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旱罗盘创自江西道士之手
日期:2015-07-19 浏览:310次 
最早的旱罗盘创自江西道士之手

(讯)“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观指南针。”这是一千多年前北宋一个叫朱彧的人,首次记下中国人航海时使用了指南针。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早就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不过遗憾的是,千百年来一直苦于没有历史的实物见证。

直到1985年的5月,在当时的江西临川县窑背山,随着一座宋代庆元四年墓葬的发掘,出土了一件怀抱着刻度分明的大罗盘俑,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罗盘模型。非但力证了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还有专家断定,它的发明地就在江西。

临川罗盘打破欧洲传入之说

车身红色,上有花鸟及青龙白虎纹饰,四角挂有香囊,由四匹马带动,并有三十人护卫。这是《宋史》中关于指南车的记载,可惜如今指南车以及其构造图至今已经完全失传。

而指南针又称罗盘,罗盘则分为水罗盘与旱罗盘。以往学术界认为,水罗盘是中国人发明的,旱罗盘则是欧洲人发明,直到16世纪才由日本传入中国中国考古学会会员陈定荣认为,其实不然。许多年来,多少专家学者通过文献进行考辨,但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直接依据。

1985年,当时的江西临川县温泉乡莫源李村农民在窑背山发现一座古墓。陈定荣和其他考古人员赶到时,现场已经遭到毁坏,满地残砖乱土。最终该墓出土的文物十分丰富,有金质饰件、水晶配挂、文房工具、陶瓷器皿。尤其是出土了大批瓷俑,共有七十多件。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这件怀抱着刻度分明的大罗盘俑。陈定荣介绍,其底座墨书“张仙人”,大罗盘俑身穿长衫,双手抱着的大罗盘,其周围有一圈十六分度刻盘,中心长菱形指针可以自由旋转,显然是由轴承支顶的。

根据专家研究,水罗盘与旱罗盘区别在于,水罗盘要求指南装置中部为碗形或盘上有凹以盛水,用来漂浮磁针,使其可以在水上自由转动指向,为了磁针能在水上漂浮,该针都要串系在浮力较大的细小物体上,如灯芯草、蜡烛滴等。由于这两项特点,造成当时的指南装置必须水平放置,如过分倾斜,例如像临川出土的南宋瓷俑那样持水罗盘,碗或凹中的水和磁针早已泼出,根本不可能置于其内。

陈定荣说,临川县南宋朱济南墓瓷俑单手所持与水平线呈90度角的罗盘,显然是一件旱罗盘。当时发掘报告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被引为指南针发明的最直接依据。

大罗盘俑究竟是什么身份?

令人好奇的是,这个抱着大罗盘的人究竟是什么身份?

他的职业又与临川罗盘的技术发展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

首先要确定的是窑背山古墓墓主的身份,根据墓志铭得知,墓主朱济南,其职务是邵武知军,按照当时官品令有关规定,起码品级为从六品,所以朱济南应该是朝请大夫。从其墓中随葬品来说,是宋墓特有的随葬品,这种神祇齐备、形制典型的堆塑多见于南宋中晚期。

陈定荣介绍,在出土之时,就发现这座大罗盘俑底座写有“张仙人”三字,这就为解开古代旱罗盘技术的应用和最早使用人谜题,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线索。张仙人即为《永乐大典》之《大汉原陵秘葬经》中所提到的“地理阴阳人张景文”一类人物,也就是地方上专以阴阳地理堪舆为生的“风水先生”。不过,这个风水先生并不简单,他还与道教有着深厚关系。宋代地理风水、堪舆之说极为流行,而道教反映在丧葬活动上的有法事道场、葬地堪舆、立券筑室、置放神煞器等。“临川宋墓出土的张仙人俑就是这种世俗堪舆术家,其形象流于陶瓷雕塑业上,而保留于地下的反映。”他说。

也有专家认为,张仙人一名,与道教名称习俗及其著名领袖历代张天师在社会上特别是在江西地区的影响有关。仙人一词出现很早,道教形成后,此名便成为道教思想信仰中的一大称谓。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经常使用它,并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神道品级或层次。如在解释九天消灾法时,仙人职属第四等,很显然,在道教信徒的思想和民俗观念里,道教人物多有“仙人”,皆可以“仙人”称之,而为了使这些道士们之间有个相互区别,故在其仙人名号前常常冠以姓氏,以明其殊。以此理解江西南宋旱罗盘瓷俑“张仙人”题记,当是指道教中的某一张道士。

专家认为旱罗盘最早在江西发明

大罗盘俑在江西重见天日,给出了另一个惊喜的启示,旱罗盘很有可能就是在江西发明的。

这种说法由来已久。根据清乾隆时堪舆术家范宜宾的《罗经精一解针说》记载:“指南旱针,造自圣王,今反弃古不用,转用后人伪造之水针,乖谬已极,失去根本矣。……今余之经盘,遵用旱针,不用水针”“缘此针,创自江西,盛于前明,以此定南北之枢。”

