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猿化石
古猿生活的年代离现代太远了,因此,要弄清古猿究竟是怎样进化^***的,只能凭借古生物化石来推断当时的情况。
从本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初,人们在世界各地相继发现了三种古人类化石。这三种化石分别是非洲南猿化石、粗壮南猿化石和鲍氏南猿化石。
1952年,南非的解剖学家雷蒙德达特在非洲南部发现了一具奇怪的化石。据分析,化石的主人当时大约有6岁,脑容量达500毫升左右,身上同时具备人和猿的特征。达特将化石的主人命名为“南非南猿”。他人为非洲南猿当时已具有直立行走的能力,唯有它才是人类的直接祖先。但是,令达特深感遗憾的是,他只找到了非洲南猿幼年个体的化石。
许多年以后,苏格兰古生物学家罗伯特布鲁姆在南非斯特克方丹的石灰岩山洞中,找到了非洲南猿成年个体的头骨,并进一步证明了非洲南猿确实能够直立行走。
正是这个罗伯特布鲁姆,1938年在发现非洲南猿的斯特克方丹,又发现了另一种古猿的头骨化石。这种古猿化石的形态与非洲南猿不大一样,复原以后,它的形态要比非洲南猿粗壮得多。所以,布鲁姆将它命名为“粗壮南猿”。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非洲南猿大约生活在距今300~200万年以前,粗壮南原则生活在距今200~150万年以前。
1957年7月17日,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这一天,英国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夫妇在坦桑尼亚的奥尔林韦峡谷,发现了一具已碎成400多块的灵长目动物的颅骨。利基将这具颅骨粘在一起,发现它缺少下颌骨。利基再将这具颅骨和粗壮南猿的颅骨相比,得知它的牙齿更为粗壮。于是,利基把它命名为鲍氏南猿。根据分析,鲍氏南猿生活在距今175万年以前。