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国与伊朗瓷器的发展
伊朗,古称“波斯”,位于中亚腹地,南靠波斯湾,是古代东西方海路交通的要道;中国与伊朗是世界上两个拥有悠远历史的文明古国,据史记载:两国的交往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就已开始,西汉的张骞奉命向西方“凿空”以后,汉朝使臣已到达安息(安息即是伊朗的古称)。唐代与外国的交通共有七条线路,其中一条便是“安息道”。中国的造纸,蚕丝、制瓷、指南针等对伊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伊朗的宗教、农作物、金银器等也传到中国。伊朗人民特别珍视中国瓷器,把中国瓷器称为“秦尼”,并且伊朗历代帝王都大量地订购中国瓷器。
伊朗出土的越窑瓷器主要有:伊朗东部的内沙布尔遗址,出土有越窑青瓷罐;在中部的雷伊遗址出土过越窑内侧划花钵残片;最著名的要数古代港口席拉夫,是近年来出土中国陶瓷的重要遗址。1956~1966年英国伊朗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唐代越窑系青瓷等。此外,在达卡奴斯、斯萨、拉线斯、内的沙里等遗址也发现有越窑瓷器残片。
伊朗城市伊斯法罕拥有许多著名的伊斯兰风格建筑,也由此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除了这些宏伟的建筑,伊斯法罕的瓷器彩绘艺术也闻名天下。

瓷器上的伊斯兰

穆斯林少女与瓷器
艺术家用大小不同的画笔蘸取颜料,小心翼翼地在瓷器上勾画出伊斯兰艺术世界特有的阿拉伯式图案。这种图案或是重复的几何图形、或是蜿蜒的藤蔓造型,用色方面乍一看全是蓝色,其实这些蓝色也有细微的深浅变化。靛蓝、天蓝、浅蓝等蓝色系列的巧妙运用,更体现出这门艺术的细致入微。

艺术家演示瓷器绘画

艺术家们的工具
据艺术家们讲,在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有座卢图福拉教长清真寺,这是伊朗最著名、最宏伟的清真寺之一,这座建筑从外到内都绘制了精美的阿拉伯彩绘,走进清真寺仿佛置身一场美丽的梦境。受卢图福拉教长清真寺彩绘艺术的影响,伊斯法罕的彩绘瓷器也有一种古朴自然的艺术之美,将这种瓷器当成装饰品摆在家中令人赏心悦目,也给房间增添不少艺术气息。

具有伊斯兰风格的瓷器艺术
伊朗是一个同中国一样以古老著称的国家,无论是在古代的波斯还是现在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人们都对瓷器有种特殊的眷恋。这不仅源于瓷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还在于瓷器文化自古以来就演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不管是伊朗还是中国,瓷器的发展史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