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辨伪误区之近代潍县民间仿古作伪
日期:2014-08-06 浏览:158次 
古玉辨伪误区之近代潍县民间仿古作伪

近代潍县民间仿古作伪

山东潍县仿古铜器约始于400年前。清代老艺匠相当多,如有以錾刻花、铭见长的范寿轩;有擅刻细笔道铭文、又能翻砂制镜范的王荩臣和他的儿子王海等,共十几位。潍县仿古作伪的基本情况是:

1.多按《西清古鉴》图录仿造,造型、花纹多不符合商周铜器的特征。

2.采用组装法,耳、足、身等分铸,再用焊锡将其组装成器。焊接处不是范痕,即使作上假锈,将锈去掉便露出锡来。

3.有的用蜡模翻铸,铸出的器物壁厚体重,有砂眼。

4.作锈方法系先用盐酸浸泡,埋人黄土中,再盖上湿麻袋,让器表生出地子和锈。如前述故宫藏民国仿周代方盉就是用这种方法造成的锈,锈层浮薄、松软,没有地子。此外,方盉腹上的方格兽纹是周代没有的。

5.潍县老艺人王氏父子伪刻铜器铭文名噪一时,若不是眼力好的古铜专家,很难看出破绽。故宫藏有半片西周初期残鼎,残高21.2厘米。解放前夕,商承柞先生在琉璃厂“尊古斋”看见了这块方鼎残片,上有5l字铭,铭文内容文理驳杂,布局结构松散,字体呆板,笔画粗,显得臃肿。遂问老板黄睿从何处买到这真片假字的残器。黄说王海欠他二百多块钱,无钱偿还,就用刻好字的方鼎残片顶债。并说字在器上看还可以,拓出来就不太好了,刀痕和字口崩茬非常显露。粗笔道是王海想仿刻铸字,但效果不佳。残方鼎的铭文仿西周后期克鼎,但鼎的造型、花纹又是周初的特征,二者不能统一。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先生曾经说过:古器文字,一行有一行之气,一字有一字之气。伪刻只能得其形,但神气和韵味是刻不出来的。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古玉辨伪误区之近代西安民间仿古.. 下一篇古玉辨伪误区之近代苏州民间仿古..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泡茶常见的五种误区
饮茶需要讲究科学,才能达到提精神益思维、解口渴去烦恼、消除疲劳、益寿保健的目的。但有些人饮茶习惯...
也谈喝茶的误区和饮茶讲究
饮茶始于中国。300多年来,国人喝茶的习惯也经历着不少变化。一项关于现代人饮茶习惯的调查显示,六成...
两个茶的近代典故
两个茶的近代典故关于茶叶和咖啡,有太多的典故和内容,一般提到茶叶,那些以茶叶为生的“业内人”总喜...
喝茶要走出误区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了许多国家的饮料优劣情况,最终认为茶为中老年人的最佳饮料。据科学测定,茶叶含有蛋...
供春名壶树瘿壶,六瓣圆囊壶辨伪
无论是过去的文献记载,还是当代的宜兴紫砂业师傅们,都把供春当做紫砂壶的鼻祖来尊崇。当然,按文献记...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