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品茶话毛尖
日期:2012-05-10 浏览:717次 
名人品茶话毛尖

信阳毛尖的天生丽质,倾倒了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和茶叶界的专家名流。有的挥毫弄诗,有的泼墨作画,有的引经著典,有的定意立说,大如赞扬“绿茶王国“的这枚王牌。  据陆羽在《茶经》中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看来,在远古时候,人们就知道饮茶了。传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

信阳毛尖的天生丽质,倾倒了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和茶叶界的专家名流。有的挥毫弄诗,有的泼墨作画,有的引经著典,有的定意立说,大如赞扬“绿茶王国“的这枚王牌。

  据陆羽在《茶经》中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看来,在远古时候,人们就知道饮茶了。传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山民采茶叶送入神农口中,才解毒脱险。

  饮茶之风盛行于汉晋。三国神医华佗,在江淮一带采茶,时常饮茶,一杯清茶入口,浑身疲劳尽消。于是他深有体会地说:“茗茶久饮,可以益思”。他第一个作出结论:茶不仅具有医药功能,而且是天然的上等饮料,可以醒脑提神。

  到了唐代,喝茶便成国饮。上至皇帝老儿,下至普通百姓,饮茶成了生活习惯。信阳茶以她优良的品质,自然就成了贡品,茶农们把最好的茶直敬献给朝庭。据说武则天患了病,久治不愈,后用茶做药引子,药到病除。

  唐朝出个茶圣,名叫陆羽。他踏遍茶山,调查研究,写成宏篇巨著《茶经》,从此茶叶有了第一部经典。陆羽系唐竟陵人,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县,与信阳一山之隔。有史记载,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他出游考察茶山,经一个地方就是信阳,然后才云洲川、贵、江浙一带。他在《茶经八之出》中介绍了全国八大产茶区。其中在淮南产茶区中他写道:“淮南茶,光州上”,当时的光州是否辖罗山、信阳一带,没有考究,但如今的光州即光山县确属信阳辖管,而淮南则是一个广大的区域,现在把陆翁的话理解为:信阳茶是淮南茶的上品,恐怕这不会有多大的争议了。

  宋代大文毫苏东坡也是个饮君子。他写了不少茶诗、茶词,他在诗中把茶叶比着佳人,赋于茶叶妙龄女郎的神韵。他喝遍了全国的名茶,当他来到信阳,品了信阳茶后,连声感叹“淮南茶,信阳第一……品不在浙、闽之下。”这位老夫人,果真是品茶的高手,到了公元1990年,信阳毛尖在全国绿茶评比中,气压群芳,以最高分夺得金牌。与浙江西湖龙进并驾齐驱,扬名天一。但是,老夫子,毕竟没有坐过飞机轮船,漂洋过海,他怎么也不会知道,信阳茶远不是“淮南第一”,而且是万国珍品了。

  1915年,信阳茶在马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国际金奖。1998年在杭州国际茶博览会上,日本著名茶专家80岁高龄的西贞子,品尝了信阳毛尖后,赞不绝口说:“信阳毛尖清香高雅,是当今世界绿茶的珍品!”论起来这位老太太比苏东坡老先生算是见多识广了。

  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全国名茶评审委员会专家组组长于杰,得知信阳毛尖荣获国家金奖,惊叹不已,他经过认真的研究,发现信阳毛尖品质优良,做工独特,上等毛尖,每市斤干茶有六、七万个叶芽,全国罕见,当时,他说:“我研究了几十年茶叶,还不知道我国有这么好的毛尖茶。”从此以后,他与信阳毛尖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都要来信阳茶山考察,著书立说,颂扬信阳毛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茶叶质量监测中心主任骆少君不远千里,扑扑风尘登上了信阳茶山。和茶农们亲切交谈,指导茶农发展无人害,无污染的生态茶园。她深情地说:“信阳毛尖是我国茶叶的‘王牌’,人们一旦喝上了信阳毛尖,就越喝越受喝。信阳毛尖前途无量!一定要保护名牌声誉,大力开拓国内外大市场。”

紫砂壶陶艺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它不仅具有丰富文雅的造型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和独具品位的文化形态,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紫砂壶之家作为国内最全的紫砂壶资讯网站,以弘扬中国紫砂文化为己任,以推广和普及正宗紫砂茶壶茶具为主营方向,受到广大紫砂壶壶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潜心研究陶艺 下一篇陸羽分辨南零水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鉴绿茶、泡绿茶:都匀毛尖
辨茶不外行:部匀毛尖,又称“鱼钩茶”,属于卷曲形炒青绿茶,产于贵州都匀。都匀毛尖茶经过高温杀青、...
品茶要“稍等”
如今,爱品茶的人是越来越多;以茶会友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却不容易喝到好茶了。品茶要“稍等”不管你...
张铁林与陈忠和两聚“凤山”品茶
张铁林与陈忠和两聚“凤山”品茶(图)让安溪铁观音走进千家万户——揭秘《凤山茶歌...
古丈毛尖茶的鉴别
古丈毛尖为历史悠久名茶,唐代人贡,清代又列为贡品。古丈毛尖,属绿茶类,古今名茶,因地得名,产于湖...
品茶六境和三得
古人饮茶注重六境:择茶、选水、佳人、配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其核心都在把握一个'品'字,十分强调饮...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