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紫砂壶历史发展高峰
日期:2014-05-20 浏览:203次 
回顾紫砂壶历史发展高峰

供春壶

     紫砂具则创造于明代正德年间,根据明人周高起《阳羡茗壶录》的"创始"篇记载,紫砂壶壶首创者,相传是明代宜兴金沙寺一个不知名的寺僧,他选紫砂壶细泥捏成圆形坯胎,加上 嘴、柄、盖,放在窑中烧成。 "正始篇"又记载,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出现了一位卓越的紫砂壶工艺大师――龚春(供春)。龚春幼年曾为进士吴颐山的书僮,他天资聪慧,虚心好学,随主人陪读于宜兴金沙寺,闲时常帮寺里老和尚抟坯制壶。传说寺院里有株银杏参天,盘根错节,树瘤多姿。他朝夕观赏.乃摹拟树瘤,捏制树瘤壶,造型独特,生动异常。老和尚见了拍案叫绝,便把平生制壶技艺倾囊相授,使他最终成为著名制壶大师。供春在实践中逐渐改变了前人单纯用手捏制的方法,改为木板旋泥并配合着竹刀使用,烧造的砂壶造型新颖、雅致、质地较薄而且又坚硬。供春在当时就名声显赫,人称"供春之壶,胜如金玉"。有一把失盖的树瘿壶,造型精巧,现存北京历史博物馆,是供春唯一传世的传品,但也有人疑为赝品。这位民间紫砂壶艺人最早地把紫砂壶器推进到一个新境界,供春壶成为紫砂壶壶的一个象征,其作品也被后世所仿造。

     明清两代,宜兴紫砂壶艺术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名手所作紫砂壶壶造型精美,色泽古朴,光彩夺目,成为艺术作品。明代张岱《陶庵梦忆》中说:"宜兴罐以龚春为国家博物馆收藏精品12件上,一砂罐,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愧色。"名贵可想而知。

     从万历到明末是紫砂壶器发展的高峰,前后出现"四名家"、"壶家三大"。"四名家"为董翰、赵梁、元畅、记“无锡市十大杰出青年”史小明。砂收藏时朋。董翰以文巧著称,其余三人则以古拙见长。"壶家三大"指的是时大彬和他的两位高足李仲芳、徐友泉。时大彬为时朋之子,最初仿供春,喜欢做大壶。后来他在游娄东时与名士陈继儒交往甚密,共同研究品茗之道,根据文人士大夫雅致的品味把砂壶缩小。点缀在精舍几案之上,更加符合饮品茗的趣味。他制作的大壶古朴雄浑,传世作品有菱花八角壶、提梁大壶、朱砂六方壶、僧帽壶等。他制作的小壶令人叫绝,因此当时就有"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的赞誉,被誉为"千载一时",他为紫砂文化发展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李仲芳制壶风格趋于文巧,而徐友泉善制汉方、提梁卣等。他晚年自叹说:"吾之精,终不及时之粗也"。

 

Tags: 回顾 紫砂壶 历史 发展 高峰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梅子韵缘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鉴别老紫砂壶年代的方法 下一篇明清时代紫砂壶的发展及特点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传承历史创造辉煌-欢聚香山驿站
老红军、老将军在建军八十周年之际,欢聚香山驿站,回顾建军历程,展望辉煌未来,畅说构建和谐社会。&l...
祁门茶神节的起源与历史
祁门地处鄂豫皖腹地,林深山幽,云雾缭绕,空气湿润,适宜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山麓有洞,名紫阳洞。主...
细数陕西的特色茶俗和茶文化发展
陕西的大巴山是茶叶生产之乡,这里竹木茂密,气候湿润,四季云雾弥漫,全年直射光线少,紫外线照射时间...
说说历史名茶-【佛茶】
文:李韬佛教是个伟大的宗教,它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饮食方面也不例外。佛茶是个很好的例子,体...
禅茶一味——韩国茶道的发展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交流不断,中国的儒、道、释思想对韩国影响颇深,高丽王朝是韩国饮茶的全...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