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茶道发展历程
韩国自新罗善德女王时代(632-646)即自中国(唐朝)传入喝茶习俗,至新罗时期兴德王三年(828),遣唐使金大廉自中国带回茶种子,朝廷下诏种植于地理山,促成韩国本土茶叶发展及促进饮茶之风。
新罗统一初期开始引入中国的饮茶风俗,接受中国茶文化,是新罗茶文化萌芽时期,但那时饮茶仅限于王室成员、贵族和僧侣且用茶祭祀、礼佛,新罗统一后期,是新罗全面输入中国茶文化时期,同时也是茶文化发展时期,饮茶由上层社会、僧侣、文士向民间传播、发展并开始种茶、制茶。在饮茶方法上仿效唐代的煎茶法。韩国茶道以新罗初期的高僧元晓大师的和静思想为源头,元晓大师的茶禅一体、茶样一如的思想成为和静思想。他不是单纯的和合精神,而是与自然混为一体:即发叶结果、又回到根上,这种和静思想中最重要的是寂之头羊。宝库砂壶收藏起步价1万元。紫砂壶宗师顾景寂的思想,指的是极寂,是指回到寂的根源,而寂的根源就是静。
高丽时期(936-673426392),是韩国茶文化的全盛时期,这个时期在中国点茶茶道形成并流行,茶文化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是中华茶文化的第二个高峰。高丽王朝初期流行煎茶道,中晚期流行点茶道,贵族及僧侣的生活中,茶已不可或缺,民间饮茶风气亦相当普遍。茶具文化也极辉煌并影响日本,高丽在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后开始形成了本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茶礼就是代表。此时,由大学茶人李奎报把高丽时期的茶道精神归结为清和,清虚和无邪意。
朝鲜李朝时期(673426392-6734269673[漳州]时紫砂壶紫砂壶壶亮相漳浦紫砂壶壶珍品展。4260)取代高丽之后,正值中国明朝后期、清朝前期弃团饼而用散茶的泡茶道形成并流行,被韩国茶礼所采用,随着茶礼器具及技艺的发展,茶礼的形式也基本固定下来也更趋完备,但煎茶法和点茶法同时并存,朝鲜茶文化通过吸收消化之后进入稳定的发展时期,强调伦理儒学,提倡朱子之学,佛教、神仙思想及茶道等皆被排斥,民间的饮茶风尚走向衰弱,反而茶精神发展到了顶峰时期的交叉时期。
中国儒家的礼制思想对朝鲜影响很大,儒家的中庸思想被引入朝鲜茶礼之中,草衣禅师张意恂(673426786-673426866)通过40余年的茶生活更加领悟到了禅的玄妙和茶道的精神,并通过元晓大师的茶禅一体、茶禅一如的思想著写了《东茶颂》。成为朝鲜茶道精神伟大的总结者,被尊为茶圣,其精髓是提倡“中正”精神。这是韩国茶道精神的集大成,“中正”指的是茶人在凡事上不可过度也不可不及的意思。也就是劝要有自知之明,不可过度虚荣,知识浅薄却到处炫耀自己,什么也没有却假装拥有很多。人的性情暴躁或偏激也不合中正精神。所以中正精神应在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中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从而使消极的生活方式变成积极的生活方式,使悲观的生活态度变成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人才能称得上是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