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三)
日期:2012-07-09 浏览:395次 
中国书法艺术(三)

清朝时期的中国书法

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

清代初期书法继承明代的余绪,在书坛上有影响的书法家仍是明代遗民,其中以王铎、傅山、朱耷、归庄、宋曹、冒襄等为代表。他们均擅长行草书,而以王铎、傅山的影响最大。明代末年狂放不羁的狂草书风,在清代并没有得到发展。这是由于清代禁锢的文化政策,和狂放的草书格格不入,所以清初以后书法家很少有能写草书的,加之康熙酷爱董其昌的书法,至乾隆又推崇赵孟畹氖榉ǎ?话闶榉?抑环钫浴⒍??浞丁6?宕?凭僦贫人???墓莞筇逡?蟮奈凇⒎健⒐猓?沟谜庖皇逼诘氖榉ǔ鱿置胰蹂?牡姆缙???Ц??涟?5笔庇写?硇缘氖榉?矣猩蜍酢⒏呤科妗⒊罗褥?4送怏沃毓狻⒔?酚ⅰ⒑戊獭⑼羰夸f并称为康熙间四大家。

清代中期帖学仍很风行。当时帖学书法家有张照、汪由敦、孔继涑诸家。张照行楷由董其昌入手,继入颜真卿、米芾,其成就虽不及董其昌,但笔势略强。帖学书法家中还以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四大家为代表。刘墉书法取径董其昌,力厚思沉,筋摇脉聚。王文治书法强调风神,秀丽飘逸,但缺少刘墉的魄力。梁同书工楷、行,书法秀逸,但缺乏雄强之气。翁方纲书法学唐碑不余遗力,亦涉猎汉碑,其气质仍与帖学相近,他擅长小正楷,但在研究碑学上其功甚大。此外,姚鼐的行书萧疏澹宕,永瑆的楷书、行草典雅端丽,钱澧的颜体楷书,丰腴厚润,铁保的草书,张问陶、郭尚先的行书,在当时都比较有名。

清代中叶碑学风气渐开,碑学书法家不断涌现。较著名的有金农、邓石如、伊秉绶。金农为扬州八怪之一,创造所谓漆书,力追刀法的效果,强调金石味。由于乾隆、嘉庆时,学者研究金石之风兴起,也给书法界大开眼界。于是阮元要求人们振拔流俗,宗汉、魏古法。接着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也提出把邓石如作为学碑的典范。邓石如是清代学碑的书法巨匠,擅长四体书和篆刻,在篆书上突破了秦以来李斯、李阳冰的玉筯篆笔法,开创了篆书的新风格。他的楷书取北魏碑,行草书由碑中衍变而出,加上他在篆刻上的造诣,创造了富有金石气的风格。伊秉绶擅长隶书,以颜书笔法体势作汉隶,魄力宏恢,有独特的风貌。二者是清代碑学的开山祖师。

此外,这时期有许多以学者身份而善书法的书法家,如桂馥、钱坫、孙星衍、钱大昕、钱泳、张廷济等,他们都擅长隶书。这时期还有一些画家也兼为书法家,如扬州八怪中的郑燮、黄慎、汪士慎、李方膺等,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郑燮熔真、草、篆、隶于一炉,自名为“六分半书”。汪士慎的隶书、黄慎的草书,体现了不因循守旧的艺术风格。篆刻家中如西泠八家,也都人人善书。丁敬隶法行草,古朴简率,得旷然天真的趣味。蒋仁行草书出入颜、米,而又凝练郁勃。黄易、奚冈的隶书完全从汉碑中得来。陈鸿寿的隶书将篆隶相融,中敛外肆,意趣清新。

晚清的书法与中期相较,虽然大家不多,但碑学仍是方兴未艾,这时篆书和金文勃兴,汉、魏、南北朝的碑刻出土日益增多,对书法的影响仍起着极大作用。康有为认为,清代的书法有四变:康熙、雍正时,专仿董其昌;乾隆时,都竞相模仿赵孟睿慌费粞?氖榉ㄊ⑿杏诩吻臁⒌拦馐逼冢槐背??捎置妊坑谙谭帷⑼?问逼凇U庖还鄣闼洳皇?肿既罚??筇迳鲜欠?锨宕?榉ㄒ蚴劳埔频姆缟小G宕?砥诒?г谑樘成险剂酥饕?匚唬?挂匝???鞯氖榉?也坏貌徽?颖?躺系氖榉ǎ????榉?乙布嫒萏?В?庋?砬宓氖榉ㄓ殖鱿至肆硪环?跋蟆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繁昌窑青白瓷 下一篇民窑青花并非不值钱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中国茶叶包装色彩设计过程体验(2)
3、传达过程设计师的体验和构思,必须通过各种设计媒介和设计语言才能形成设计作品。因此设计传达过程...
祝愿南京茶博会越办越好-----中国白茶网
10.2910月26-28日种茶人和他的同行老乡前往南京,参加了2007南京国际茶博会,现在每年全国的茶业博览会...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安吉白茶研究中心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安吉白茶研究中心安吉西苕溪陆羽茶足迹研究中心弘扬白茶文化!壮大白茶产业!建...
陆晓晶:引领中国茶艺,存葆千古茶香
与世界上许多美好事物的境界一样,好的茶香,在于可表述与不可表述之间。清雅者胜于浓郁者,无相者胜于...
虚静之美 雅俗之香中国茶道
中国茶道我国茶道审美文化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即乃虚静之美也。  追溯历史,早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对...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