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匾刻天书 三百年来无人识(图)
一块珍藏了300多年的古匾,匾上刻的字竟然无人识别。300多年来,古匾经洪水遇楼塌依然完好无损——广西博白县甘先生家里祖传的古匾宛如“天书”,引起了当地文化研究专家和收藏家的关注。
这块古匾藏于博白县浪平乡六江村牛轭麓屯,古匾主人是一名小学教师,名叫甘贵。在他家大厅的中墙上,镶嵌这块长1.6米、宽1.2米的祖传木刻大型古匾,匾上刻有一个300多年来无人识别分辨的古体字,字体苍劲古朴。
据甘贵介绍,古匾是他家世代相传的一件传家宝,据家中老人介绍是刻于清代。他家原为当地的大户人家,古匾原置于祖屋门前的牌楼上,后来牌楼崩塌,但字匾完好无损,其家人视为吉祥物,代代珍藏,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去年,牛轭麓屯被百年不遇的山洪毁平,甘贵的房子也未能幸免,但奇怪的是古匾依然没有被冲走。在重建家园时,牛轭麓屯得到了各级党委^***的大力支持,灾民新村得以顺利建成。房子建成后,甘贵将这块古匾镶嵌于大厅正中的墙上,一来作为装饰品,二来感谢党和^***的恩情,企盼灾民新村永远幸福吉祥。
至于古匾上刻的是什么字,众人莫衷一是。有人说是“喜”字,有人说是“寿”字,有人说是“堂”字,还有人说是几个字组成的。
笔者就此请教了广西玉林市文化时空研究会原会长李承伦先生和玉林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林伯禄先生。他们初步判断,古匾上的字是“寿”字,应该是主人置于厅堂且用于做寿的。按理“寿”左右两侧应配有对联才算完整,但这块古匾却没有对联,也不是挂在厅堂上,而在我国民俗中,牌楼上是不可能挂“寿”字的。
该县一位颇有名气的收藏家表示,古匾所刻应为“堂”字的古变体字形。他说,这么大的民间古匾十分罕见,古匾上的字刚柔相济,且历经牌楼崩塌、山洪爆发等变故仍未有任何虫蛀和变形等现象,这说明木质极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古匾“天书”挂中堂。陈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