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宁海茶农的致富经 ——张维杰和他的“春雾”名茶
日期:2013-09-18 浏览:233次 
一个宁海茶农的致富经 ——张维杰和他的“春雾”名茶

  大清早,记者驱车来到了掩映于林海中的宁海县深甽镇赤岙村。一眼望去,漂亮的乡村院落错落有致,一路上的好山好水看得让人赏心悦目。走进农张维杰的家中,他与妻子在自家院坝里一边细心地翻晒叶一边话着家常。看到记者来了,夫妻俩忙个不停,给客人烧水泡茶

  遇寒流,转型升级抓住市场

  问及今年的叶收成,“生意还不错。”张维杰语气平淡但难掩一脸幸福地说,“今年我们家的叶行情一路叫好,叶产量达两千来斤,产值达到了100多万元。”

  面对今年叶界的寒流,很多叶都滞销,价格下跌,产量比往年明显下降,但是张维杰厂的叶保持着价格不跌、销量不降的良好局面。

  “其实我们也没什么秘诀,对叶我还是自己边做边品尝,只采鲜嫩芽的一芽二叶,做好每一道工序。凡是喝过的,基本喝完就会上门来拿货,或者打电话给我,客户还是比较固定的,广州的几个朋友,把我的叶介绍给他们当地的老板,他们的老板喝完感觉不错,就直接打电话给我了,然后就又成了我的客户,每年都买我的。”张维杰向记者娓娓道来。

  除了叶本身品质的优势获得一些老客户的青睐外,张维杰通过引进生产新品种来开拓市场,增加产值。

  听说红茶能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有强壮心脏功能等医疗效果,张维杰觉得这个很有市场,所以就引进了红茶红茶的加工与绿茶相比,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发酵的过程,揉捻细碎的嫩芽发酵后,由绿色变成了深褐色,还要经过细心挑选、将梗剔除,加工一千克上好的红茶,一般需要六千克鲜嫩的芽叶。张维杰借鉴了别人的红茶制法,经过初制、揉捻、发酵等多道工序,生产出来后,还是都卖出去了。

  张维杰还注重品牌宣传,不仅是各大叶展销会的常客,还是获奖的专业户,他的春雾牌“云绿茅尖”获得了中国名优绿茶金奖和国际金奖等,在今年的“浙杯”红茶评比活动中,新产品“云红”也获得了优质奖这一殊荣。因此他的叶在省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很好地提升了销量。

  办厂,深山里走出财富路

  张维杰的厂就建在住房旁边,一百多平方米的厂房里井井有条地摆放着各种制机器。“怎么想到要建厂的呢?”记者问。“机器制便利啊。以前手工做很繁琐,我们全家人都动员起来,一天也就炒个几十斤叶。有了这个机器,一天炒一两百斤叶不是问题。”他回答道。

  1979年起,叶生产推行承包责任制,对叶实行开放政策。张维杰就萌生了自己办厂的念头,说干就干,他贷了款,在宁海的深甽镇赤岙村办起了厂,在办厂的这段时间里,张维杰除了从叶专家那里讨经外,自己还研究有关叶的书籍。从叶种植到初制加工,从精制技术到名茶生产,只要一切和有关的书他都看。理论结合实践,边学边做,边做边尝,通过烘、抖、切、分、筛等一系列工序,制成叶。当时,厂子里出来的叶主要供应的是当地的一些客户,销量也还不错。有了客户就有了资金,张维杰就用赚来的钱添置了机器,扩建了厂,还自己承包了200多亩地的园,并将自己的叶注册了“春雾”这个商标。

  凭着优质的选料、精良的工艺和良好的口碑,他的“春雾”牌系列叶传到了全国各地以及国外,同时也给他带来了相当数目的订单。数年的艰辛创业终于换来了成果,张维杰用双手创造了一个属于农自己的财富。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丫丫113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四川巴中召开茶叶产业“双百”工.. 下一篇青岛海清镇:茶园高挂“斩将台”..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村“官”是个致富示范户
桑牧报道:“不像以前了,现在当村官,必须有致富门路、致富本事,否则村民不会选你,更不会服你。”日...
抵御电脑辐射 每天喝两杯绿茶一个橘子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天喝两杯绿茶、吃一个橘子,就可帮助电脑族抵御电脑辐射。抵御电脑辐射每天喝两...
传承中华茶文化 海外台籍留学生学做“茶农”
参加文化寻根夏令营的海外台籍留学生一行于2012年8月7日来到福建漳州,参观了由台商李瑞河先生创建的天...
“立秋”节气 融安瑶族茶农采茶忙
...
上海茶博会:“沱之源”再现百年经典
为期4天的'2012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来自中国沱茶之乡的下关沱茶集团公司为本届茶博会的举办献...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