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壶内藏乾坤
日期:2014-02-18 浏览:517次 
小小壶内藏乾坤 传统具中,紫砂壶壶历来是文人墨客喜爱的赏玩之物,传说紫砂壶壶起源于宋代,到明代异军突起,清朝康乾盛世时,紫砂壶壶的制作、鉴赏收藏达到一个高潮。  紫砂壶壶虽小,但作为古文人的雅玩之物,壶小乾坤大。紫砂壶壶虽为收藏品种的杂项,但关于它的收藏与投资古已有之,一些出自名家之手、做工精良的紫砂壶壶,“泥”金等价并不乏例。尤其是现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具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爱好。有心收藏,知人、知史、知工艺,三者缺一不可。  一直以来,紫砂壶壶被人们推崇为最理想的器。而如果想成为一名真正懂紫砂壶壶、识紫砂壶壶的高手,我们必须对紫砂壶壶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  紫砂壶壶起源之争  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有这样的记载:“创始,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此书将紫砂壶壶的产生,归为金沙寺僧所创。也就是说,在明正德年间已有紫砂壶壶了。该书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专写“宜兴紫砂壶”的专著。  清乾隆年间吴骞编《阳羡名陶录》、清光绪年间日本人奥玄宝著《茗壶图录》、民国二十六年出版的李景康、张虹《阳羡紫砂壶壶考》,皆延续了周高起《阳羡茗壶系》的说法。  民国二十三年六月出版的《国学论衡》第三期,刊登了谈溶《壶雅》一文,该文认为,“泡茶用壶……宋元已有。”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刘汝醴的《江苏紫砂壶工艺的发展》(南京艺术学院印行),认为紫砂壶创始年代,以诗词所提供的线索,可追溯到北宋,观点与谈溶相同。  3422976年,宜兴羊角山紫砂壶古窑址的发现,证实了宜兴紫砂壶宋代已有。《宜兴羊角山古窑址调查演示文稿》所下的结论为:“上限不早于北宋中期,盛于南宋,下限延至明代早期”。并引用北宋梅尧臣《宛陵集》卷十五《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苏东坡“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为其依据,从而认为“宜兴紫砂壶器已获得当时嗜好饮风尚文人的称颂”。  342298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陶瓷史》在“江苏宜兴窑和紫砂壶器”一节中写到:紫砂壶器创始于宋代,至明代中期开始盛行。  3422989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宜兴紫砂壶》一书中指出,紫砂壶制器是人们生活中的实用品,又是工艺美术品,但在古代文献中,往往找不到确切的记述。现在能从书本上看到的只是诗文描写:“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另外,欧阳修《和梅公仪尝》中的“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宋人作《满庭芳·试词》云:“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上述诗、词句中所描写的“紫泥”、“砂罂”、“紫瓯”等都指的是紫砂具,可见紫砂具已为饮珍品,而得到名人的赞赏。  以上观点不论真伪我们不必过分去求证。而从现实出发,当今了 专家盲目收藏。河北:紫砂壶壶收藏行情看涨。百姓紫砂壶藏品八能让我们目睹风采的紫砂壶壶最远为明清壶。  在古时,中国陶瓷生产大国,明清两代涌现出许多制壶高手,由于紫砂壶壶与其他陶瓷在制作上有落款的区别,故在历史上有记载的陶瓷名人以紫砂壶最多……  起初,由于受当时生产技术、人们的审美观点的影响,在制作手法、制作工艺相较于现代来说粗糙很多,大多作为人们在生活中的日用品。到清代中期,社会经济进入繁荣时期,紫砂壶壶也达到了当时的历史高峰,进入紫砂壶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明清风格大不同  造型  对于紫砂壶壶的鉴定,首先要明确各个时期紫砂壶壶造型的特点,以及演变发展的规律。其造型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带装饰的光货,这是最见设计者功夫的作品;第二类是仿动物、植物的花货;第三类是筋纹造型,其特点是在光货的基础上有各式的棱角,多在嘴和把手处出筋。  