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与中国绘画
日期:2014-11-13 浏览:763次 
赏石与中国绘画

“赏石”,顾名思义,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石头,即不同于普通的“奇石”。奇石按其供置地点来分,大致可分为三类:(1)名胜奇石。遍布于名山大川、风景名胜之地,与自然界融为一体,以大型为主,如云南石林、黄山奇峰;(2)园林立峰。常见于皇家园囿和私人园林、或叠石成山,或列石成景,以中型为主,如太湖石、灵璧石等;(3)文房雅石。作为文人雅士收藏欣赏的雅玩,常置于斋阁案几或盆盎锦匣之中,以小型为主,大者如灵壁小峰、英石盆景、微者如雨花玛瑙、寸许昆石等。

  奇石从其天然特征来说,根据不同石种在色、质、纹四大要素方面的各自长处,形成了不同和观赏聚集点,依此可分为三类:(1)奇形石。以形状美取胜,如名胜奇石、园林立峰、文房雅石;(2)纹理石。以纹理美取胜,如大理石类岩石、雨花石类卵石、燕子石类化石;(3)美质石。以质地美取胜,主要有印石、砚石两种。赏石若从收藏角度考虑,奇石中无法入藏的名胜奇石和人为雕琢痕迹地过重的印石、砚石不计在内,而以园林立峰和文房雅石为主。

  对奇石的藏玩,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并形成了积淀丰富的石文化,在玩石、藏石史话中也流传下许多轶闻趣事。绘画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与石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许多作品以赏石为主体,描绘奇石鬼斧神工之诡谲形态,展现藏石悠久而有趣的历史典故,揭示赏石所蕴含的象征性、人格化等思想内涵,而且不少画家本人就是嗜石成癖者,对赏石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所塑造的奇石形象也格外真切感人。中国古代绘画所反映的赏石史和奇石文化虽难称全面,却形象生动,较之实物有别具意趣的艺术感染力。

一 奇石图谱

  古人赏玩的奇石,不仅见之于许多文字记载,也有不少图谱存世,它既有力地印证了若干历史史实,也艺术地再现了历史奇石之美。

  南宋杜绾所著《云林石谱》,堪称奇石有谱著录的开山之作。该书记载了各地所产的奇石116种,品类以奇形石为主,也包括砚石、卵石等,几乎囊括了后世所赏玩的各种主要奇石。文字介绍也很全面,诸石“各具出产之地,采取之法,详其形状、色泽,而第其高下。”书未附《宣和石谱》和《渔阳公石谱》两部图谱,其中《宣和石谱》绘录了宋微宗所建艮投岳中65座名石峰,可谓皇家园苑奇石和首都图谱,虽未署明作者,也是北宋微宗时人所绘,形态刻画真实,是了解艮岳名石十分珍贵的形象资料。

  明清两朝随着藏玩奇石风气的盛行,各种奇石和谱录更相继问世,其中图文并茂的石谱有明林有麟《素园石谱》、清诸九鼎《石谱》等。林有麟在万历年间成书的《素园石谱》最为著名,该书搜采自南唐以来见诸史籍图谱和百数种名石奇峰,介绍文字中还保留了许多有价值的名人诗文,其图其均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该石谱中有嗜石成性的宋代著名文人、书画家米芾所藏玩石之“石丈”、“宝晋斋砚山”、“苍雪堂砚山”,米芾至友、嗜石与其匹敌的苏轼所藏玩石之“雪浪石”、“仇池石”以及欲购未果之“壶中九华”。从这些名石图谱中,可以引发出许多玩石的趣事。譬如“苍雪堂砚山”曾被米芾视若拱璧,后却用此石同苏仲容换得润州(今镇江)北固山甘露寺一块风水宝地,筑成海岳庵,一时传为佳话。又如苏轼的“仇池石”,本是表弟程德孺送给他的一块绿色英石,当时宦途失意的苏轼却想到了一个梦,即不久前任颖州知州时,曾做梦到过一处洞府,榜书“仇池”,醒后打听才知为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的余脉,杜甫在《秦州杂诗》中曾提到:“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苏轼由石联想梦,遂取名“仇池石”,视之为“希代之宝”。故《素园石谱》对研究藏 石史也极有价值。清诸九鼎的《石谱》主要记载自藏的22 块奇石,由谢彬绘图,属于绘录私人藏石的一类石谱。

