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制品的收藏 时代决定价值
在“扬子鉴宝”行动中,有不少读者寄来家中一些古木制品的照片。记者随即进行采访,让多位读者家中的“宝贝”一一亮相,东南大学张宏教授也就古木制品收藏提出了看法。
百年樟木老床
家住河西的冯小姐家中有一张一米三宽的樟木老床是她外公的上辈传下来的,大致推算有一百多年历史。她告诉记者,外公是浙江东阳人,这张老床也是历经磨难才得以保存下来。东阳是木雕之乡,从这张老床上就可以看出,它是清末风格的樟木架子床,三面围栏、门面雕刻有22块各不相同的吉祥图案,床顶有盖,也叫“承尘”。床沿上狮子盘绣球的造型,连现在东阳的木雕工匠也赞不绝口。老床配的棕绷很密,一脸盆的水倒在上面,五分钟都漏不下去。
“这张老床‘走’过的路很多,上世纪80年代从浙江到江苏淮安,2005年再从淮安到南京。”据冯小姐介绍,床的制作工艺很巧妙,一根钉子也不用,可以自由拆散装载。这张老床从小到大一直是她的睡床,她婚后第二年父亲再次将它拆散,将它送到南京来,当时他在每块板子上都标注了序号,光拆就花了一天,请亲戚开卡车一路小心翼翼地送过来,床很重,再请四五个师傅抬上楼,着实费了不少劲,然后父亲再一块一块拼接起来,又花了一天。“为了迎接这张床的到来,在装修婚房时就以古色古香为基调了,床来了,整个屋子的感觉也就出来了。”
六块杉木雕梁
记者在汪先生家的客厅里见到了6块灰黑色的“另类摆设”,汪先生称这是泰州老屋房梁上的“家伙”。据介绍,老屋建于明末,那时建房子,屋梁上都会有这样的装饰,这几块木雕就是从那里拿下来的。他曾请人看过,说是普通的杉木,但雕工比较精致,可能是安徽手法。虽然价值不会特别高,但比较漂亮,他就拿来南京做装饰品用。他还告诉记者,泰州文化局和博物馆都去该老屋考察过,下面准备将它还原成一个明清建筑的景点。
企盼专家掌眼的,还有一些小家具。如李先生的一对红木圈椅。他表示自己对这对椅子很珍爱,经常上蜡保养,如今是家中客厅里喝茶的专用椅。
专家狂爱古木
东南大学建筑系张宏教授因专业与古建筑相关,所以特别喜欢古木制品。他告诉记者,他珍藏了红木的屏风、桌椅、床等,还有其他木的门窗等,这些大多是从安徽等地收来的,为了存放这些宝贝,他还特辟了一间房来放它们。
“古木制品的收藏,时代决定价值。”张教授称,一个风调雨顺的时代,文人才有兴致去享受生活,才会出现很考究的木制品,才能流传下来,而一个动荡的年代这些必然不存在。所以他认为,古典家具中最有升值潜力的品种之一就是明代和清代早期的明式家具,木质一般为黄花梨。据悉,红木家具价格这些年升值潜力很大,主要跟它原材料稀缺有关。而不少市民家里珍藏着的古木制品,除了祖传之外,就是以收购来的散件椅子和桌子等为主。但需要提醒的是,购买时要与卖家多聊聊,不要仓促出手,要多了解家具的背景、历史和制作工艺,不但可以充实自己的知识,也方便货比三家,买到最划算、最具升值潜力的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