在明代,紫砂壶壶的造型式样较少,多为圆形、筋纹形风格古拙、圆浑。壶体偏大多提梁,有硬提软提之分,无足宽平底,光素而少华丽,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清代初期,紫砂壶壶造型出现了专供宫廷、皇家使用的精工细琢的宫廷壶,造型多以自然形和几何形为主。  另外,一些民间实用型壶类壶型小、流短、小耳柄、形制小巧玲珑;清末及民国初期的紫砂壶壶造型增多,附加的装饰也多,多以仿古代名家为主,在形式上没有太大的创新。  胎质  紫砂壶壶的胎质具体地说就是泥料。不同时期的泥料有着不同的泥质,而不同的泥质呈色、肌理都是不尽相同的。明代时期,紫砂壶壶使用的泥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是粗糙的,这是当时的炼泥陶洗技术相对落后所致。  据有关资料表明,明代紫砂壶泥料的目数为25至30目,而清中期为55至60目,到了近现代为342200至342220目。目数是泥料的精炼程度。目数越低,颗粒越粗,孔隙度也越大,用手指弹击声音沙哑、发闷。  明代的紫砂壶壶表面无光泽度,由于多是墓葬出土物,胎体吸收了地下的水湿气,表面失光。3422965年,南京市中华门外明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壶,是我国目前有纪年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壶壶。此壶的泥料与3422976年羊角山遗址所出的残器相同,泥料很粗,接近缸胎,有生烧和火疵现象。由于是与缸类一同入窑烧制,所以壶身局部都沾有少量的釉泪。明代制壶的泥料只是将最初用来制作大缸大瓮的泥料略加澄炼而已,杂质较多,所以器物表面很粗糙。到了明末清初,泥料仍较粗糙,大多含有闪亮的云母,胎壁也较厚实。  到了清代,泥料澄炼工艺总体有所提高,出现了紫砂壶细泥。清中期制作的壶胎骨坚致,色泽温润。晚期泥质仍坚致,但色泽不如中期温润显得干枯。  从泥色上也有区别。明代的泥色多紫色、红色(大红袍),而清代,泥色则较多,除了以上两种外,还多见一种在紫砂壶泥中夹有梨皮似小点的紫砂壶,称为“梨花点”或“桂花沙”,前者较后者粗,也有人将它们统称为“梨皮”。“梨花点”在清代早期多见,而“桂花沙”则在雍正、乾隆时期多见。民国以后,紫砂壶的色彩多了起来,如墨绿、黑色等。而现代的紫砂壶器讲究原料与颜色造型一致,如仿青铜器造型,就用仿古铜颜色的泥砂制作。  另外,紫砂壶壶由于经常把玩,久而久之,就会有一层光亮面,俗称“包浆”。这也是我们在鉴别工作中鉴别时代远近的一种辅助手段。  制作工艺  明代创始期的壶是以捏制为主(全手工),壶内胎往往有掏空时捏按的指纹。到了晚明的时候,时大彬创造了木模制壶方法,壶内壁不见指纹,但有竹刀刮削的痕迹,在柄与壶身、流与壶身相接触往往比较粗糙。有时,为了美化接痕而贴上柿蒂形泥片而成为最早的附加装饰,盖与钮的相接触有时也会这样处理。由于明代不单独烧壶,反将壶放在同窑的缸中套烧,所以经常有缸瓮飞洒的釉泪沾在壶体表面,有的紫砂壶壶还因受到火的原因凸起气泡,使表面凸凹不平,壶的内壁也薄厚不一。在很多情况下,比去年增长2倍多。老艺人马金旺。贺岁现济南。由于温度不够,紫砂壶壶不能完全烧结,所以其胎质较为疏松。  清代的紫砂壶壶一般采用打泥片,再将泥片镶接而成,所以壶胎厚薄比较均匀,制作也比较精细,其壶底多有放射状痕迹。清早期的壶嘴为单孔,晚期为多孔,清中期以前的壶均为手制,到了清末就有用模制或轳辘成型的工艺。著名紫砂壶学家顾景舟在谈到紫砂鉴定时曾讲过,“成型手法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因为每个制壶家做壶嘴及壶把的方法不同,都有个人的风格。到了近现代则采用注浆成型,壶身略加修饰就极为光润,而此时期的砂制细如膏泥,器物的里外极其规整,当然手感也极好。  进入现代,由于生产技术与审美观点的不同,紫砂壶壶在制作手法、成型工艺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现代壶收藏经  造型  从型制上看,如果去掉盖子,壶嘴、壶柄及壶口一般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也就是说,如果将壶倒转放平,基本上是可以和水平面保持一致的。如果将壶中水倒出,手按住壶盖的小孔或流口,水如果涓滴不出或壶盖不落,则表示是一把好壶。  另外,一件好的紫砂壶壶,必须同时具备3个主要因素:美好的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使用功能。所谓美好的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扳的便于执握,壶的周圆和缝,壶嘴的出水流畅。