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世界雨极地带—中国藏茶产地
日期:2011-01-10 浏览:711次  作者:藏金阁 
走近世界雨极地带—中国藏茶产地
能够成为“雨极”的地带则极罕见,而四川雅安就处在这罕见的“雨极”地带上。这里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高压低压两种气流时而交汇,盆地和高原气候相互错综,形成了一个奇特的降雨区,四季常雨,故有雨城之称。然雅安的“雨极”并非那种雷电交加,大雨滂沱,而是持续性的细雨霏霏、轻润绵绵,由于雅安并没有重工业,更无人为的生态破坏,因此不但植物丰茂,且空气富含氧分,城市每天都是薄霭徐雨,浓绿富氧。“雨极”雅安非但没有雨“满”为患,反而是因雨而成为滋养生命的天然福地。
都说中国藏茶是产自海拔1000到2000米的雨极高山,那“雨极”是个什么概念呢?

“雨极”是一种地理现象,顾名思义,“雨极”就是雨水丰沛、不同寻常,“雨极”地带的降水频率和降水量远远超过其它任何非“雨极”区域。

由此考究,雅安的“雨极”决非极端或终极之意,“雨”是祥和之雨,“极”则寓含太极之象,这样的“雨极”地带当然是万物欣然有序、和谐极致。藏茶就生长在这片自然恩泽的“雨极”地带上,无独有偶,在藏茶的身上同样也会集了“雨极”的景观。

首先是文史景观,对藏茶的起源考证的史料记载卷帙浩繁,如 《隋唐民族史》、《西藏政教鉴附录》、《甘孜藏族自治州史话》、《中国史纲要》、《唐国史补》、《汉藏史集》、《明实录太祖实录》等等,在众多的史料中,从史实以至传闻,林林总总。藏茶引发了史学家和考古家们的诸多追溯求证,这表明了藏茶中国一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以及民风民俗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在藏茶身上聚集了特殊历史时期、特殊时代背景、特殊制造工艺、以及特殊文化含量所产生的特殊气质,这是其它的茶类所无法比拟的,正是因为了这种特殊气质使藏茶超越了中国传统茶的框范。藏茶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他曾随着唐文成公主和亲把文化和生命滋养带给藏区人民,使藏区的民风民俗从此茶香飘逸;藏茶又是一种^***现象,从宋元朝开始,特别是在明清时期,藏茶则成为统治者和藏区^***协调举足轻重的筹码;藏茶更是一种经济现象,他代表了一个时期和流通区域的经济主流,就在举世闻名的茶马古道上,藏茶一直是民族经济交流、商贸往来的主要载体。

第二是物理景观,通过用现代生物科技手段对藏茶进行检测,并且以医学研究和临床实验方式表明:藏茶内含物相当丰富,包含了500多种对^***有益的有机化合物,700 多种香气化合物,无机物也相当丰富,包括磷、钾、镁、硒等不少于15 种矿物质。藏茶具有抗氧化功效;降低三高,抑制动脉硬化功效;抗辐射、抗突变、抗病毒功效;调理胃肠和改善代谢功效;截毒和优化水质功效;全方位补充微量元素和微生物功效等等。从藏茶身上至少可以延伸出五大产业经济版块,即医药保健版块、洗涤护肤版块、饮品食品版块、保鲜防腐版块、调味香料版块。每一个产业经济版块,都是与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息息相关的。

第三是佛缘景观,远的不说,现代西藏的主流教派领袖班禅就与藏茶终身结缘。在雅安的藏茶生产基地,曾接待过十世班禅活佛和十一世班禅活佛,至今一直饮用着藏茶,从未间断。中央^***每年对西藏,特别是对班禅的藏茶供应量是铁定的。如今在班禅的行宫中,至少有数以几十吨的藏茶陈年藏量,据从事僧侣称,这些藏茶是属于佛的神物,只能瞻仰,不能擅自的饮用。从藏茶与活佛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藏茶对藏区藏民的生活起居是“旦夕不可暂缺”,而对他们的情感寄托来说也是不可“暂缺”,藏茶已经与他们的血肉精神联结在一起了,即“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而这一切的开始和演变,始终是和活佛们的起居饮食倡导及一如既往的崇尚藏茶是分不开的。不过,藏茶本身并非有宗教属性,而是其健康属性在发挥着作用。有资料记载,目前在藏区发现有148岁的活佛,比起号称中华第一寿星彭祖的年纪还要长,据说他的长寿秘诀就是喝藏茶。由此可见,藏茶是以其祥和康体的特性赢得活佛和藏民信赖的。

藏茶还有许多的轶事景观,在建于雅安上里古镇的“中国藏茶博物馆”和建于西康酒店的“西康茶语长廊”和“西康茶屋”中,就有集百年史料与汉藏民俗文化一体的 轶事佳闻,如记载最早的人工运送藏茶的史料照片,让我们看到一群被称为“背包工”的人,把茶打成方扁形包,象一张方桌子(也称为“桌茶”),大包重一百二十斤,小包重六十斤,背着茶的人就象是长了方形的翅膀,稍不注意就会失去平衡,即使这样还要翻山越岭,其艰难辛苦可想而知。也许人们只知道茶马古道上的马帮驮茶,却不知道每年还有数以万计的“背包工”驮着茶叶,风雨无阻、辗转无悔地前行在川藏的茶马古道上,有的一程往返竟达一年之久,这些“背包工”被称为世界上最能负重,最坚忍不拔的人。

是什么力量驱使这些人突破了常规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激发了人的体能极限?是什么信念让他们象那些磕着等身头,用身体丈量佛教圣山的康巴人一样,义无返顾地从事这种让谁都难以感同身受地体验一回的远行苦旅呢?正是藏茶,是藏茶所引发的需求欲望,是藏茶驱动的利好憧憬。

如果用“雨极”思维来定义藏茶的话,那么藏茶就是“是藏非藏、是茶非茶、无竞无极、大气大成”。一千三百多年的如歌岁月,使藏茶依附了一种大文化的包容和创造力量,蕴涵了一种使物我磁场和谐同步的基因,更凝聚了一种敢于对生命完美超越的精神,而这一切将构成了“雨极”地带上的另一个“极”致现象。可以说,“雨极”给以藏茶自然的生命滋养,藏茶则赋予“雨极”的无限精神和人文光彩。

“雨极”的自然外化就是让雨覆盖并滋润着整个区域,因此对藏茶的“雨极”思考,其目的也在于让藏茶在更大区域、更大范围中拥有更大的受众,滋养更多的生命,通过有效的传播手段覆盖消费市场,让藏茶文化精神,藏茶健康因子以及藏茶的优质产品真正达到“普极”。
Tags: 藏茶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xmzangjinge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国藏茶的潜力终究有多大? 下一篇警惕“黑茶疯”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莫顿教授:饮中国茶有辅助抗癌的功效
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莫顿,在对经常大量饮用印度茶的人群进行调查后发现,这些长期饮茶的人胃癌发生率显...
春饮好时光 中国农科院茶叶专家教你健康喝茶
春天是生产好茶的季节,也是品茶的好时光。要想喝上一杯上等好茶,除了具备好茶、好水的条件外,还必须...
中国古代茶疗的特点与形成
茶,自从被人类发现和利用以来,它的应用和发展,无不与茶的药用功效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自古至今,...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建会20周年高峰论坛举行
  浙江省副省长黄旭明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周国富做...
中国茶叶与医药的不解之缘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赵石麟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大量史料研究表明,自古以来,我国茶与医药卫生结...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