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与鉴别古代玉器的困惑
日期:2014-09-29 浏览:169次 
收藏与鉴别古代玉器的困惑

收藏难,难在辨伪识真。鉴定专家之间、收藏者之间、书画家与鉴定专家之间,就一件物品的真假经常发生口舌和笔墨之争,使得收藏人一头雾水,慨叹鉴定市场的混乱、险恶。我便是其中的一位。

由于喜爱古代玉器,想验证近年来鉴别能力的高低,近日,我挑选了二件藏品,并请国家权威鉴定单位和社会上有影响力的玉器专家分别就玉质、沁色、年代等进行了识别,结果却大相径庭。

这两件玉器的具体特征如下:

出廓璧,高23.5厘米,宽14厘米,油脂光泽,和田青白玉,土沁,上透雕有螭龙、凤鸟、白虎造型,璧身下端沁色处长约8厘米的裂缝,乳钉纹,用V字形阴刻线联接,保存完好。

天禄兽,长约9厘米,高约8厘米,油脂光泽,和田白玉,身一侧褐色沁,有裂纹,底部刻“光武御制”小篆款识,刻工老旧,保存完好。

当初在购买这两件玉器的时候,我凭经验首先认为材质属和田玉,器形即使后仿,这样大的两块料也是不会吃亏的。

为进一步证实判断,我将两件玉器送到省金银贵金属珠宝玉石饰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专门作了依据国家标准共十二项检验项目的实测。

天禄兽的主要测验指标:透明度,亚半透明;光泽,油脂光泽;密度(g/cm3),2.98;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多色性,不可测;折射率,1.61(点测);双折射率,不可测;可见光吸收光谱,无特征吸收光谱;内(外)部特征,纤维交织结构。检验依据一栏注明:“依据国家标准GB/T16552-2003、GB/T-16553-2003,对所送样品进行无损检验,检验结果为染色和田玉摆件。”并备注“褐红色浮于局部表层,微裂隙(其实是阴刻刀痕)有明显的富集特征。”出廓璧检测项目除密度为2.96以外,其余结果均与天禄兽相同,仍被定为和田玉,同时备注“表层黄色部分玉质经强酸腐蚀分解,其成分结构发生变化”。

拿到这两份检验报告,我心里踏实了许多。因为检验站只能出具玉材的权威性检验报告,不负责对年代的断定。若按照“判断古玉器如果是和田玉料,那它的可信度就在50%以上”的鉴定方法分析,现代后仿的可能性极小,理由是,如今的和田玉料的价格较前些年增长了二十倍,而雕刻师雕一件小玉牌,费用都在数千元左右,再加上玉料、食宿、交通等项开支,造假者若没有获取较大利润的把握,是绝不会冒亏大本的风险的。

分析归分析,我仍然拿着这两件玉器,来到省收藏家协会会长的办公室。说明来意,会长热情地让我拿出藏品。前后不到五秒钟,他就确定两件都是仿品,且材质较软,非和田玉,雕刻处是利用现代机床加工的,并将细微处加以指点解释。当我再请一位省收藏家协会的理事鉴定这两件玉器时,他说天禄兽上的褐红色不是沁色,而是玉皮,还是籽料,器形属典型明代风格,东西不错;出廓璧除对螭龙转身部位刻法有疑外,称器形总体还是不错的。听了他们的讲解,我认为,关于玉质应该相信科学,至于是哪个年代的,再请全国有影响的玉器专家们掌掌眼,应该有统一的说法吧。

一天,在家偶然翻阅由南方一家出版社发行的两本介绍我国古代玉器文化和玉器矿物结构的书,发现著作者的联系电话和邮箱,我便很快与这位老师取得了联系,并通过电邮将两件玉器的图片发给他。过了几天,这位老师回信说:“照片我已全看过,东西都不错,都有一定的可信度。断代不敢说,只能说是愚见,出廓璧议代为西汉,白玉天禄沁色自然,印章不清有待考证。”当问及造假者为仿造沁色,经强酸腐蚀后的玉器,经过盘磨能否显出玉色时,他回信说:“从照片上看无法判断是否用过强酸,凭本人经验用过强酸将无法恢复玉质。”随后,我对出廓璧局部经过一段时间的盘磨,遂盘磨出照片上的样子。初步判断,玉器沁色非人为所做。

请教了南方的玉器专家,我又通过网络将两件玉器图片发给了北京的一位玉器鉴定专家,回答是:“仿品水平不高。”我进一步请教他:“两件都是仿品?对出廓璧,我通过五十倍放大镜看乳钉纹,上面的半圆圈是断刀纹一点一点分数次连接成的。这点常识我还是在看您在电视上鉴定玉童子的眼睛时学到的。”这位专家说:“那个兽是染色俄罗斯玉,玉璧是青海玉,跳刀可仿制。”当我又告知专家省检验站检验玉质的结果时,他这样回答:“青海玉、俄罗斯玉成分都和和田玉成分相同,检测多半不负责任。”

困惑之余,我将情况告知了南方的那位老师。他说:“可见目前的国内玉器鉴定十分混乱,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最为重要,对他人的判断不可轻信,尤其光看照片是很难判断的。”

应该肯定,南方这位玉器专家的提醒是客观的。然而,反过来一想,收藏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它毕竟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才显得更有价值和意义。没有哪一位收藏家乐意自己的藏品处于藏家们或专家们众说纷纭的评判中,更不会抱着一堆堆赝品在家中孤芳自赏。

古玩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收藏者一旦淘到自认的宝贝,最渴望的是得到专家们的肯定或否定。但从我获知的信息和亲身的经历看,所谓慧眼识真,竟也存在着各执一词的尴尬局面。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件古董,若有一千个不同的说法,那么,我们是否就要做出“火炎昆冈,玉石俱焚”的豪举?

如此看来,收藏市场的赝品不仅触目惊心,鉴定市场也日见光怪陆离了。本来,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而今却已是真假混淆了。

呜呼哀哉!我对这收与藏的天地连“苦笑”的力气也没有了。

救救鉴定家!救救收藏人!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玉器假货充斥 收藏练好眼力 下一篇从古玉神韵辨真伪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鉴别春、夏、秋茶的特点
我国大部分茶区,春、夏、秋、冬季节明显,每年3--5月生产的茶叶称春茶;6--7月生产的茶为夏茶;8--11...
如何鉴别碧螺春
  碧螺春,属于绿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早在隋唐时期即以名满天下,极富盛名。其实,碧螺春...
普洱茶收藏的注意事项
普洱茶和其他茶叶相比是一种特别耐藏的茶,经过一定的时间存放,由于普洱茶的后熟作用,普洱茶的品质会...
勿忘茶在古代是用来治病 饮茶可以养生
《黄帝内经》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
民间药茶一览表 值得收藏
枸杞生地茶原料:枸杞5g、生地3g、绿茶3g、冰糖10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