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陶瓷辨伪
日期:2013-03-11 浏览:890次 
关于古陶瓷辨伪

陶瓷辨伪的现状

  目前我国古陶瓷辨伪分为传统鉴定法和科技鉴定法两大路径。传统鉴定法主要是利用眼、手、耳,通过看、摸、听,对被鉴定瓷器的器形、纹饰、重量、声音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一个较为可靠的结论。传统鉴定所使用的主要工具是放大镜、手电筒等。科技鉴定法主要是通过现代高科技仪器、仪表,对被鉴定瓷器进行物理、化学的分析,以期得出一个肯定的定量化的结论。

  传统鉴定法的优点是方便、简单、经济。鉴定过程是通过对被鉴定瓷器的直接观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得出一个较为直观的结论。其缺点是不能十分客观,有情绪化的色彩,如果自己资料库数据、经验、感觉不准确,得出的结论也就会不正确。另外,传统鉴定立论本身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众所周知,传统鉴定的是器形、纹饰、重量,而现代仿品又都是在这方面力争与古陶瓷一致。造假者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只要器形纹饰过关和有人埋单,就没有必要投入大量资金从胎、釉、彩料上去研究。

  科技鉴定的优点是准确、迅速,有数字标准,可量化定性,没有人为的情绪化成分。其鉴定原理是从物品的材料组成、自然辐射、同位素蜕变及釉面老化等自然因素,为依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一个定量的结论。其缺点是鉴定费用较高,原始数据库的资料健全与否直接影响鉴定结果。

  古陶瓷鉴定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传统鉴定学有人称之为“眼学”,笔者觉得这种提法不够严密,抬杠地说任何一种鉴定方法都要用“眼”来看,重要的是你用“眼”来看什么,你视线中的靶点是什么?

  众所周知,目前所有教科书中,器形和纹饰是辨伪主流,一些初学者也只能从教科书中按图索骥。当然以器形和纹饰进行辨伪是前辈们通过大量实践总结出来的科学方法,但若以此作为辨伪的惟一标准就显得有些不足了。尤其是现在各种高科技手段被用于造假,若仅以器形和纹饰作为辨伪依据,打眼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在鉴定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器形和纹饰虽然传递着一定的时代气息,但现代人运用高科技手段完全可以进行仿制。

  2.器形和纹饰虽然代表着时代特征,但它代表的是时代总体特征,针对个体而言是有一定随意性的。这就如同我们写字一样,心情舒畅,字体工整流利,情绪郁闷,字迹晦涩。另外,古时制陶艺人都是师徒相传,徒弟和师傅所制作的器物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有差异的,但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如果仅从器形和纹饰上判断,我想不会有多少人认可徒弟那不成熟的作品。就如同内蒙古集宁市古集宁路窖藏遗址出土的釉里红玉壶春瓶,从器形上看,它不是典型的元代风格,如果不是出于窖藏,把它放在潘家园地摊上,恐怕没人敢认。

  3.用器形和纹饰进行辨伪,需要一个“量”的积累过程,而且会融入一定的个人情感,充满了神秘色彩。众所周知,传统书画鉴定主要是掌握作品的艺术风格,但对艺术风格的理解,不同的人又会受自身学识、经历、喜好的影响,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它的个体随意性较大。一张“名画”两个顶尖级鉴定专家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这样的例子在古玩界太多了。

  4.既然传统“眼学”受到了挑战而高科技鉴定又是高不可攀,那么一般的收藏爱好者应如何做?换句话说,古陶瓷鉴定到底应以什么为依据?我们需要首先搞明白目前古陶瓷造假过程中什么东西可仿,什么东西不能仿。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笔者以为有一个新的切入点,即古陶瓷材料鉴定。其标准靶点有二:一为胎土,二为彩料。

  笔者虽然从事陶瓷研究工作时间不长,但由于工作关系,曾多次到景德镇实地考察,并向一些陶瓷制作大师讨教,与一些仿古高手交流,最重要的是到陶研所请工艺研究人员讲胎土和气泡生成的问题,受益匪浅,了解到了一些内幕。可以肯定地说,到目前为止,所有仿古专家在仿古过程中最难解决的是胎土问题。不得已有些仿古大家不惜重金去收购一些素面的老瓷器,以此作为高仿瓷的老胎骨之用。据陶研所工艺人员透露,甭说是麻仓老坑土,就是距今仅30年历史的7501瓷胎土也无存了。现在所能仿的一些较成功的750l瓷也只是一些小器件,而且质量一直不稳定,废品率极高,其仿制成本可想而知。

  从青料方面来说,大家都知道元青花器用进口苏麻离青料,但截止目前,苏麻离青产地到底在哪里仍然没有定论。人们从现有的瓷片进行元素分析知道它的成分是低锰高铁,以为在现代化学料里多加入些元素就可以得到苏麻离青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目前还没有发现l克原始的苏麻离青钴料,推想元青花钴料的釉下结晶状态与现代仿品的釉下结晶状态肯定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一些现代化工具(如高倍放大镜)去作细致的观察。

  古陶瓷鉴定要向定量化方向发展,不能总停留在“感觉”的初级阶段。搞陶瓷辨伪要多讲科学,少谈感觉,因为人的感觉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然而,对一般陶瓷爱好者而言,搞“科学”鉴定谈何容易。从元素分析、热释光,到脱玻釉面老化,昴贵的鉴定费用有多少陶瓷爱好者能承担得起?且两家鉴定机构意见相左的鉴定证书又会让送鉴者感到困惑和无奈。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刻而又亟待解决的课题:如何使用手中现有的简单工具(高倍放大镜),从古陶瓷材料学的角度出发,对古陶瓷进行较科学的鉴定?任何赝品都会留下“不真实”的痕迹,仿品仿得再逼真,毕竟不是真。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选择靶点,从什么方向切入,揪出“狐狸”的尾巴。

  笔者以为首先要静下心来,从瓷片研究开始,不但要研究老瓷片,还要研究新瓷、高仿瓷,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从而发现规律性的东西。笔者相信总有一天,古陶瓷的遗传密码会被破译,古陶瓷的DNA检测技术将成为古陶瓷收藏爱好者强有力的武器。让我们为这一天的早日到来努力吧。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几招教你鉴别古书画 下一篇对书画作伪的方式、方法的鉴定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购买陶瓷碗要注重健康,不能图便宜
陶瓷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陶瓷餐饮器具,我们不仅可以在酒店饭馆类场所见到,也是我们居家生活中...
供春名壶树瘿壶,六瓣圆囊壶辨伪
无论是过去的文献记载,还是当代的宜兴紫砂业师傅们,都把供春当做紫砂壶的鼻祖来尊崇。当然,按文献记...
景德镇陶瓷-低温颜色釉综述
清乾隆炉钧釉天圆地方葫芦瓶炉钧釉是清代雍正、乾隆年创烧的低温窑变花釉品种,属低温颜色釉类,此件葫...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整顿茶叶市场的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茶叶市场经营秩序和保障消费者权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近日发布了《关于认真开展茶叶...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整顿茶叶市场的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茶叶市场经营秩序和保障消费者权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近日发布了《关于认真开展茶叶...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