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收藏—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的花缸制作
日期:2011-11-26 浏览:2223次 
瓷器收藏—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的花缸制作

定陵出土嘉靖青花龙缸

明代的龙缸是景德镇御厂制作的一种专供宫廷使用的官窑大缸,一般在器身使用青花绘画龙纹装饰而得名。与其他青花瓷制品相比,该类器物器型较大,因此也有“大龙缸”之称。

明代官窑青花龙缸在民间收藏中也曾现身,如《北京日报》2005年2月7日刊登李琨《留得荷香述风尘》一文,介绍北京藏友赵先生收藏的景德镇瓷器万历青花荷花龙缸。赵先生的父亲,年轻时在琉璃厂振云阁当学徒,后来和古玩打了一辈子交道。青花龙缸上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此缸直径73厘米,高39厘米,平口,平沙底。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也曾展示一件明官窑青花龙纹大缸,是收藏者常先生于1985年从北京郊区的一个香油作坊买的,后来他在定陵地宫里发现一件几乎完全相同的器物。北京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杨静荣鉴定后认为:这件青花龙纹大缸是明代嘉靖官窑产品。从明代初期开始,景德镇设立专门烧造大缸的官窑,因为有龙纹所以俗称“龙缸窑”,至明代嘉靖、万历时期达到鼎盛。其传世品大多存于宫中,流散到民间的作品很少,这件大缸由于器身上有几处裂纹,而且还有剥釉,所以价格上要打折扣。专家鉴定团最后给出的估价是55.8万元。

  

  一、龙缸烧制的工艺流程

  

  嘉庆时期,蓝浦的《景德镇陶录》中提到明御厂,专门烧制瓷器的只有“龙缸窑”与“青窑”。“龙缸窑”仅烧制龙缸,“青窑”则烧造除大件龙缸以外的各种瓷器。从两者截然分窑来看,说明龙缸制作具有独特的烧制工艺。

  《景德镇陶录》中还记载:“缸窑,明厂有‘龙缸窑’,称‘大龙缸窑’,亦曰‘缸窑’。窑制前宽六尺,后如前,饶五寸,入身六尺,顶圆。鱼缸大样、二样者,止烧一口。瓷缸三样者,一窑给砌二台,则烧二口。缸多画云龙或青花,故统称以‘龙缸窑’名之。烧时溜火七日,夜溜缓小也,如小滴流缓缓起火,使水汽渐干、浙熟,然后紧火二日夜,缸匣既红而复白色,前后通明亮方止火,封门。又十日,窑冷方开。每窑约用柴百三十摃,遇阴雨或有所加。有烧通青双云龙宝相花缸、青双云龙缸、青双云龙莲瓣大缸、青花白瓷缸、青龙四环戏潮水大缸、青花鱼缸、豆青色瓷缸等式。”

  山于烧制官窑时为防止器物被尘渣玷污,影响美观程度,因此器物都被放置于事先烧制好的“匣钵”中,“匣钵”山“匣窑”烧制。从传世资料看,直径70厘米的龙缸恰为明朝的三尺(当时一尺约为23厘米),烧制前的生坯直径应在80厘米左右,其外的匣钵外围极可能超过清代的三尺(清代一尺约为34厘米)许多。因此,六尺见方的窑内只能烧制一口大龙缸,小缸(即“瓷缸三样”者)方可同时摆设两口。

  景德镇陶瓷馆陈列的嘉靖青花云龙大缸器高为34厘米,口径61厘米,底径41厘米。两者高度相差许多,说明御厂确有龙缸“大样”、“二样”、“三样”等不同分类。

  

  

  二、龙缸的用途

  

  根据明代御厂龙缸窑数量可以判断其制作规模,表明龙缸应属于当时宫廷内必不可少的日用瓷器。除了北京郊区昌平县定陵地宫中殿五供前各有一口大龙缸装有香油作为“长明灯”(亦称“万年灯”)使用外,其他则不见确凿的龙缸使用记录。龙缸器型较大、容量不菲,且结实耐用,因此不论作为宫廷的粮、油、水等储存器都极为适宜,至今仍有人使用该类器物种荷、养鱼,与《景德镇陶录》中提及龙缸窑烧制“鱼缸”事基本吻合。