同时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理趣结合。  胎质  紫砂壶泥料到了现代,品种已是数不胜数,不能片面说哪种泥料不好哪种最好。另外,现代泥料的目数较明清时代更为细腻,色泽也较为丰富。我们只能从以下几方面作初步识别:  ●视觉观感好  说白了就是这壶看着要舒服,光泽自然、含蓄,不要油光锃亮咄咄逼人。紫砂壶壶的光泽讲究的是“黯然之光”,也就是看起来光泽内敛,由内而外地发出,非常柔和,看起来很舒服。这种亚光行内人称之为“水色”,好泥料必定水色好。  除了光泽之外,还要看泥料质地是否够细腻,如果是调沙泥料,那还要看里面的砂调得是否够均匀,在整体的观感上是否协调。好泥料看着舒服,摸起来也舒服,手指抚摸,沙沙的却又毫无阻滞之感。总之归结为一点,好泥料看起来要“润”。  ●透气性  众所周知,紫砂壶泥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双气孔结构,这使紫砂壶壶具有难以媲美的透气性。好泥料的透气性尤为突出。透气性怎么看?简单。拿壶过来注入开水,把水倒掉,然后看壶的内表面收干的速度如何?透气性越好,干得越快。我见过一把好壶倒掉水之后盖上盖,再打开,里面的水渍就完全被吸干了。但话说回来,朱泥的透气性就很小,但泡茶也很好喝,尤其适合泡大红袍之类的岩茶。所以对于透气性也要看购壶者自己的喜好。  ●可变性  什么叫可变性?就是指新壶和养过之后的变化程度。好泥料的这种可变性很强,也许刚出窑的时候看起来灰不溜丢,但是喝两三次马上江山旧貌换新颜,怎一个赞字了得!对于紫砂壶壶来说,可变性是最基本的品质之一。玩壶玩什么?用壶用什么?爱壶爱什么?不都要看着它被养成后的那种感觉么。一把养不出来的壶很难被当成是紫砂壶壶来喜爱。当一把壶被你养出来之后,那种感觉真的是难以言喻的,就好像这把壶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一样,拿在手里舒心无比。可变性不是一眼能看出来的,必须要用过之后才能知道。但如果一款泥料在一个月之内养不出来,那基本就没前途了。  制作工艺  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紫砂壶壶的制作在原来的全手工制作方法上进行了发展,有手工(打身筒)、半手工(模具)、注浆、旋坯和印坯等几种。其中手工成型是传统的制作方法。而制作技艺的关键则是脱空成型和坯件表面的精加工。所谓精加工,系指用竹片、明针、刀具及用这些材质制作的其他专用工具,对已接上的颈、脚、嘴、把手的壶口、身、盖的表面和壶内,进行精细的括平、修整、拉桨,这是紫砂壶壶成为工艺品的关键之一。  它的作用在于:紫砂壶熟泥颗粒大小不一,成型时坯体表面呈现高低不平,在精加工过程中,用上述工具将坯体整平,并把隆起的颗粒向下挤压,使坯面平整光润。这时坯体外表形成一层较细致的表皮层,这层表皮是一层细腻的泥浆(烧成后就是结晶体)。而内壁面虽在打拍泥片时也受拍打,但往往是稍事加工,泥料颗粒之间相对疏松,烧成后制品表面成梨皮状,疏松的内部呈现一定的气孔率。  全手工制作工艺的紫砂壶壶与其他方法制作的紫砂壶壶在鉴别上有一定难度。主要方法看壶内是否有款识(全手工壶一般在壶内加盖作者的印章)。
Tags: 小小 乾坤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梅子韵缘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饥寒交迫的夜晚闯进了一个村头小店 下一篇徐安碧:书骨塑壶骨,画魂铸壶魂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茶如人生,空杯以对
  俗话说'路远无轻担',走过人生漫长的旅途,如果要制胜于人,首先要甩掉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全力以赴...
茶色 茶米 茶心
1.茶凉时结束了话题,夜已微凉,关闭空调,窗外的西湖没有声息,灯亮着,水在睡眠茶究竟是什么?壶里的...
宜兴紫砂壶独特的练泥法
清代诗人汪文柏曾这样赞美紫砂泥:“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一丸土。”历代茶客甚至把紫砂壶奉为“世...
批发2010云一号漭水古树普洱茶青饼
生产厂家:昌宁漭水黄家寨古树茶厂茶品用料:古树茶生产时间:2010年春批发商:云南普洱茶网官方直营,...
普洱茶的优点1
一、普洱茶具有优于其他茶类的保健功能普洱茶以其独特风格进入国际市场后,已受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消费...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