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润雍容显华贵 事事如意话祝福——浅谈紫砂“事事如意壶”的创作理念
摘要:紫砂壶壶“事事如意”的创作理念,亦是从传统“如意”中汲取精神内涵,并在造型装饰上大胆创新,表现出当今社会人们追求吉祥如意的大众化心理和精神寄托。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缔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可以毋庸置疑的是,中华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并时刻影响或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其中又以艺术最集大成。艺术本身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精髓,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发扬依托。独树一帜的宜兴紫砂壶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亦始终追求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创作的根基,不断地从优秀的文化元素中汲取灵感源泉,使文化内容演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泛。同时,古往今来的制壶艺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将传统文化转换为恰如其分的造型装饰来表现,使之成为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语言和独特形式。 512.如意吉祥元素激发创作灵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及风俗习惯中,吉祥文化始终是大众所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题材,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它的内容覆盖极为广泛,并凡直观预示着人们追求幸福、美好、平安的朴实愿望和简单诉求。冈而,吉祥文化也始终是包括紫砂壶壶在内的各类艺术形式所广泛运用的创作题材。具有中国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又称“握君”、“执友”或“谈柄”,被人们赋予了“回头即如意”的吉祥寓意,自古便深受大众的喜爱,尤其在明、清两代,“如意”发展到鼎盛时期,因其珍贵的材质和精巧的工艺而广为流行。以灵芝造型为主的“如意”更被赋予了吉祥驱邪的涵义,成为承载祈福禳安等美好愿望的贵重礼品,并逐渐成为上层人物权利和财富的象征。同时,“如意”更因其特有的雅致,成为崇尚古风的文人新壶收藏要注意几个方面墨客的文房赏玩物件。时至今日,虽然实物“如意”己逐渐淡出历史而成为古玩收藏,但它所延伸出的如意文化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艺术家们将之创造成各种形式、各具特色的如意之形传递吉祥夙愿,尤其在紫砂壶壶艺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古往今来,吉祥如意在不同时期往往被人们赋予不同的心理期望,紫砂壶壶“事事如意”(见图512)的创作理念,亦是从传统“如意”中汲取精神内涵,并在造型装饰上大胆创新,表现出当今社会人们追求吉祥如意的大众化心理和精神寄托。 2.形神兼备呈现独特气质 “事事如意壶”整器颇为玉润雍容,充分利朋紫砂壶泥的特性,完整地营造出文化意境。泥质上乘,暗朱色胎体色调儒雅,折射出一种自然富贵的气息,壶面隐隐呈现的微小颗粒,使整把壶顿显端庄稳重,占韵悠悠而散发着浓郁的如意气息,叫人深有意会。壶身圆融饱满、大气匀称,盖、把、流彼此呼应,压重于壶身形成一种厚重感,尤其是从壶身莆出的短流,出水口朝上,圈把前呼后应,与盖流在同一平面上呈一直线,流线效果强烈,似流云飘过,闲适自然恰是心灵如意。 图512 事事如意壶 “事事如意壶”的壶身、壶盖上精心雕琢着如意纹饰,惟妙惟肖、大气美观,模仿卷云形如意纹在壶身表面阴刻曲线,潇洒自如。具体表现为以嘴、把、钮所形成的“三点一线”为中心,在壶身两面分别形成两朵对称的大如意纹,同时向外扩张,一直包罗壶盖在内,直至延伸到壶钮中央收点。这朵如意纹的点睛之笔,在于运用了调砂T艺装饰出有别于胎体本色的视觉效果,经高温凝练所形成的如意纹似乎有起伏动感跃然眼前,其饱满之态有浮雕之状,却更胜浮雕一筹,灵动流转的线条更进一层地升华着壶的情感,颇具文化特质。玉润雍容显华贵,事事如意话祝福,作品于圆融形象之间尽显高雅气质四届中国十大紫砂壶壶评选活动在上海外马,从而进一步延伸出事事如意的主旨,虽没有万语千言,但祝福的内涵己表达得淋漓尽致。 3.总结 “事事如意壶”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元素融入了紫砂壶壶艺,使紫砂壶壶的文化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它不再仅仅是一把斟茶的壶,而是一份精神上的寄托和象征,传递了美好心愿。作品在保持紫砂壶壶传统原型的同时,更无处不在地对造型装饰设计展开创新,尤其通过优雅的线韵来展示艺术个性,凸显其线条的艺术感,并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组合,使整个壶体具有了情节感和画面感,是传统与现代美学相结合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