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大大二学生:茶韵只在白云间
晾青―揉捻―烘干,这是红茶制作的基本工序。在大多年轻人还不识茶滋味的时候,黄溢锯就以深谙制茶之道。他说,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其中诸多细节例如温度调控往往很难把握,也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形容。也许唯有静心加细心及不断积累经验,方能制出好茶。
黄溢锯,华南农业大学乡企管理大二学生,他与茶的缘分源自其父十年前从山民那里收购茶青回来自己制作茶开始。父亲在制作春茶时,茶青散发出的那种浓郁茶香深深吸引着年幼的黄溢锯。在他的眼里,那种浓郁香甜的茶香味难以用语言形容,唯独古兜山的白云茶才能散发出这种香气。正因为这丝丝浓郁茶香,黄溢锯开始喜欢上茶。
现在,黄溢锯家里经营着古兜瓶南茶场。古兜山位于南海之滨,山地横跨台山、新会两地,南迎太平洋海风,形成咸雾;北接内陆气流,形成淡雾,自然产生南北对流咸淡雾交替。正是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黄溢锯最爱的白云茶。在他的记忆里,自己与茶之间并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有的只是茶带给他的自然之感:“白云茶让我更加接近大自然”。而远离城镇的古兜山没有受到人类生活污染,在这座山中,在这茶林间,他感到十分舒适。忆起某个夜晚自己身在茶林中,无数萤火虫飘动,晴朗的夜空繁星闪耀,这种在城市不可能遇到的景象让他倍感欣喜。
已有十余年茶龄的他对喝茶有着自己的见解:绿茶保存茶叶原来养分最多,因此喝绿茶最有益,但不能常喝,因为绿茶寒凉,喝多身体会虚;与绿茶不同的是,红茶性温、檀温、健胃、暖胃,芳香醒脾,可常喝,对身体有益。除此之外,他还建议饭后不要喝茶。
如今,喝茶已成为他生活的习惯。目前黄溢锯家里的古兜瓶南茶场所产的白云茶已衍变有近十个品种。在自家产的茶中,他最喜欢白云红茶。据其介绍,野生白云红茶是每年春天惊蛰至清明时高价收购农民采摘的野生春茶青,以及每年只采摘一次春茶的单棵野化白云茶作原料制作而成的。“山韵蜜味”是他家茶场检验茶叶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准,他喜欢的白云红茶蜜味尤其明显,这并不是添加了蜂蜜,而是因为茶场里的茶树从未被喷射过农药及化学除草剂,2008年后也停止施用化学肥料,有人称这样的茶是“与虫共享”的生态茶(若使用农药能使茶的总产量增加三分之一)。这种种植方法与普通的种植有着根本的不同,是以完全反传统的野化的方式在培育茶树,而这样的方式是一种创新。“我们完全是靠自己摸索累积经验去培养出优良的茶树。”黄溢锯说。
近年来,白云茶越来越受到媒体及大众的关注,甚至有不少外国人来到瓶南茶场品茶。在谈到自家产的白云茶时,黄溢锯十分谦逊,但他坚信白云茶的价值绝对在中国茶叶的前列,但遗憾的是还有许多人尚未认识到。他说:“好山好水离不开好茶,茶叶的文化必然需要时间来酝酿。”
山麓脚下,茶树中央,溪涧之边的一间茶室,凉台、静室、明窗、曲溪、松风、竹月,仿佛一幅优雅的画卷,与大自然浑然一体,这便是茶带给黄溢锯的感动。他认为茶是其人生的一部分,还需要花上更久远的时间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