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为国:做中国最好的绿茶
在中国茶叶界普洱、铁观音、龙井等名茶占据绝大部分市场的情况下,陕西茶,你听说过吗?汉中仙豪你品尝过吗?然而,就是绝大部分消费者不为所知的汉中茶却在第五届北京茶博会上横空出世,大放异彩,成为大部分参展者关注的对象。这就是——陕西东裕茶叶。
历史悠久人未识
陕西不仅产茶叶,而且产的是绝好的茶叶。汉唐时期,陕西汉中、安康一代的紫阳、西乡、镇巴出产的“山南茶”,曾是皇室宫廷的“贡茶”,誉满长安,培育了中国今天的“国饮”文明。
“汉茶”出产于古代巴蜀茶区的北缘,即今天的陕西汉中境内。而汉中所产茶叶在西周已经作为贡品向周天子纳贡。秦汉两代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后,汉中茶叶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19年、138年汉中人张骞和汉朝大将军班固出使西域,遂将汉茶带到西域各国。唐代汉茶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宋代汉中作为茶马互市交换地,专门设有茶马司和收茶市场,茶叶贸易兴隆。明清时期,由于“榷茶饮税”两制并用,“汉茶”逐见衰落。
张为国介绍说:“汉中茶盛于唐宋,但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汉中茶逐渐没落,被世人淡忘。但汉中茶园地处汉江、嘉陵江流域,属盆地型的亚热带山区,茶树生长周期较长,茶叶内含有的有机物质丰富,氨基酸含量较高,茶多酚含量适中,形成了滋味鲜爽、甘醇回味、经久耐泡、清香持久的品质特点。因此,汉中茶的复兴是历史的必然。
复兴陕茶我先行
2002年,在服装界打拼多年并具有一定名气的张为国为了自我检验和挑战,毅然离开了奋斗了十年的服装市场,开始了全新的拓荒之路。经过多方考证,2003年他组建了自己的陕西东裕茶业。
“不做则已,要做就做最好的茶。”这是张卫国的目标和理念。为此,他认真查阅大量历史资料,考察陕西茶叶诞生、发源、传播、演变的历史进程,参观了杨凌的现代生态农业,实地查看了大巴山、米仓山一带的地貌和植被情况,并了解了汉中、安康的茶叶生产的现状和茶叶种植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后,张为国在汉中东部大巴山和安康紫阳毗邻的西乡五里坝镇,建立起自己的生态茶园基地。
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者出身的张为国具有极强的品牌意识,一进入茶叶行业就注册了自己的“东牌”商标,采取了与其他茶农发展起来的茶叶企业不同的经营模式——“一体化”经营:“种植—有机化”、“加工—标准化”、“营销—品牌化”。公司通过买断、承包、租赁,一年之内控制了3000多亩优质高山茶园,从茶叶的种植到加工、从加工到销售,实施“一体化”经营,摒弃了传统的“企业+农户=收茶+卖茶”的经营模式。这种在国内被广泛宣传的茶叶经营模式,最大的缺点就在于,茶叶销售企业无法控制茶农的种植和加工行为,茶叶的初始品质和卫生难以保证,创建品牌就成了“空中楼阁”。而拥有了自主控制的优质茶园和现代化茶叶加工厂,东裕公司的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过程全部受到质量控制,一次性通过了中国质量管理中心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有机茶原料、加工、销售”认证,有机化、现代化、标准化的管理,虽然使公司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但公司的绿茶品质却显著提高了。
为了做最好的茶,打造最好的品牌效应,东裕茶叶投资270多万元构建了厂房,配置了以蒸汽杀青机为主的当今国内最为先进的标准化制茶设备,形成了完整的机械化茶叶加工流水线。在此基础上,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建立了生产质量管理制度,要求员工每天必须洗澡、每月必须修剪头发,必须穿着生产专用服装进入生产区;对生产的每一批次茶叶都必须进行冲泡,从外观、汤色、香味、滋味等方面进行对比,确保质量的一致性。
张为国自豪地说道:“我们不仅有自己的质检师,对每一批产品进行检测。同时,我们也委托陕西省质量检测中心对每一批产品进行检测,不合格产品绝对不能出厂。不过,令我欣慰的是,至今我们没有检测出一点不合格产品。”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