  

  三、龙缸的传说

  

  

  礼品瓷器定制企业景德镇珠山御厂东街有龙缸弄,相传为明末搭烧龙缸处。由于龙缸制作困难,烧制历时19天,且上解成器者“百不得五”,因此民间流传烧制龙缸的故事、传说。清代雍正时期的督陶官年希尧在《重修风火神庙碑记》以及后任唐英在《火神童公传》与《龙缸记》中都提到万历时期烧制龙缸难成,童公不忍同伴受苦,以骨为薪、舍身成器的故事。无论故事是否属实,龙缸都因难烧而带若干传奇色彩。

  清唐英《龙缸记》

  青龙缸,邑志载,前明神宗间造。先是累弗成,督者益力,火神童公悯同役之苦,激而舍生乃成。事详神小傅,此则成后落选之损器也。弃置僧寺墙隅,余见之,遣两舆夫舁至神祠堂西,饰高台与碑亭封峙以荐之。或者疑焉, 以为先生好古耶,不完矣;惜物耶,无用矣;于意何居?余日:否,否,夫古之人之有心者之于物也,凡闻见所及,必考其时代,究其疑识,追论其制造之原委,务与史传相合。而一切荒唐影响之说,不得而附和之。或以人贵,或以事传,或以良工见重,每不一致,要不敢亵呢云尔。故子胥之剑,陈之庙堂;杨雄之匜,置之墓口;甄邯之威斗,殉之寿藏;皆其人生所服,习死所裁决,虽历久残缺,而神所凭依将在是矣。况此器之成,沾溢者,神膏血也;团结者,神骨肉也;清白翠璨者,神精忱猛气也。其人则神,其事则创,其工则往古奉御之,所遗留而可不加之宝重?由志所云,万历已亥到今,雍正庚戊相去凡一百三十二年,其不沦于瓦砾者必有物焉。实呵护之余,非有心人也,神或召之耳。故记之。缸径三尺,高二尺强,环以青龙,四下作潮水纹,墙口俱全,底脱。

  

  四、关于龙缸烧制的若干问题

  

  龙缸烧制的历史资料保存不多,人们容易对其中不少问题产生误解与争议,这里笔者简单涉及一下。

  

  1.明代御厂龙缸窑的设置时期

  从明代历史资料看,龙缸的烧制时间相当早。《景德镇陶录》中记载:“洪武二年(1369年),设厂于镇之珠山麓……没大龙缸窑、青窑、色窑、风火窑、匣窑、大小横窑六种共二十座”。该资料说明洪武御厂设置时便有龙缸窑。随后,御厂规模不断扩大,“至宣德中,将龙缸窑之半改作青窑,厂官窑遂增至五十八座”。该资料在郑廷桂后来的《陶录余论》中也有补叙:“龙缸大窑,明厂原系三十二座,后因青窑数少,龙缸窑空闲,将大龙缸窑改砌青窑十六座,仍存大龙缸窑十六座”。

  

  

  2.正统时期的龙缸窑烧制

  清代张廷玉等人撰写的《明史食货六》中记载,“正统元年,浮梁……既又造青龙白地花缸。王振以为有璺,遣锦衣指挥杖提督官,敕中官往督更造”。不少学者以此为据,认定正统期间无法制作龙缸。对此观点,笔者略有分歧:

  首先,洪武时期御厂设置时便有龙缸窑,虽然龙缸烧造难处较多,但御厂始终没有停止、放弃。龙缸窑数量至宣德时期曾达到32座,极能说明龙缸的烧制鼎盛情况。上海博物馆中藏有一件比较典型的明代早期龙缸(图l、2),从器身绘画的龙纹(图3)、青料流淌发色(图4)等看,宣德特征极其明显,为该时期制品的可能性极大。

  

