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朝娇黄釉鉴识
弘治娇黄釉瓷器品种多、数量大,价值甚高,后世都以其为楷模,清以后多有仿品。鉴定时需把握的重要特征是:
一、弘治造型规整,修坯细洁,底足白釉,初期与成化白色一样,中期发灰,晚期范青色,与正德的亮黄色一致。
二、弘治盘底均有塌凹现象,后放者多为平底。
三、弘治器物底足低矮,圈足光滑,后仿者底足稍高。
四、款识中“治”字中的三点水,一般真物均低于“台”字,后仿者三点水和“台”字相齐平。
五、弘治黄釉的鸡油黄色极难仿制。成化时偏黄白色,后仿者多发深黄色。弘治黄釉两次上釉均十分精细,边沿与白釉或白太相接部位整齐而自然,后仿者多显拘谨。

明弘治黄釉直口盘(一对)
弘治以后,历代都生产黄釉陶瓷,正德朝继承弘治传统,但黄色偏重,给人以老成持重之感。嘉靖朝黄釉从浅淡到深黄均有,釉面似有不平之感,可能是用笔拓法上的釉,也有釉面匀润的,估计是用吹釉法上的釉。嘉靖时习惯在黄釉上绘红彩,在低温红釉上绘黄彩。个别黄釉器底足亦施黄釉,均为刻官款 。万历黄釉器传世收藏品较少,多为碗类,黄色深沉,已无娇黄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