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雍、乾景德镇官窑瓷器设计艺术研究
日期:2014-12-21 浏览:1258次 
康、雍、乾景德镇官窑瓷器设计艺术研究

(讯)Research of Jingdezhen Porcelain Art in Kangxi Yongzheng and Qianlong

内容摘要: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对于汉文化和西洋的科学技术和艺Ning Gang术有着浓厚的学习热情。本文着重研究了这一时期的官方陶瓷生产状况,认为他们以君主的地位垄断了当时最好的工匠和材料、技术,在皇帝本人的审美观念下,这些优秀的因素被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极为辉煌的一页。

关键词:康熙、雍正、乾隆、官窑瓷器、设计艺术

一、概述

自原始社会开始,中国便已掌握了陶器的制作技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至东汉,真正的制瓷技术首先在中国出现。从地域上看,早期的陶瓷文化主要集中在当时的中原地区,随后慢慢向长江地区转移,瓷器的制作在唐代时已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至宋代更呈现为百花齐放的区域特点,但自元代开始,随着御窑在景德镇的设立,全国的制瓷中心移到了位于

江西东北部的景德镇地区,此后,明清两代更是在景德镇珠山设立了御窑厂,专门负责为最高统治者烧造瓷器,因而,景德镇制瓷中心的地位从元代至清末一直延续了近七百年的历史,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制瓷中心,景德镇陶瓷生产技术在清三代已经代表了当时全国乃至全世界最高的制瓷水平,因此,对该地区清三代瓷器生产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中国的制瓷状况。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资料来看,官窑与御窑的概念似乎是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尤其在王光尧先生的论述中认为官窑与御窑是外延、内涵均不等同的两个概念。所谓官窑,是指与民窑相对的一个概念,它由官府负责经营和管理,其产品是为了满足官方使用需求而设计和生产的。御窑是官窑体系内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词义解释中,所谓“御”在名词属性中是指专门针对皇帝及皇室行为、用品的指代,因此,御窑特指专供皇室使用的瓷器生产部门,其生产状况直接受到皇帝的影响。在《官御并存的明清官府窑业制度》一文中王光尧先生指出:“官用瓷器是指除御用瓷器以外所有那些归官府使用或归官府支配的瓷器,它包括各级^***用于祭礼性活动、分发王府、赏赐外国的各种瓷器”,而御器则是指专供皇帝使用的瓷器,从文字上来看,这种区分方式比较科学。

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既然是清三代时期的景德镇官窑瓷器,因此这部分瓷器所针对的使用群体自然与其他窑厂产品的消费者阶层有一定的差异。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景德镇珠山御窑厂自明初设立开始,其主要任务是“烧造官窑器供宫廷使用,包括朝廷对内、对外、赐赏和交换的需要”。

[1]到了清朝初年,御窑厂的生产和管理更加严格,较之于明代亦相对人性化,由于有了“官搭民烧”的方式为当时的权臣、贵族们提供高档瓷器,因而,此时的景德镇珠山御窑厂“所制的官窑器,只供宫廷使用。除了帝王赏赐以外,即使最高贵的王亲国戚,也不可能自御窑厂中直接得到官窑器。

可想而知,景德镇珠山御窑厂所生产的产品至清三代时期几乎完全是为了满足以皇帝为主的用户群体而设计生产的,其间或由于皇帝本人的需要将部分产品赏赐给受宠的权臣以及来自于海外的各国君主。由于封建社会的统治特点,这类瓷器是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由当时技术最为高超的工匠,利用当时最好的原材料和制作技术,在^***^***的监督下,根据皇帝的意愿生产出来的,其使用者是当时最高的社会阶层,因而能够直接反映出统治者的审美观念,对研究清三代的社会状况有很大的帮助。

二、康、雍、乾景德镇官窑

器设计艺术的主要特征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无论对于整个中国的封建社会而言还是清王朝的统治而言,都可以称得上是举足轻重的盛世,在这一段时期内,社会政局相对稳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因此,对于统治者而言有足够的精力来管理工艺美术的生产和设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清三代的官窑瓷器生产呈现出以下前所未有的设计特点。

