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人中大师聊瓷器的故事
湘东醴陵渌江之滨的一幢高楼里,初冬暖阳斜射进高大的落地窗,将红漆木柜中的釉下五彩红月季花碗照得分外澄澈透亮。
这只红月季花碗,又被称为“毛瓷”,是醴陵釉下五彩特色瓷的典型代表,曾因为^***生前使用而名声大噪。
刚刚获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醴陵艺人李人中先生,就是这批“红月季花碗”的设计者,虽已从当时醴陵的“官窑”群力瓷厂副总工程师之位退休10余年,但仍笔耕不辍,全然看不出73岁的的模样。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人中先生
溜完狗,沿着江边散完步,李人中每天都会到瓷器店转转。就着一壶清香四溢的铁观音,用夹杂着醴陵方言的普通话,将自己从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与瓷器的不解情缘娓娓道来。
一旁红木茶具案内,默默煮茶添水的是醴陵陶瓷的后学者——30出头的陶瓷人江林。江林和同样年轻的振美艺术瓷厂总经理张建美都算得上李人中的晚辈。
在李人中的记忆中,1974年无疑是一个顶峰,当时^***到长沙蓉园宾馆小住,湖南省委特意向醴陵群力瓷厂定制一批专用瓷供^***使用,而这一任务光荣的落在了李人中手上。
再现历史场景是艰难的,但叙述时李人中不断抖动的手指还是泄露了秘密:“这是光荣的^***任务,能选上是一辈子的荣耀。但现在想来,还是心有余悸,当时更多的是害怕,紧张得几天几夜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害怕做的不好,被扣上不忠的帽子,进而遭受牢狱之灾……”
而李人中为了画画,可谓废寝忘食,一次半夜时分,就着煤油灯正如佳境时,口渴之余就抓起画作旁边一个瓶子喝一口,未曾想竟然喝下去的是煤油……
经过冥思苦想,几度易稿,李人中设计出“红月季花碗”图案,寄予祖国山河一片红,获得^***首肯。
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领袖日益走下神坛,昔日神秘的中央领导人专用物品也已大众化和通俗化。
2001年,全国人民大会堂再次向全国征集会议用瓷器,尚不到30岁的江林和兄长张建美合作的瓷器,从400多家企业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
虽然再度成为“国瓷”,但年轻人的心态已经完全不同。江林坦言:“接到任务后,我也向李人中老师请教,但心态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李老师当年可能是因为激动和害怕,而我则是兴奋,为身在这样的时代和拥有这等机会而激动,心中有的更多的是做出品牌搏击市场的梦想。”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瓷器已经从生活品变成艺术品,从事瓷器不仅仅是糊口,还可以实现自己财富之梦和振兴瓷艺之梦。正如中国,瓷器也被英语译作CHINA,李人中说:“艺术没有国界,振兴国瓷其实就是振兴中国啊!我年岁大了,这些可能还是要靠年轻人……”一旁的江林笑而不语,只是默默点头。
从铁观音到普洱,从大红袍到龙井,一泡又一泡的茶漾开人们的笑脸,头顶的太阳也到了正中央,江林盛情邀请远道而来的客人共进午餐,谈谈瓷器之外的商业之道。而李人中则打拱作揖,起身抱歉——在他那500米开外的小楼,还有着一起携手半世纪的老伴,等着他喝上一口烧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