二 御苑峰石

  奇石之中,园林立峰是最重要的赏玩对象,而皇家园囿的峰石又是此中的精华。在历代御苑峰石中,宋微宗为建造艮岳,通过“花石纲”敛聚的奇石,不仅数量多,而且品位高,堪称御苑奇石之最。同时它与绘画的关系也争外密切,艮岳的设计的峰石的列置既体现了帝王的审美观念,也倾注了画家的艺术巧思。园中的奇石不仅有许多留存至今,也时而出现在绘画作品中。

  艮岳的园林总体裁设计是由宋微宗亲自指导、宫廷画家具体承担的,花园的选材、规划立基、山水塑造等均先绘成图样,经御定后“遂以图材付之,按图度址,庀徒僝工,垒土积石”。艮岳建成后,祖秀在《华阳宫记》中不禁发出赞叹:“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于斯尽矣”。艮岳以后,造园先作图,以表现艺术家的构思立意也几乎成了惯例。

  艮岳的石峰大多采自苏州洞庭西山的太湖石,玲珑细润,龙以大、奇、灵秀者为上品,“其大秀特秀者,不特侯封,或赐金带,且为图为谱”。如最大的一座太湖石峰高四丈,“玲珑嵌空,窍穴千百,非雕刻所能成也”宋微宗赐其名为“神运昭功敷庆万年峰”,并封为“盘固侯”;另一块高二十余尺的灵璧石峰,宋微宗亲书“庆云万态奇峰”条幅并赐佩金带。艮岳^***有65块石峰,均经赵佶品题,并绘入《宣和石谱》,明林有麟《素园石谱》中有较好的摹本,形态刻划细致,石类特征鲜明,如“绉云峰”,形体瘦长,峰如剑战;石体有眼,透风漏月;坑洼较多;连贯通透;石表凹凸,皱纹遍布,兼具瘦、漏、透、皱之美,属典型的水中太湖石,并为其中名品。

  艮岳和奇石至今仍有示少遗存实物。在北宋灭亡后,金人即将艮岳中上好的太湖石运至中都(今北京),点缀在玉华岛上,元、明相沿不改,今北海公园琼华岛上有些湖石即当年艮岳旧物,其中白塔山下永安寺里所置“庆云峰”即属名石。清乾隆时营造南海瀛台苑囿,一部分又运至瀛台,故今中南海中也有不少艮岳奇石。

  宋徽宗的御苑奇石,除艮岳的“宣和六十五石”见之于木刻图谱外,还留存一件十分珍贵的御笔画迹《祥龙石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它是《宣和睿览册》中幸存之物,由宋微宗亲写“御制御画并书”。据后纸自题诗文,此石是置于御苑中环碧池之南、芳洲桥之西、与胜瀛相对的一块太湖石,“其势腾涌若虬龙出,为瑞应之状”,故而“亲绘缣素”,亲题诗文以纪。此图用十分纯熟的写实技法,精细入微地刻划出了太湖石独特的特征,又力求突出“祥龙”立意。凹凸起伏的石形既玲珑剔透,又犹如左向昂首、盘曲蜿蜓、腾空欲飞的虬龙;细劲线条勾描的坚峭轮廓强调了石身之瘦秀,也增添了虬龙雄强之气质;浓浓墨色渲染的涡孔窍穴,既突出了石体的褶皱纹理,又极似斑斑龙鳞。太湖石的瘦 、漏、透特征与祥龙石的雄强、吉祥、瑞应寓意巧妙结合,兼而有之,十分典型地反映了御苑奇石的姿、韵之美。此图虽非直接描绘岳石,也不一定出自微宗亲笔,却是较早的真正表现奇石的一幅杰作。

三 画家爱石

  赏石历史中,文人名士对奇石的嗜好和藏玩不亚于帝王之家,其痴迷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画家对奇石的爱好更密切了赏石与书画的关系。在他们的创作中,有不少刻意描绘文房雅石、园林立峰乃至名胜山石的题材,倾注了自身独特的感受或较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他们嗜石成癖的故事也成为其他画家经常表现的题材,并由此引申出赏石的诸多美意趣。

