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县珍珠泉乡:上水沟“炒”出山茶特色村
村民正在加工茶叶。
延庆还产茶?端午节期间,到延庆珍珠泉乡游玩的市民,不但吃到了当地农家美食,还品尝到了今年刚刚下树的新鲜山茶。这个京郊屈指可数的产茶叶的小村子,就是珍珠泉乡重点打造的山茶特色村——上水沟村。
一大早,珍珠泉乡旅游咨询中心广场上,一溜摆开六七口大铁锅,有的煮着粽子,有的煮着鸭蛋,而最吸引游客的,就是正在炒制茶叶的那口大锅。
“这些茶叶,都是今天早上我们起大早上山现采的。”上水沟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军告诉记者。在上水沟村的山场茶树沟里,生长着一种当地人称之为“白花茶树”的树,过去,只有村里人把它当茶喝,外面没人知道。
“白花茶树开小白花,比丁香花还散,五月中旬左右开花,一大片一大片的大树可美了。”护林员张发说,自己十三四岁就开始上山采茶,不过那时候村里人都不懂,不讲究采,直接上手撸,而且采得晚,叶子都老了,回家放在煮粽子的锅里蒸,蒸个五六回再晾干了,泡水喝。“有点儿涩,没苦味,都是粽子味儿。”
周围村发展民俗接待,上水沟被称为“茶叶沟”,就在白花茶树上做开了文章。村民上山挨片儿查,看看村里到底有多少棵白花茶树,一找,竟然有七八百棵。
张发对照自己的林业书籍一看,白花茶树和书上写的“流苏”很像,叶子和籽都一模一样。乡里出资,请专业机构来做鉴定,结果发现,白花茶树就是流苏,这种树叶制作的茶叶,维生素、矿物质含量都很高,尤其是富含硒元素,是不可多得的好茶。当年,乡里从湖北请来两位专业炒茶师傅,专门教村民炒茶叶。
“炒三遍,揉三遍,再烘干。最要紧的就是火候和温度。”张发说,当天采的茶叶,当天就得炒出来。第一锅的温度得达到120摄氏度左右,烫手烫得滋滋的,没炒过的根本干不了。第一遍炒完再揉,能攥出汤来。第二遍8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就行。第三遍不能超过80摄氏度,否则半干的茶叶容易碎。第四道工序,烘。铁锅烧得发红,锅上架着箅子,上面铺着干净的纸张。“得快翻勤抖搂,慢一点就糊。”张发边干边解说。
别看白花茶树数量不少,产量却很低。“刚出芽头几天,六七个人采一天,炒好了就七八两。”张建军说,白花茶树是稀有品种,生长速度很慢。近些年由于气候变化,山里新生的小树很少。全村一年嫩茶叶产量,也就两三公斤。
好在人工繁育已经成功,茶叶产量上来了,采茶、炒茶、品茶,上水沟村成了山茶特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