1.产品装饰丰富

据目前的研究资料表明,清三代的景德镇官窑产品装饰种类十分多样,其品种主要包括青花、釉上彩、色釉瓷器,其中釉上彩包含有五彩、黄彩、红彩、绿彩、蓝彩、黑彩、金彩;珐琅彩、粉彩、斗彩、素三彩;色釉瓷器包括红釉系列:郎窑红、霁红(图1);仿宋代汝官哥钧釉、东青釉、胭脂水、紫金釉、乌金釉、珊瑚红、孔雀绿、瓜皮绿、秋葵绿、天蓝釉、霁蓝釉、紫釉,又名茄皮紫、叶末、铁锈花等。清三代的众多官窑颜色釉陶瓷品种中,有些始于明代,清代只是加以继承和发展,如蓝釉、黄釉、绿釉、紫釉和酱色釉等,有些属于将明代早期流传但后期失传的工艺技术重新发掘创新的,如郎窑红、豇豆红等,也有一些纯属清三代景德镇官窑的新创,如胭脂水、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秋葵绿等。据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记事碑》记载,此时烧制的釉彩已达五十七种之多,并且与现今所见的传世品相印证后,都能基本吻合。

单是从名称上便可看出清三代景德镇官窑的制瓷工业发展迅速且不断扩大,烧造的瓷器装饰方法丰富多彩,为当时的最高统治阶级提供了异彩纷呈的瓷器产品,表现了中国瓷器装饰的鼎盛面貌。

2.产品造型多样

对于陶瓷制品而言,任何装饰都离不开造型的存在,因此,为了适应清三代日益丰富的装饰方法,景德镇御窑厂生产了名目繁多的瓷器造型以满足统治阶级的需求。比如耿宝昌先生的著作《明清瓷器鉴定》认为:“康熙时期的瓷器,造型多样,品种丰富,新品种层出不穷,多达百种以上,为前所未有。”[2]至乾隆时期,由于皇帝本人对新奇产品的热爱,因此,景德镇御窑厂在此时也开发出了众多设计新颖、技术高超的瓷器造型,比如中段镂空的交泰瓶,通体镂花的转心瓶,奇特的乾隆三孔葫芦瓶,以及双联、三联瓶等,这些器物的造型反映出清三代景德镇御窑厂的陶瓷造型一方面在不断地继承明代官窑器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开始将设计眼光扩展到模仿唐宋时期陶瓷造型,以及学习同时代的西方造型体系中来,创造力大大加强。

3.融入更多的文化种类

明王朝是属于朱姓汉人的统治政权,在对于景德镇官窑瓷器的制作和发展中常常表现为以汉族文化为基础,相应地吸收外来文化,其中较明显地表现于明永乐时期。由于郑和下西洋带来了大量的异域产品,因此在这之后,景德镇御窑厂在皇帝的授意下开始制造一批模仿西亚金银器的瓷器产品,如花浇、鱼篓尊等,此外还有一些吸收了外来宗教文化的产品,如藏草壶、僧帽壶、无档尊等。

相对而言,清王朝由于是满族统治下的政权,因此,在景德镇官窑器上表现出了多种文化的交融性。首先,与顺治皇帝不同,出生于北京,生长于北京的康熙皇帝以及雍正、乾隆,自小对汉族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在不断地学习中对汉文化十分精通,因此,他们对于汉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在景德镇生产的官窑瓷器上有着直接的表现,比如,在造型上崇尚仿古,尤喜仿宋、明;在装饰上则常见汉族文化中标榜士人情怀的题材,如“岁寒三友”、“携琴访友”、“竹林高士”等。其次,在清三代中国的对外交往与联系日盛,尤其是外国传教士的到来,为宫廷注入了一股新奇之风,各种各样

前所未见的科技产品和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完全不同的绘画方法,都使得康熙、雍正和乾隆皇帝对此十分好奇,因此,在这种氛围中,景德镇御窑厂开始设计和生产一些融合了西洋风格的瓷器产品,比如模仿油画透视效果的粉彩开光装饰。第三,满族统治者对宗教始终保持着信奉尊崇的态度,尤其对于藏传佛教更是推崇,因此,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宗教需求,景德镇御窑厂也根据切实需求设计和生产一些包含了藏传佛教文化瓷器产品,比如贲巴壶。

较之于明代,先进的制瓷技术和开阔的眼界使得清三代景德镇官窑器的设计力量空前繁荣,同时,对传统的积极学习也为景德镇御窑厂的设计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康、雍、乾景德镇官窑瓷器设计艺术的具体体现

清三代官窑瓷器的生产随着西方文化及艺术的不断渗透,加之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景德镇官窑瓷器的设计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更多的是适应当时时代特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而产生的。总的说来,清三代景德镇官窑瓷器的设计是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

1.康、雍、乾景德镇官窑瓷器造型设计艺术的特征

清代瓷器由于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新品种的出现,在类别和品种上较之于明代有所增加。按照瓷器的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

