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
中国传统的农业科学技术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其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许多合理成分,不但对中国而且对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至今仍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以下简称《史稿》)立足于近年来的中国农业科技史研究成果,凭借大量历史文献以及考古学、民俗学方面的最新材料,对从上古到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进程,进行了迄今为止最系统、最全面的考察,全书共分八章,即第一章《原始社会时期》、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第四章《秦汉时期》、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第六《隋唐五代时期》、第七章《宋元时期》、第八章《明清时期》,内容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个生产部门,涉及到农田水利、土地利用、作物育种、农具、耕作与栽培、园艺、林业、茶业、蚕桑、畜牧、兽医、历法、农业气象、贮藏加工、家禽饲养、养鱼、养蜂等具体的农业科学技术。综览全书,可以看到,中国历代的农业科学技术是随着历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变化比较显著的是从奴录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之后,特别是秦汉之间封建社会定局之后,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从那时起,形成了中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农业技术也随之获得不断进展。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吏的研究以及《史稿》的编写,旨在为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提供参考资料,同时也将在宣扬祖国的宝贵遗产,进行发扬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在让世界了解中国,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