  宋代米芾、苏轼和明代米万钟是三位最引人注意的爱石画家。米芾嗜石到了如痴如癫的程度,时有“米癫”之谑称。最有名的为“拜石”故事,《宋史-米芾传》记载:“米元章守濡须(今安徽无为)日,闻有怪石在河濡,莫知其所自来,人以为异而不敢取。公命移至州治,为燕游之玩。石至,遽命设席拜于庭下曰:“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言诸以为罪,坐是罢。”他因拜石而丢下了官,不但不后悔,反而自写《拜石图》,倾诉得意之情,一时传为佳话。元倪瓒题《米南宫拜石图》诗曰:“元章爱砚复爱石,探瑰抉久为癖。石兄足拜自写图,乃知颠名不虚得。”此图今已不传,但后世画家所绘《米颠拜石图》却屡见不鲜,如明代“浙派”主将吴伟《人物图》卷(上海博物馆藏)中,有一段即绘“米颠拜石”,庭园内矗立一块上大下小的湖石,凹凸起伏具嶙峋之势,玲珑多孔呈透漏之美,奇特形体传文丑之韵,诚是米芾所崇拜的“石兄”。米芾对石而立,拱手揖拜,身姿恭谦,启齿低语,正是口称“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的瞬间神情。画法工整洗练而形神兼备,为此题材中的上乘之作。又如清代“海派”名家任熊的《拜石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亦画此典故,着重描绘米芾跪地揖在很大程度上拜的虔诚、惊喜之状,形象塑造则趋于简略,仅用几笔线条勾勒出轮廓,再略加渲染。然以圆润流畅之线画人物,劲直顿挫之锋绘湖石,质感迥异,情趣盎然,深得陈洪绶夸张、装饰画风之神髓,面貌奇特。“米芾拜石”画题直至现代画家如齐白石等 人仍在继续创作,可见魅力之深,此轶事也融于园林景点的布置之中,如苏州怡园的“拜石轩”和“石听琴室”,留园的“揖峰轩”、颐和园的“石丈亭”,其源都出自“米芾拜石”典故。

  米芾好友、宋代著称名诗人、书画家苏轼,也是一位嗜石成癖者,他收藏了许多奇石,并多有咏石诗文,如“雪浪石诗”、“雪浪斋铭”、“双石诗”、“壶中九华诗”等。他在定州所得的黑色雪浪石,图像早已刻入《素园石谱》,原石亦保存下来,在乾隆时被重新发现,遂置于定县众春园内。乾隆十一年由内阁学士张若霭奉勅特绘《雪浪石图》轴(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藏),乾隆几次御题其上。这幅画与实物比较,形状完全相同,属写实之作,但纹理作了加工,使之更符合诗意。原石为黑底白脉,中含水纹,很像白色的水在流动而呈波浪状,故称“雪浪”,而画面石底却是白色的,石上只有几点黑色和一些曲线,所置的盆内盛水则波浪起伏,色彩暗重。石质变黑为白,是画家按照诗意有意作出的变动,苏轼《雪浪斋铭》有句云:“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飞空漱其根”;《雪浪石诗》又云:“老翁儿戏作飞雨,把酒坐看珠跳盆。”乾隆题诗亦强调:“沃之以跳珠沫,翠影仿佛浣花村”;“雪从天上降,浪从海面生”。张若霭和诗也称:“荒林下马地没迹,汲泉爱看珠跳盆。”作品即按“伏流飞空”、“珠跳盆”“跳珠沫”等 诗句构图,突出表现激水盆中、水珠跳溅、石面白浪翻滚有景象,于是石色变成了弥漫着水气珠沫的白色,黑色则表示雪浪翻滚所掀起的波涛,而盆内之水因激水起浪,自然也成为波浪起伏的暗色。如此艺术处理既切合诗意,又不落俗套,画法亦写实而不拘泥于形似,突出了“雪浪”意趣,故乾隆皇帝十分欣赏此画,尝作诗评曰:“若霭昔图石,谓已传其神”,并三次题写御制诗文,图上另有嘉庆御题“雪浪石赞”以及张若霭摹现写的苏轼《雪浪斋铭》。此画不仅再现了“雪浪石”的奇姿雅韵,本身也成为一件奇石图佳作。

