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创新助推黔茶突飞猛进——遵义湄潭中国茶城发展侧记
日期:2013-01-29 浏览:721次 
模式创新助推黔茶突飞猛进——遵义湄潭中国茶城发展侧记

  

  综合楼透视图

  叶博物馆透视图

  在遵义市湄潭县的入口处,一座颇具少数名族风情的建筑成为每个途经之人关注,建筑中央的“中国城”四个大字刚劲有力。2013年3月,中国城将开始试营业,为春茶交易做好准备。

  从2012年6月16日顺利开盘,到如今一期工程顺利推进,中国城依托湄潭丰富的叶资源,正在逐步崛起,成为西南地区的绿茶交易中心。

  打造中国最大的绿茶交易中心

  目前,贵州园总面积突破500万亩,已成为中国绿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黔正在不断的奋发向前,在中国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产业是贵州的传统产业,也是贵州的战略性产业。多年来,农拼命耕作、辛勤劳动;商绞尽脑汁、苦心经营;主管领导和部门呕心沥血、高度重视。虽以较为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但仍然存在‘有产量少产质、有品质少品牌、有品牌少名牌、有销量少利润’的问题,大多商依然遇到‘销售渠道不畅通、发展资金融资难’的瓶颈。”中国城的总经理沈文永对贵州绿茶的发展不断思考。

  园面积的不断扩大,市场交易和渠道销售成为贵州绿茶面临的新课题。在2012年5月16日召开的全省产业发展大会上,贵州省委书记、时任贵州省长赵克志提出了加速推进产业强省的明确目标:到2015年,园面积达到700万亩,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同时强调,要加快推进“中国城”等一批产地叶交易市场的建设。

  事实上,贵州700万亩的园面积,5年之后将全面进入采摘期,“中国城”的建设,正是看准了这一发展前景,弥补了贵州现有叶交易市场在电子商务、信息发布、价格指导等方面的不足,成为700万亩园的强有力支撑。建成后的中国城将惠及贵州及西部地区的农和叶生产、经销企业,成为覆盖四川、重庆、广西、云南等省区的大型交易市场,成为拓展贵州叶西南市场乃至全国市场的良好平台。

  一直以来,贵州绿茶以其优秀的品质为世人所知,但过去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叶往往被沿海商大量收购之后,运抵浙江、福建等地,加工成当地的名茶打入市场。在利润的驱使下,众多商常年往来于西南与沿海之间,久而久之湄潭当地形成了叶买卖的专业市场。

  由于缺乏规范的市场管理经验,湄潭的叶专业市场的发展情况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处在瓶颈阶段,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上达不到国家级的标准,影响范围仅在西南地区,无法迈出跨越性的脚步。

  随着“中国城”在湄潭的强势崛起,将全新的现代化管理运营理念带到了湄潭,将带领湄潭叶走出西南,冲向世界。作为中国绿茶主要产区,中国城将与全国其他叶市场互动合作,形成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集散力最强、配套最完善的综合交易市场。

  5大中心搭建全方位服务网络

  中国城从设计之初,就始终把推动贵州产业发展放在首位,构建叶流通中心、商品会展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交流中心、事活动中心等5大中心,将使中国城成为功能完备的全方位核心中枢。

  2012年9月,在湄潭县文化研究会的会议室里,中国城的总经理沈文永与在场的湄潭县文化研究专家,共同为湄潭文化博物馆的建设交换意见。贵州文化博物馆于2012年8月10日获准建造,这将成为中国文化展示的重要内容。

  2012年11月,中国城与中商港科技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共同搭建贵州产业金融服务中心,以全新的理念和方式,搭建中国城的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展开银企合作,建设冷链仓储中心,以存货抵押获得贷款的方式,给广大进驻的企、农提供金融服务。

  在前进的路上,中国城不断创新、不断兑现自己的诺言。

  贵州现有的叶交易市场——贵州城、太升城承担了贵州大部分的叶交易量,两大城的年交易额加起来在5亿元左右,是贵州较为成熟的交易市场。

  然而现有的城交易模式单一,依然沿用传统的点对点交易模式,农的利益被最小化。缺乏走向指导功能、物流功能、仓储功能,信息发布滞后,急需新一轮的改造、提升。

  中国城将按照国际专业市场标准规划,建设五大中心、六大业态、七大功能服务系统,建成后改变贵州叶交易市场的产业格局,成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绿茶交易规模最大、运营最专业、服务最规范的国际化绿茶综合交易中心。这对于急需一个大的叶交流、集散、物流信息发布平台的贵州产业来说,正是一场及时雨。

  中国叶交易市场即将建成并进入试运营阶段。拥有成熟资源运营模式及技术支持的中商港科技有限公司引入电商平台,打造了以中国城经营公司作为资金的统贷平台及管理平台,推出商、银行、^***三方受益的产业支持模式——“贵州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该项目的建成,通过产地市场规范化的经营和创新的模式,对持续带动贵州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商港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与湖南大学产业金融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国产品数据、金融数据与指数中心”,该中心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贵州产大省的行业地位,推动贵州成为中国产品行业数据、金融数据和指数研究、编制和运营中心,增加对相关产业领域的影响力,引领中国产品交易模式发展方向,同时提升区域金融服务业的能级。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丫丫113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2012年度工.. 下一篇“发展茶配套·共创大茶都” ——..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矢志技术创新,促进茶业繁荣——记四川茶叶发展奠基人之一裘览耕先生
  裘览耕,1919年4月出生于浙江省嵊县雅璜村一个贫苦茶农家庭。1937年3月,18岁的他考进了浙江省茶业...
全国茶叶安全高效清洁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协作项目在宣恩县启动
7月21日至24日,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湖北...
浙江绿茶突围渴望破解的难题
浙江,一直被认为是绿茶之乡,产销量一直处在全国前列。可在发展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例如品牌普遍不强...
铁观音茶馆要走“星巴克模式”?
...
敢于创新:龙润普洱连锁店年内飙向300家
...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