  其次,这里需要先对“璺”有所理解。“璺”是指陶瓷、玻璃等器上出现的裂纹、微裂。在烧制工艺未达到炉火纯青的明初,类似龙缸等大器表面极易出现“璺”,程度较小者成为现今人们常说的冰裂纹,稍大些则是坼裂。上海世博会礼品的龙缸藏品看,器身釉面开片很多(图5),且有不少局部脱釉现象(图6、7),表明当时工艺的确存在美中不足。只要不达到胎骨坼裂程度,这些“璺”不会影响器物的使用功能。按照当时制作工艺,要想烧制无璺龙缸实在有些强人所难。因此才会出现“遣锦衣指挥杖提督官,敕中官往督更造”一事。观察景德镇御器厂发掘整理的正统时期青龙白地龙缸(图8),属于成器后落选、敲碎入土者,与上博制品相比,该器在修胎、施釉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决不至于不成器。因此,该文献中的“璺”极可能就釉面开片而言,而非坼裂。

  其三,即使退后一步争论,该史料仅能说明御厂曾经没有成功烧制龙缸,但却无法证明更换督陶官之后是否烧造成功。

  根据以上情况,笔者推断景德镇御厂在正统时期应该可以烧制龙缸,珠山遗址出土的青龙白地龙缸应为烧造成功的实例,仅属于惨遭落选淘汰行列而已。

  

  3.万历时期的龙缸窑烧制

  万历的定陵中没有使用本朝制品,却使用了两件嘉靖龙缸(图9、10),就此,不少人推断万历年间龙缸没有造成,才不得已使用嘉靖制品。《明神宗实录》中记载万历十三年(1585年)四月乙卯,“阁臣附奏云,臣等又闻烧造数年新式大龙缸亦属难成,请并停之、票入,上欣然从焉。”文献中仅是提到“新式大龙缸”数年难成,而非“大龙缸”,因此这里很难说明当时其他种类的龙缸烧制情况。

  唐英所著《龙缸记》中记载:“青龙缸,邑志载,前明神宗间造。先是累弗成,督者益力,火神童公悯同役之苦,激而舍生乃成”。文中作者清晰说明“先是累弗成”,后来“火神童公”“舍生乃成”。假设当年童公舍生而器未成,则众窑工何必“相感其诚,立祠祀之”,尊其为“风火神”(或“风火仙神”)呢?

  同时,唐英在文中也表明雍乾时期尚有万历龙缸存世,该器“缸径三尺,高二尺强,环以青龙,四下作潮水纹”,仅是“墙口俱全,底脱”而已。

  根据以上两点,笔者认为定陵中不用万历本朝制品很可能另有缘由,并不能以此推断万历年间龙缸屡烧不成。

  

  五、结语

  

从传世品看,宣德、正统、隆庆、万历等的龙缸至今均有传世,表明御厂的龙缸烧制时间不短,产量也不低。但由于龙缸体型庞大、不易搬运,北方冬季存水时极易结冰冻裂,加上其他诸如^***、变革等天灾人祸,无疑增加了龙缸的传世保存难度。由此,现有存世品宛如凤毛麟角,不可多得。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瓷器收藏—石湾陶塑日神、月神 下一篇瓷器收藏—吉州窑玳瑁釉盏与黑地..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民间药茶一览表 值得收藏
枸杞生地茶原料:枸杞5g、生地3g、绿茶3g、冰糖10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
茶市异军突起 东莞掀起安化黑茶消费收藏热
中国知名黑茶专家蔡正安分析黑茶市场...
普洱茶收藏的注意事项
普洱茶和其他茶叶相比是一种特别耐藏的茶,经过一定的时间存放,由于普洱茶的后熟作用,普洱茶的品质会...
民间药茶一览表 值得收藏
枸杞生地茶原料:枸杞5g、生地3g、绿茶3g、冰糖10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
普洱茶要理性收藏
'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这恰恰是普洱茶价值所在的真实写照。一贯有着'能喝的古董'的普洱茶...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