  苏轼留下的唯一绘画真迹《古木怪石》卷(日本藏),主体形象之一就是一块颇为独特的怪石,石状尖峻硬实,石皴却盘旋如涡,方圆相兼,既怪又丑。它并非如实的因物象形,但也不是 是空臆造,而是画家借熟悉的奇石折奇倔的古木画在一起,更鲜明地表露了作者耿耿不平的内心。米芾曾评其画:“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 ,亦怪怪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苏轼亦自谓:“枯肠得洒芒角出,肺肝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苏轼在绘画上藉木石抒写胸臆的创臆的创作观与其玩石中注重文化意蕴的审美观是完全一致的,也代表了文人士子子赏石的普遍心态。

  明代米万钟是米芾后裔,也爱石成癖自称“石隐”,取号“友石”,京师所造成三座园墅“湛园”、“勺园”、“漫园”,均以奇峰怪石取胜。陈衔《奇石记》中记载了他所蓄最著名的五块奇石,皆为传世数百年的旧物。其家藏之石亦有图谱,他曾请吴文仲将所蓄奇石绘成一卷,其中有一块“形如片云欲坠”的青石,系祖先米芾遗物。存世画迹中,同时代画家蓝瑛有《拳石折枝花卉》册(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中10开均画湖石,据自题“丁酉花朝画得米家藏石并写意折枝计廿页”,知这批湖石即米万钟家所藏。蓝瑛运用写实手法,以精细而又富变化的笔墨,准确生动地描绘出了奇石之形与神。画法勾皴染结合,用笔粗健苍劲,洗练凝重,墨色干湿相兼,层次丰富。同时又能根据不同石质和体貌,运以或粗或细,或刚或柔、或快或慢、或浓或淡和变化笔墨,使诸石呈现瘦骨嶙峋、空灵剔透、厚重清润、小巧玲珑等多种石韵,以及蹲、卧、府、仰、屈、伸等各样奇姿,全面展现了奇石瘦、皱、透、漏、清、丑、顾、拙的艺术特色。此作在以形传神方面堪称奇石图中的佳构。

  米万钟本人亦善画石,有多种画石本传世。北京故宫博物院 有一幅《墨石图》轴,以其本人所擅长的书法用笔描绘物象,粗简、飞动又略带拙朴感,从形象到笔墨都显得奇异,同时也反映了以书法入画、具写意文 人画的韵味的一路奇石图面貌。

四 奇石画风

  历代以奇石为主休对象的绘画作品,画法和面貌离不开山水的时代风格,发展衍变轨迹基本上与山水画同步。但基于奇石独特的形态美以及蕴含的广深文化意味和文人的高雅情思,在奇石画的构思、立意、布局、笔墨等方面也与一般山水画有所区别。同时,奇石自然天成、巧夺天工的形状、结构、纹理及所产生的美感,也对绘画的内容和形式都产生了有益的启迪。明王心一在《归田园居记》中谈到:“东南诸山,采用者湖石,石质鲜苔,其法宜用巧,是赵松雪之宗派也。西北诸山,采用者尧峰,黄而带青,古而近顽,其法宜用拙,是黄子久之风轨也。”意即湖石之类的南方小巧山石,宜用赵孟钚闱傻慕馑黢寤蛟踩蟮木碓埔⒎逯?嗟谋狈胶裰厣绞??擞没乒??敲艿呐?轳寤蚓⑶偷母??濉4寺廴反幽掣鼋嵌鹊莱隽嘶?胧??涞谋嬷す叵怠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化石标本中的赝品 下一篇藏石才知世界妙;赏石方觉石道深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中国名人和茶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我国饮茶,素有喝茶和品茶之分。所谓品茶...
中国(厦门)国际茶产业博览会隆重举行
“2012中国(厦门)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于19日-22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与第七届中国厦门国际佛事...
台湾茶将参展第三届中国厦门国际茶业展览会
第二届中国厦门茶业展览会茶具、茶器皿展位。厦门与台湾距离近、交通方便、文化语言相近,是许多台湾茶...
最新中国十大名茶排名(组图)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竟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山河分外妖...
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茶叶展厅成规模 各知名茶品来“捧场”
广西本土茶品参展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台湾产品参展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在第九届中...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