(1)饮食器、盛器、日常用具类:碗、盘、杯、碟、盅、盏、壶、瓶、罐、洗、缸、盒、凳、桌、枕、烛台等。

(2)陈设、赏玩用器类:花瓶、花尊、壁瓶、桥瓶、插屏、花盆、花托,各类动植物造型的象生瓷、各类仿工艺品瓷器、瓷雕、瓷塑等。

(3)文玩用具类:砚台、水盂、印泥盒、笔筒、笔杆、笔架、墨床、棋具、蟋蟀罐等。

(4)仿古礼器、祭祀器皿、各式法器等。

纵观清代瓷器的造型,日用器皿大多沿用历代传统的式样,在官窑器中仿古的风气非常盛行,有仿商、周时代青铜器式样的,也有仿宋、明经典瓷器造型的。比如仿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鸡心碗、玉壶春瓶、天球瓶、脱胎杯、扁瓶等;仿成化时期的斗彩鸡缸杯、碗、“天”字罐等。不过,清代瓷器的仿古之风并不是一味的抄袭和翻版,随着审美习俗的变化和制作

工艺的不断改良,清代各类仿古瓷器造型多具有时代之风,展现了清代独特的审美风格和造型手段,尤其是清代康熙一朝,景德镇官窑中生产了不少新型的仿古样式,并且,这种创新之风也一直延续到雍正、乾隆二朝的景德镇官窑瓷器设计和生产之中。

2.康、雍、乾景德镇官窑瓷器装饰设计艺术的特征

中国瓷器装饰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自原始社会至隋唐时期可归纳为符号型阶段;隋唐以后,装饰纹样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逐渐演变为对自我体现的重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盼开始融入到装饰纹样的内涵之中。尤其发展到清代,则更是在这一基础上增加了对情节性的表达和阐述,人们在欣赏纹饰的样式和外在表现形式的同时,扩展了审美的空间,由此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时代装饰方式。

在清三代官窑瓷器的装饰纹样中,无论是人物、花鸟还是山水题材均涵盖了当时几乎所有的思想范畴,比如太平盛世、^***厚禄、封建礼教、求子长寿、幸福美满、丰衣足食、连年有余、五子登科、一品当朝、竹报平安等等。

3.康、雍、乾景德镇官窑瓷器的成型技术

清三代景德镇官窑的陶瓷成型工艺中除保留了传统的成型技法之外,还通过工匠的巧思妙想发明出了许多具有时代性和技巧性的成型技法,尤其是乾隆

时期景德镇官窑瓷器更以工艺闻名天下。此时,景德镇官窑的窑工对于大型器物的制作可谓得心应手、巧夺天工。许多至今难以琢磨的复杂造型的大器相继问世。比如各色釉的转心瓶、转颈瓶、镂空套瓶、多色釉瓶、七级佛塔等的烧制令人叹为观止。在完全依靠手工拉坯的年代,造型复杂的大器需要分段制坯,然后组合成整体,既要严丝合缝,又要自由运转,设计和烧制都不能偏差毫厘。除大件器物以外,清乾隆年间的中小件器物也常常表现出官窑工匠的奇思妙想。如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各类交泰瓶,其瓶体多仿玉壶春瓶造型,但在瓶腹部则采用镂雕技巧使瓶身分为上下两部分,看似断开,实则仍为一体,暗含乾坤交泰之意,为了保证瓶体似断非断的造型特征,镂雕部分通常为“ T”型纹样或如意纹样。

4.康、雍、乾景德镇官窑瓷器的装饰技术

随着文化、科学的日益进步,景德镇官窑陶瓷制作过程中的装饰技法也不断提高。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发展的悠久历史岁月中,官窑窑工在陶瓷装饰艺术方面积累的经验具有极其可贵的特点,归纳起来可分为:(1)装饰手法丰富多样。清三代时期景德镇官窑中所掌握的青花、古彩、粉彩、颜色釉、珐琅彩等陶瓷装饰手法是当时其他国家所不及的。这些装饰手法在色彩体系上既有单色又有多色,在装饰工艺上既有釉下彩又有釉上彩,在表现形式上既有图案形式又有绘画形式。(2)彰显独特的民族风格。从整体上来看,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景德镇官窑陶瓷装饰艺术从题材内容到形式技巧,均展示出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面貌,此时的釉下彩装饰技法娴熟、色调高雅,釉上彩技术则充分地展现出官窑窑工的技术革新水平和形式创新精神,粉彩、珐琅彩技术的相互交融便印证了这一点。(4)装饰技法求变创新。清三代景德镇官窑的窑工为了迎合统治阶级的审美喜好,在装饰技法上不断创新。比如自康熙时期开始,景德镇官窑的青花绘画技法开始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晕染效果,以独特的“分水”[3]技法使画面层次鲜明,烧成后的青花装饰达到了“墨分五色”的画面效果。同时,在装饰构图上开始讲究形式的多样化,强调画面效果活泼且有趣味,可以说,自清三代开始,陶瓷装饰开始向中国绘画靠拢,从表现手法到图案的构成形式都被巧妙而生动地再现于瓷器表面,使中国瓷器装饰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也随之为景德镇官窑的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和技术保障。