陈定荣说,这里范宜宾所谓的旱针即旱罗盘,他指明早在明代就已经很流行,并且说“创自江西”是有根据的。

他分析说,关于我国罗盘的最早记载,据目前所知是出自南宋人曾三聘的《因话录》,此书写成的年代约为公元1207年,与临川宋墓入葬的年代相接近。《因话录》称堪舆罗盘为“地螺”,其《子午针》条记载:“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壬子丙午间缝针。天地南北之正,当用子午……”。曾三聘,字无逸,南宋峡江人,乾道二年(1166年)进士,累官秘书郎,兼考功郎。峡江与临川地望甚近,所以曾氏对江西风物了解得十分详细,他所说的“地螺”就是临川宋俑张仙人所持的旱罗盘,记载应该可信。

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江西历来是道教流传的名地,唐宋以来,由于李唐及赵宋皇室的信仰与推崇,隆兴一时,如唐高祖和太宗“认老子李耳为自己的祖宗”、“奉道教为国教”,宋真宗和宋徽宗崇尚道教,不仅屡屡赐封张天师,准其世袭,而且多次修建贵溪上清宫,使龙虎山发展成为中国南方的道教中心。例如在江西地区的陶瓷明器神煞中有一类龙虎瓶,也称作日月瓶,不仅上面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方位神像,还有阴阳道士的形象,成为道教空气炽热环境中当时人聊以安慰的护身符。

必须说明的是,出土“张仙人”瓷俑的临川县南宋朱济南墓,与道教著名圣地贵溪县龙虎山、天师洞同在一省,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不过一百多公里,恰属道教正一派的中心地区范围内,当地人对张氏家族在道教中的地位和影响,当有所闻,借其声威以为墓主或丧葬之家提供某种宗教慰藉及保障,是十分自然的。有专家由此断言,这两件手持旱罗盘的张仙人瓷俑,很可能是南宋龙虎山正一派张氏道人的代表物,墨书题记“张仙人”者即张姓道士。

旱罗盘在中国使用时间可能更早

由此,针对旱罗盘是明末清初从外国传入的说法,陈定荣认为,南宋瓷俑旱罗盘模型的发现,彻底打破了这个说法,而且旱罗盘在中国的创造及使用时间都大大提前。

陈定荣认为,世所周知,作为明器的“张仙人”俑的出现,与当时社会上流行着堪舆方家使用罗盘两者之间,必定有一个过程。也就是说社会的存在(罗盘的出现和流行)要比明器(随葬品)的出现要早。也就是说旱罗盘出现的年代一定会比宋庆元四年(1198年)墓的张仙人俑出现的年代更早。

有专家认为,根据朱济南墓地券记载:“维大宋国江南路抚州临川县左界具庆坊居住

故知军朝请朱公,于庆元三年岁次丁巳五月初三日,以疾卒于正寝,享年五十八岁……于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庚申卜,葬于本县静安乡卅八都名上幕上原。”庆元是南宋宁宗年号,三年为公元1197年,四年为公元1198年,是墓主朱公即朱济南入葬的时间,也是墓中持罗盘瓷俑制成时间下限。

由此知旱罗盘至迟距今八百年以前,就已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并使用。而从有关文献记载观察,南宋时使用旱罗盘也不是一蹴而就。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说:“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这段记载说明,第一,方家已知道钢针与天然磁石摩擦,可以获得人工磁化指南针;第二,除水浮磁针指南外,当时已知道寻找支点支撑磁针以指南。很明显,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人们只做些技术上的改进,完全有可能制造出磁针指向的旱罗盘来。

陈定荣说,因为张仙人等风水堪舆家使用罗盘,只是一种古代职业的驱使,而航运业中实际方向的指示更是至关重要。我国沿海的海洋运输事业历史悠远又繁荣发达,浙江地区海岸线漫长,码头众多,江西与海上丝绸之路关系深厚,旱罗盘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到航海的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即有分晓。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越窑青瓷何时能重振雄风 下一篇古玩指南之康乾瓷器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蒙顶山我国最早的栽茶地区
大家知道,四川是我国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以盛产茶而着称于世。蒙顶山为蜀郡种茶的发源地,也是我国茶...
茶艺表演最早的话剧
我国的功夫茶艺最早是出现在闽南的潮汕地区,如明屠隆的《考槃馀事》、清寄泉《蝶阶外史·功夫茶...
世界最早的名茶“昭君白鹤茶”的传说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的最早出现地,就与宜昌有着不解之缘,且巴人善制茶,巴楚文化交融的宜昌,...
蒙顶山我国最早的栽茶地区
大家知道,四川是我国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以盛产茶而着称于世。蒙顶山为蜀郡种茶的发源地,也是我国茶...
江西婺源县成为全国首个茶叶生产大县
眼下正值茶苗培育季节,江西省婺源县有机茶茶苗基地内一派繁忙的景象。据悉,婺源县茶园面积已经达1万...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