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奇的江南古木雕(图)

在姑苏千年古镇木渎,有一座全国第一家“江南古代建筑木雕陈列馆”,主人是著名收藏家郭凡夫。
为了收藏古代木雕艺术品,郭凡夫变卖了部分古瓷器和名家书画,用换来的钱陆续购入明清时代的建筑木雕品,共约500多件,其中有些精品国内罕见,经过专家们鉴定,认为是“精美文物,世间珍稀”。1990年6月,英国人威尔斯、德国人海尔英特随同德籍华人陶景怡博士前来参观,他们为中国建筑木雕艺术所倾倒,海尔英特先生留言:“我非常高兴地见到您———一位为东方民族文化艺术财富积累的伟人。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
中国木雕艺术历史悠久,有苏帮(包括扬州)、京帮、广帮、闽帮、徽帮、东杨帮(浙江)等。郭凡夫主要收藏明清时代“苏帮”建筑木雕。“苏帮”木雕具有刀法纯熟细腻、玲珑剔透、圆润光洁、富有灵动感的艺术特色。
上世纪80年代,杭州严衙弄明代巨奸严嵩府第拆迁。郭凡夫闻讯,心想:“严嵩权倾朝野,家财万贯,其府宅建筑必然雕梁画柱,少不了珍贵的木雕文物。”不料郭赶到杭城严衙弄,旧房已拆迁完毕,到处打听,找到一处旧木市场。他在一堆旧木堆里翻找,得知里面确有严嵩府宅的木头,喜出望外。费尽心力,终于发观严嵩府第正厅一根梁枋、二根立柱、两块梁撑 俗称“牛腿” 。
这些旧木约长三四米、宽50厘米左右,属大型建筑木雕,均用香樟木雕成,其年限已近500年,目前国内少见,同类雕件有些国家博物馆也无保藏。梁枋上雕《封神演义》中邓九公六出岐山车马攻占图,战斗场面火爆,人物栩栩如生。两根立柱立雕四只花篮和钟馗嫁妹、贵妃嬉子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生动活泼。两块“牛腿”上分别雕“和合二仙”、“观音、寿星”。这些木雕技艺精湛、刀法娴熟,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杰作。为了保护这些文物,“^***”中,好心人用木板钉在梁枋、立柱和“牛腿”上,把它们严严包住,外用泥土涂抹掩饰,才得以幸存下来,而今有幸为郭凡夫觅得,他欣喜若狂。
1996年初夏,郭凡夫在南京与一位戈姓收藏家结交,在戈家做客时,发现了一对堪称“神木奇雕”的插屏。这一对加彩描金的香樟木插屏,各高87厘米、宽35厘米。按照唐代著名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意境,雕出人物和景物。前为长江,后为远山,亭台楼阁分布其间,宏伟壮观,气势雄浑。雕刻分6个层次,由浅到深,层次分明。此件出自清初,汲取江西、湖南、安徽三地雕刻风格,运用浮雕、立雕、镂雕、透雕、平雕、线刻等多种技艺,精雕细刻,一刀不苟,精妙绝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郭凡夫边看边吟唱《滕王阁序》诗文,悠悠然如痴如醉。
戈氏见他如此痴爱,当即表示忍痛割爱。郭凡夫觅得这对奇雕插屏,回到家里,顿生雅兴,想到“明四家”之一文徵明嘉靖二十年岁在辛丑七月八日拙政园玉兰堂书写的《滕王阁序》,决定再配仿文徵明书法木雕,与插屏合为一体,装饰于陈列馆厅堂之中。为此,郭请来苏州一位木雕老艺人,仿文徵明行书,在檀香木板上刻《滕王阁序》末尾一首诗句,置于插屏之下,组合成花窗隔扇。1997年,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罗哲文等一行专程赶到木渎,参观郭凡夫“江南古代建筑木雕陈列馆”,被《滕王阁序》木雕深深地吸引住了。罗哲文观察良久,细细品味,连声惊叹,挥毫题词赞到:“保护民族文化艺术遗产,惠及子孙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