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之背后——福鼎白茶斗茶赛面面观
复式萎凋。佚名 摄
日光萎凋。陈兴华 摄
室内萎凋。 夏林涛 摄
前不久,由福鼎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主办,市茶业局、市茶业协会承办的2013年福鼎白茶斗茶赛落下帷幕。围绕着本次斗茶比赛,至今还被广大热爱白茶之士所津津乐道。此次大赛呈现几个特点:一、品种全、获奖面广。二、部分茶企成绩进步显著。三、有黑马茶企呈现,以前很少在公众视野中出现的茶叶品牌,此次比赛中脱颖而出。四、老茶企稳扎稳打,成绩稳定。
在比赛过程中,取样方式、评委的组成等也较往届不同。市茶业协会秘书长张肖女士认为,本届大赛由组委会组成收样组到各企业取样,收样组从每个茶企准备的200斤堆头中随意取样1公斤,当场包装、加密,并由公证员全程陪同。一改往届由企业送样的做法。在评选过程还邀请了市民、茶人等参与。在参加市民组评比中,有一位83岁高龄的老茶人引起笔者的注意,他就是新工艺白茶发明人,福鼎老一辈茶人王奕森,他对每个茶样认真进行品尝,并逐一给予评分。“此次斗茶比赛的茶叶质量都很好,白茶生产企业的进步有目共睹。”王说。
“状元”是这样炼成的
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无疑是此次大赛获得金奖最多的茶企之一,那么品品香的“状元”又是怎样炼成的呢?公司副总经理邵克平坦诚,几年前生产的茶叶品质并不是很好,其口感、外形等与其他公司生产的茶叶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寻找差距,公司不怕“出丑”,积极参加各类茶事评比活动,从中寻找差距,以便改进。
与此同时,为打造福鼎白茶第一品牌,该公司在规范生产上大做文章。设置了总负责、采购、加工人事监管、加工工艺监管、评审监管等人事制度流程,对茶叶生产环节的外形、水分、农残、出厂检验、拼配及出厂抽查等多个业务流程进行严格把关。每个人事环节详细负责各自的业务范围,从而打造一支专业化茶业人才队伍。
茶叶好不好,首先看原材料。近年来,该公司分别在管阳、磻溪、贯岭建成三大茶叶基地,以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农户开展茶叶种植。在茶叶基地严格按照现代茶园标准化管理模式,严格把关茶叶的土壤、种植、采摘、施肥、虫害防治等环节,按照统一采购、统一配发、统一管理的方式,与周边农户达成合作关系,为公司提供优质的茶叶原材料,把好品质第一关。
“人才是企业的创新源泉。”邵克平说,为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公司高薪聘请了具有国家级茶艺工程师人才担任企业技术部门的指导总监。这些人员在茶业领域具有多年的生产、研究经验,为公司茶叶技术把关注入一股强大而又新鲜的血液。“有了优质人才,企业的技术创新才有可能。”邵克平说,一方面公司通过加大技术设施的投入,先后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茶叶生产流水线等。另一方面公司通过与福建农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国内多所大学合作,承担省科技区域重点项目:福鼎白茶产业提升关键技术、年份茶鉴定标准研究、白茶功效研究等多项科技项目的开发与研究,力图让福鼎白茶的技术研发始终走在最前沿。
同时,企业将历年来获得参赛奖金的一半作为员工技术创新的奖励基金,大大提高了全体员工的技术创新积极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