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茶文化学会成立大会举行
2012年11月26日,张家口市茶文化学会成立大会在绿洲酒店召开,大会通过了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组织机构。这是继唐山、邢台、衡水之后河北省成立的又一地方性茶文化综合性社团组织。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胡智学到会祝贺并讲话。
为加强对地方茶文化的研究,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发展发掘、传承和弘扬悠久的河北省茶文化历史,推陈出新,宣传造势,培育张家口市茶文化历史资源品牌,提升河北省茶叶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和竞争力,促进河北省茶文化、茶产业、茶经济的发展。因此,河北省茶文化学会把推动和扶持各地市成立茶文化民间社团组织作为一项头等大事来抓,以此发挥地方性、学术性、科研性民间组织的作用,在弘扬中国茶文化、繁荣茶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成立后的张家口市茶文化学会将把弘扬和发展中华茶文化工作放在首位,把弘扬张家口悠久厚重的茶文化同延伸拓展茶产业链、促进茶经济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做大做强河北省茶文化同张家口茶文化历史资源发掘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把倡导“茶为国饮”,普及科学饮茶知识同开展张家口群众性茶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这对发展茶文化、振兴茶业经济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长期研究河北省茶文化历史资源的茶文化专家、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家口市茶文化学会顾问舒曼先生介绍,张家口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古以来,茶与张家口有着不解之缘,茶以其味之平和、淡泊,开启了茶与张家口人的心灵相交之门,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张家口人。河北塞外重镇张家口,东望京、津,南通中原,北接蒙古大草原,西连晋、甘、陕,战略地位和交通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这里曾是“草原茶叶之路”(张库大道)的起点,也是“茶马互市”的重要集散地。作为农耕文化区与游牧文化区进行民族融合的大平台,张家口的“茶马互市”,以及作为“草原茶叶之路”的始发地,对于促进农牧业经济的繁荣发展,维护多民族的团结到积极的作用。光绪初年,晋商与边贸茶叶生意非常活跃,形成了以张家口为中心的“东口茶”与“西口茶”。
舒曼介绍说,上世纪70年代,河北宣化的下巴里村陆续发掘出九座辽代壁画墓。其中一幅幅清晰精美的辽代茶道图将当时碾茶、候汤、点茶、送茶等情节表现得生动逼人,辽代茶道群图对当时诸多饮茶用具的描绘,在古代壁画中是独一无二的,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完整,最为生动的中国古代茶文化出土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辽代茶道图真实地反映了燕赵大地早期烹茶、饮茶的情景,为研究一个消亡的契丹民族以及燕赵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舒曼最后希望借助张家口市茶文化学会这个平台,进一步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打响茶品牌,把“草原茶叶之路起点”这块张家口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把茶叶之路上“鸡鸣驿古驿站”这块文化牌叫得更响,为实现张家口茶文化名市、茶产业强市、茶旅游大市的目标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