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茶陵县黄堂村:发展茶产业与保护生态共进
日期:2013-07-06 浏览:636次 
湖南茶陵县黄堂村:发展茶产业与保护生态共进

黄堂村村民在采

  6月27日,山上,叶种植大户彭秋根正在忙碌着,一根浇灌水管通向园里,叶灌溉用水得到了解决;山下,一根排污水管通向污水处理池,全家不再受到生活污水的侵害。叶产业,有环保生活,产业与生态共进,这就是彭秋根和村民们想要的新农村幸福感。

  彭秋根所在的乡村,是湖南省株洲市陵县下东乡的黄堂村。陵是井冈山^***根据地6县之一,黄堂村就处在罗霄山下、洣江之畔,人均耕地0.52亩,是典型的人多田少资源贫乏的村庄。和罗霄山扶贫片区大多数贫困乡村一样,5年前,黄堂村农村产业尚属空白,乡村环境恶化。如何让农村经济搞起来,又不让生态环境“掉”下去?在外打工闯荡多年、于2007年被推选为村支书的彭红亮认为:“中国农村这么大,饭碗还是要端在自己手中,就得多动脑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在他的带领下,村民形成了共识:要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治水和修路成了关键。

  因此,村“两委”决定争取项目资金,并动用村里集体资金,不要老百姓出一分钱,建起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记者在现场看到,黄堂村的集居点像城市的新社区,所有的污水通过埋在地下的污水管网排放到污水处理厂,再配套修建了垃圾中转站,基本解决了垃圾乱堆、污水横流等老大难问题。

  拆除空置房、旱厕、破败房,一直是各地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的难点之一。但黄堂村却在拆除政策尚未出台、不知是否有补偿款的情况下,出现了800户村^***动要求拆除自己破败房的景象。村民的主动性缘于村里的好政策:拆除破败房,修建水泥路,送种桂花树。在彭红亮看来,送几棵桂花树给村民在拆旧的地方种植,既能防止村民以后乱搭乱建,又为以后的道路绿化添一片绿。对此,陵县副县长张智敏感慨地说:“美丽中国需从美丽乡村开始。黄堂村用生态的方式,创新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用生态的思维,规划了农村村庄建设;注重布局美、环境美、乡风美、生活美的黄堂村从细处着手,将环境整治的触角伸进家家户户,这对绝大多数普通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一种自信和借鉴。”

  乡村环境上的新变化带来了农业产业的新发展。株洲市农业局总农艺师罗细明认为,没有集体经济的支撑,美丽乡村的建设最终难以为继。在株洲市、县两级农业局的引导下,黄堂村选定了“环境友好型”的叶产业和休闲农业作为两大特色经济。黄堂村拥有2000多亩叶,当时有浙江老板以高价要求承包经营,但村“两委”决定几乎以零费用将叶交由30多户本村村民种植经营。如今,每亩叶能获得3000~5000元的纯收益,树真正变成了村民的“致富树”。

  村民彭文欢说:“如今城里人慕名而来,家里办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有二三十万元。”

  拆旧添绿建新村,治污修路惠民生。黄堂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引起了省、市^***的高度关注。株洲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志刚今年4月在调研黄堂村新农村建设时提出:“要加大土地复垦力度,立足长远统筹规划,进一步改善环境,又好又快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把黄堂村建设成为株洲乃至罗霄山扶贫片区美丽乡村的样板。”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cangci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斯里兰卡五颜六色的七彩茶 下一篇有机农产品成本高 有机认证现低潮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茶叶大国如何走出发展怪圈
产量第一,产值第四;世界认知度低;行业集中度低;茶企业规模小;茶品种繁多却没有知名品牌;同质化竞...
中国茶叶如何走出发展圈
产量第一,产值第四;世界认知度低;行业集中度低;茶企业规模小;茶品种繁多却没有知名品牌;同质化竞...
湖南拥有47件中国驰名商标 居中西部地区第1位
...
湖南黑茶成茶市“黑马”
...
湖南文化界人士座谈黑茶与书法渊源
...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