化和汉族的封建经济实力。“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在战争中,蒙古贵族首领逐渐改变了游牧民族的陈旧观念。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更注意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并以文治之道为立国之本。他采纳契丹人耶律楚材和汉人学者刘秉忠、姚枢、许衡等人的主张,推行“汉法”,所订制度,多参照唐宋体例。
元初,尽管因战争的原因,各民族得以广为接触,然因蒙古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将各族人分为四等,蒙古人为一等,色目人(指西域人)为二等,汉人(指女真人和原金统治下的北方汉人、契丹人)为三等,南人(指淮水以南原南宋人)为四等,因此汉族人民及汉族士大夫地位卑下,思想十分痛苦。尽管在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统治者采纳了汉族儒士提出的“惟科举取士,最为切务”的建议,重开科举制度,但因此走入仕途的儒生,依然很少。国家各级政权主要掌握在蒙古贵族手上,汉人入仕者仅为附庸。元世祖为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曾命程钜夫往江南访贤,征得儒士24人,赵孟罹邮籽 U允铣錾揭院螅?栽??榛?姆⒄蛊鹆朔浅V匾??a href=http://www.368tea.com/html/282/ id=kw target=_blank>作用?/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