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种植
|
国家审(认)定茶叶品种--安徽3号 |
安徽3号无性系。灌木型,大叶类,中生(偏早)种。二倍体。
来源及分布: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干1955-1978年从祁门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主要分布在安徽茶区。江西、河南、浙江、江苏等省有引种。198.. (2012-03-12) |
新品种---杜鹃茶 |
杜鹃茶原产我国。学名‘杜鹃红山茶’(Camelliaazalea)或‘假大头茶’(Camelliachangjii),山茶属(GenusCamellia)红山茶组(Sect.Camellia)光果红山茶亚组(Subsect.Lucidissima)。栽培中我们将其称为‘杜鹃茶’。
.. (2012-03-12) |
豆盗毒蛾 |
学名Porthesiapiperita(Oberthur)鳞翅目,毒蛾科。分布北起黑龙江,南至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东邻国境线,西向至河北、陕西,西斜折入四川,止于东经l0l度附近。
寄主茶、柑桔、豆类、楸等。
为害特点幼虫食.. (2012-03-12) |
茶树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
小绿叶蝉又名浮尘子;茶蚜又名二叉蚜、油虫、蜜虫等。
被小绿叶蝉危害的芽叶叶色变黄,叶脉变红,叶片卷曲,叶质变硬,严重时芽梢生长停滞,叶片脱落。茶蚜则群集于幼嫩芽梢,被害虫向下卷曲,芽梢生长受阻,其排.. (2012-03-12) |
茶树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茶树的修剪与.. |
(一)茶树修剪与采摘的目的。茶树修剪是塑造丰产树冠的主要手段;茶叶采摘既是茶树栽培的收获过程。也是养成茶树丰产树冠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它们之间,虽然在方法上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上不一样,但都是应用了同.. (2012-03-12) |
茶树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茶树病虫害防.. |
(1)茶树主要病虫害种类。常见茶树病害有茶饼病(在高山茶区)、白星病(主要在高山茶区)、云纹叶枯并轮经并轮经并茶苗白绢病等;常见茶树虫害有茶小绿叶蝉、茶尺蠖、油桐蠖、茶叶螨类、黑刺粉懦虱、介壳等。
.. (2012-03-12) |
茶树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茶园的土壤管.. |
(一)茶园的土壤管理。其主要包括浅耕除草、深耕改土、间作、铺草、灌溉等。
1、茶园浅耕除草。茶园浅耕,一般是指深度不超过15厘米的耕作。浅耕的主要作用是:破除因降雨冲击或人畜踩踏,所造成的土壤表面的板.. (2012-03-12) |
茶树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茶园建设 |
茶园建设包括新园建立和低产茶园改造两个内容。
(一)茶园建设
1、园地选择。茶树原产我国亚热带地区,在它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喜温湿、怕严寒,喜酸性土壤。怕碱性土壤和耐阴.. (2012-03-12) |
怎样防治茶树煤病 |
今年东茗、澄潭等乡镇茶树煤病发生面积广、危害重,造成茶树光合作用弱、生长差,导致发芽迟、抽芽少、茶芽孝产量低、质量差,有的甚至连茶芽都抽不出,茶树呈半死半活状,受灾损失惨重,多次喷药,就是不见效,.. (2012-03-12) |
茶树倒春寒冻害的防治技术 |
1、覆盖防霜。在低温寒潮来临之前,用稻草、杂草、遮阳网、地膜等覆盖蓬面和茶行地面,如茶园地面杂草覆盖(每亩铺草要求1500千克以上,以不露土面),这样可减少土壤的热辐射,茶园地面温度升高,起到了减少茶园.. (2012-03-12) |
茶树营养繁殖的生理特性 |
营养繁殖所产生的新个体,不是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是由分生组织直接分裂的细胞所产生,因此营养繁殖是无性繁殖,也就是再生繁殖。
茶树是一种再生能力很强的树种,由于有这样的特性,便可以利用茶树的各器官,.. (2012-03-12) |
国家审(认)定茶叶品种--宁州2号 |
宁州2号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来源及分布:由江西省九江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于1962-1984年从宁州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在江西各主要茶区推广。浙江、安徽、江苏、湖南等省有少量引种。198.. (2012-03-08) |
国家审(认)定茶叶品种--蜀永1号 |
蜀永1号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来源及分布: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分重庆市茶叶研究所)于1962-1982年以云南大叶茶为母本、四川中叶种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四川、重庆红茶.. (2012-03-08) |
国家审(认)定茶叶品种--浙农12 |
浙农12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来源及分布由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现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于1963-1980年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浙江茶区有.. (2012-03-08) |
食用菌新秀:茶薪菇 |
茶薪菇,隶属粪锈伞科、鳞伞属(田头菇属)。是亚热带地区生长的一种土生木腐菌,属珍稀食用菌。其外观诱人,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口感极佳、富含氨基酸和纤维素,子实体的蛋白质含量高,比金针菇的含量还高,民.. (2012-03-08) |
国家审(认)定茶叶品种--碧云 |
碧云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来源及分布: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59-1979年从平阳群体种和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江苏、江西、湖南、.. (2012-03-08) |
国家审(认)定茶叶品种--锡茶5号 |
锡茶5号无性系。灌木型,大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来源及分布:由江苏省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于1970-1987年从宜兴种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在江苏宜兴、无锡、仪征市有栽培。安徽、湖南、山东、河南等省有引种.. (2012-03-07) |
国家审(认)定茶叶品种--皖农95 |
皖农95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来源及分布:由安徽农学院(今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于1973-1993年从槠叶齐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安徽茶区有栽培。湖南、浙江、陕西等省有少量引种。.. (2012-03-07) |
培育香茶花的一个物种-攸县油茶 |
培育有香味的茶花,是世界各国茶花界都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也是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应该培育有中国特色的香味茶花。为此,我呼吁应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花卉协会从速组织各地区科研部门成立研究小组,从事香味茶.. (2012-03-07) |
武夷岩茶品种性状 |
武夷茶区析重视茶树良种,一向注重选种,采取单株选种的方法。从武夷种茶树(当地习惯称菜茶)中,选出优良单株,以树为名,分株采制,通过反复评比,多年考验,才能获得品质优异的名丛。这种选种活动历史悠久,.. (2012-03-07) |
武夷品种——白牡丹 |
学名:C.sinensiscv.Wuyi-baimudan
武夷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马头岩水洞口,已有近百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 (2012-03-07) |
国家审(认)定茶叶品种--杨树林783 |
杨树林783无性系。灌木型,大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来源及分布:由安徽省祁门县农业局干1978-1987年从杨树林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安徽黟县、东至等县有引种。1994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 (2012-03-07) |
加强茶园田间调查及时做好病虫防治 |
当前是茶树病虫的多发季节,主要害虫有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蚜等。各地应加强茶园调查,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对多种害虫并发的茶园,做到主治与兼治结合,选用高效、安全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合理混用,减少.. (2012-03-06) |
国家审(认)定茶叶品种--浙农113 |
浙农113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二倍体。
来源及分布:由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今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于1963-1987年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浙江茶.. (2012-03-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