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主席用瓷』
继领袖像章收藏热之后,人们近期又意外地发现了一批精美的景德镇瓷器,是当年定制给毛主席用的器皿。这套神秘的“主席用瓷”一上拍卖台,立即吸引收藏者的好奇心。在北京的数次拍卖会上,有一两位在新加坡投资的华人,悉数将其拍走,“主席用瓷”因而一夜之间身价陡增。与此同时,京城里还出现了一些收藏爱好者,在民间寻觅“主席用瓷”,他们南下景德镇,千方百计说服瓷器的主人出让这些宝贝。
这批特定时期的产物是怎么诞生的呢?故事追溯到25年前。1974年夏秋时节,中央派人先后赴湖南澧陵、山东淄博和江西景德镇,订制一批专用陶瓷用具。当年10月,三地及时搞出了设计方案同时做出样品送往北京选定。通过反复的比较选择,最后轻工业部陶瓷技术研究所的前身——景德镇陶瓷技术研究所送交的样品被选中。
他们选中的样品大致包括:9分米~15分米盖碗、5寸~10寸和合器(一种餐具)、大口径品锅、中号与大号茶杯,布碟、酱油碟、醋碟、胡椒筒、牙签筒、香烟筒、烟缸、茶罐、饭锅、大小汤勺等。每套大约近30件。工艺水平精湛,每种瓷器通体都晶莹剔透洁白如玉。如其中大件的品锅,有些地方的样品每个重约1000克,而他们制作的虽然同样大小,却薄若蝉翼,每个只有250克重。样品被选中的消息传回陶研所,大家喜出望外。1975年初春,40余名技术过硬的设计、制作和生产人员开始着手进行批量生产。为了表示这项工作的严肃性,对外称之为“7501任务”,意寓1975年第一号任务。陶研所从矿场精选了数十吨上好的矿石,再由人工手选出两吨精选石。由于人手不够,连工人的家属都被紧急动员起来。成形也不是注浆成形,而全是手工拉坯、利坯成形。进入彩绘阶段,更是齐心协力,16道工序有条不紊。“釉上组”和“釉下组”各设计绘制了一套图案,前者是“水点桃花”,后者是梅花、竹子,据说都是主席喜爱的花卉图案。为确保安全,生产中的主要环节和最后的包装工序是在江西省^***厅的监制下完成的。
嵇锡贵介绍说,当时,挑选瓷器是用放大镜挑选的,有一窑瓷器烧出来后,不知怎地,在梅花上发现了细小的龟裂纹。脑子里^***这根弦绷得特别紧的人立即提出,要把这件事当做^***斗争的新动向来看待。于是,所党委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要求“破坏者”主动坦白交代,把许多女人吓哭了。结果后来查明是窑温过高导致龟裂,与阶级斗争无涉,大家方松了一口气。
1975年年底,任务如期完成,共生产了100余套,约3000件瓷器,经过严格筛选,选出6套釉上彩和3套釉下彩工艺送往北京。就在这个时候,所里接到要求把其余的瓷器全部打碎,不得保留的指令。大家简直无法理解:这批陶瓷珍品是景德镇人的骄傲和荣誉,怎么能被打碎呢?!所党委决定:这批珍品暂时封存。后来,这批瓷器中的一部分被不成套地分发给职工做纪念,少部分则被送给一些关系单位珍藏。
1992年,这批沉睡民间的陶瓷珍品命运发生了变化。新加坡一位商人在得知有关真情后,经过精密策划,来到江西,以相对高的价格(据说当时1个茶杯5元钱)把一个个散件收购到手,然后把它们按照原来的设计拼装成套,在新加坡展出。当地的媒体把这件事炒得沸沸扬扬,商人也着实发了一笔大财。当消息传回江西,陶研所剩下的散件已无法拼出一整套“主席用瓷”了。
据了解,目前在拍卖会上频频露面的“主席用瓷”,都是原先散落于民间的。前年在北京,去年在长沙,“主席用瓷”都创了天价。在北京的拍卖会上,属于主席用瓷试制品的一个釉上彩“水点桃花”和合器,拍得了60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