四、康、雍、乾景德镇官窑瓷器设计艺术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由于“上行下效”观念的影响,清三代官窑的设计思想也对于当时的民窑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装饰方法还是技术条件上都为民窑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对象,不但如此,清三代官窑瓷器的设计思想还为当今瓷器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以今天的设计理念来看清三代官窑瓷器的生产可以发现,即便是在三百多年前,中国陶瓷生产者就已经充分地利用了合理的设计因素来指导官窑瓷器的设计生产,对统治者无条件的服从,对社会制度及审美观念的迎合,对技术条件发展的积极采用都是清三代官窑瓷器得以成功的重要设计思想根源,而且这种设计思想不但在当时对民间窑厂起到了指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为以后的瓷器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设计引导,即将使用者(消费者)和市场作为设计的主体,紧密结合他们的需求和审美意识进行产品设计,同时积极地掌握新颖的生产技术和条件,没有技术的支持,任何设计都无法展开、无法进步。当然,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积极地采用已有的设计基础,就像清三代官窑乐于仿造唐宋著名窑厂的代表性瓷器一样,我们今天的设计也可以将传统的优秀设计元素进行新的改造和技术加工,使之展现全新的面貌。

过对清三代景德镇官窑陶瓷设计与生产的系统研究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陶瓷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它是陶艺家的感情、素养、生活经历和艺术技巧等主观因素和客观现实相结合而物化的结果,所以深化创新的陶艺作品是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形式美、材质美、抽象美、技艺美等因素的综合体,这一切都表明陶艺作品的深化创新必须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的艺术价值并不表现在描绘了多少生活内容而在于它表现了多少别人之前没有发现的艺术新天地,开拓了多少新的审美领域,散发了多少新的感人气息。

总的说来,清三代景德镇官窑的设计成果是我们民族的艺术之花,它的艺术风格作为中华民族曾经热衷的造物形式已成为不可磨灭的文化传统,它光辉灿烂的成就足以令我们的子孙后代引为骄傲,但时代需要我们担负创新的任务,历史留给我们一条重要的启示就是勇于接受,勇于思变,要不断大胆地实践才能有所发展,也只有适当的放弃,不断地注入新的血液才能创造出新的生命力。

陶瓷艺术已成为一个发达国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吸收现代绘画和现代雕塑的精神,但又不同于绘画和雕塑而赋予现代陶艺以新的概念。在泥土与水的融合中独辟蹊径地寻找一些特殊的语言,在装饰效果上积极学习清三代景德镇官窑的设计精髓,寻找突破口,把陶瓷艺术的创造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从而开拓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陶艺。

注释:

[1] 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北京,2004,第361页。

[2] 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香港,1993,第 213页。

[3] 分水法又称渲染法 ,是瓷绘中使用较多、艺术效果较明显的创新手法。通过渲染使纹样具有深浅不同、浓淡相宜、层次分明、立体感增强、装饰效果逼真的特点。此法大多用于山峰处 ,用色浅淡或根本不施色 ,愈往山脚颜色愈浓 ,而且渲染得错落有致 ,层次分明 ,把山的明暗体现得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

[1] 蔡毅:《清代粉彩瓷识真》,江西美术出版社,南昌,2005。

[2](清)蓝浦,(清)郑廷桂著,连冕编著:《景德镇陶录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济南,2004。

[3] 中国硅酸盐协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北京,2004。

[4] 王光尧:《中国古代官窑制度》,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04。

[5] 王宁:《论唐英对瓷业的贡献》,《中国陶瓷研究》第 10辑,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04。

[6] 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香港,1993。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重工粉彩——瓷中帝王 下一篇谈陶瓷珠山八友的收藏与注意问题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景德镇的传统祭红、红釉是怎样发明的?
景德镇的传统祭红、红釉是怎样发明的?红釉是中国陶瓷颜色釉的独特产品,红釉瓷究竟是那个产瓷区发明,...
景德镇陶瓷-低温颜色釉综述
清乾隆炉钧釉天圆地方葫芦瓶炉钧釉是清代雍正、乾隆年创烧的低温窑变花釉品种,属低温颜色釉类,此件葫...
明清官窑中的“孔雀蓝釉”
一、“孔雀蓝釉”简介“孔雀蓝釉”又称“法蓝”,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
景德镇瓷板画综述
古代制作陶瓷以手捏成型、模印成型和淘车成型为主,为此琢器和圆器较多。秦汉时期出现的红掏围屋、猪圈...
景德镇四大名瓷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青花...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