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枝纹和牡丹纹
折枝纹
青花折枝花果纹碗
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以折枝花鸟为题材,构成与周围纹样无连接关系的单独纹样,习称“折枝花纹”、“折枝果纹”或“折枝花果纹”,统称折枝纹。常见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枇杷、折枝石榴、折枝荔枝等。
折枝纹在陶瓷装饰绘画中多作为单独纹样,也有配合禽鸟组成的折枝花鸟纹。以一枝单独使用者较为多见,也有作连续式或交织式组合的。宋代定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器物上多见,元代以后更为流行。折枝纹多作主题纹样饰于碗、盘、洗等器的内底和瓶、罐、壶等器的外腹壁,也有作为辅纹边饰饰于器物肩部或近口沿处的。
表现技法主要是刻划和彩绘。宋代定窑白釉刻划花折沿盘内底刻一株丰腴婆娑的折枝牡丹;雍正青花大盘内心绘一株桃花,双禽在枝干上憩息啼鸣,宛如中国画的折枝花鸟图。
牡丹纹
明宣德青花缠枝牡丹纹梨式壶
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以牡丹花为主题。自唐代以来,牡丹颇受世人喜爱,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宋时被称为“富贵之花”。故成为瓷器上的流行装饰。
表现技法有刻花、印花、绘画等;形式有独枝、交枝、折枝、串枝、缠枝等。
五代越窑、宋代定窑、耀州窑有刻划牡丹纹制品,磁州窑则为白地黑花品种。定窑器上常出现一枝独秀的单朵牡丹,耀州窑瓷器上多见花朵两两相对,磁州窑枕面上还可见随云头形曲线绘画3朵牡丹。构图方式有适合式、对称式、均衡式等。耀州窑青釉碗内壁刻划一枝牡丹,花朵盛开,枝叶繁茂,布满全器,作适合式构图。又有刻划两枝牡丹,花枝相交,花朵相对的对称式构图;耀州窑青釉瓶上的刻划牡丹枝茎缠绕,花叶纷披,作均衡式构图。宋代亦见将牡丹纹用作辅助纹饰的,如定窑、耀州窑的刻花、印花凤衔牡丹纹。
元、明、清三代牡丹纹久盛不衰,多用作主纹,装饰在瓶、碗、盘、罐等器皿的主要部位。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上的牡丹纹更丰富多彩,有折枝牡丹、缠枝牡丹等。明宣德青花盘上的折枝牡丹纹、青花玉壶春瓶的缠枝牡丹纹,图案精致,装饰效果强烈。明嘉靖酱釉描金孔雀牡丹纹执壶,在器腹部桃形开光中贴金描画孔雀牡丹纹,尤显富贵华丽。清雍正粉彩牡丹纹盘口瓶、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都是工笔重彩,一丝不苟,将牡丹花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